中医药劳动拓展坞课程建设

/ 3

中医药劳动拓展坞课程建设

杨杨、梁伟虹、杨俐华

成都市锦江区杨杨名师工作室

概述:中医药劳动拓展坞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和促进身心成长的联通中医药启蒙和劳动实践教育的深度融合课程。是劳动教育与中医药教育结合的新方式。本文对课程开展的意义、理念、目标进行了深度探讨,根据课程目标,构建出了针对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素养的“中医药理解课程”和旨在提升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百草园劳动课程”。它们如同中草药劳动课程坞的“两翼”,引领学生实现自然探索、社会探索、自我探究的融合。课程的实施以项目制为主要方式,采用了“劳动存折+成长档案+勋章+班级微信群学习打卡+问卷星测试”评价模式,正面引领,正向强化,促进了劳动教育的落地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中医药 劳动教育 项目制学习


一、中医药劳动拓展坞课程概述

学海无涯苦舟。自古以来,人们认为凡学有建树,必离不开“苦”。后疫情时代,五育并举背景下,孩子身体健康、情志和谐成为了一个更加重要的话题。在孩子们求学成长的大海里,若有一个“船坞”能容纳孩子们求学的小船可以停歇,那该多好!

扩展坞是一种电脑外置设备,通过它笔记本电脑能与多个配件或外置设备一站式连接。中医药劳动拓展坞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和促进身心成长的联通中医药启蒙和劳动实践教育的深度融合课程。

二、开展中医药劳动教育的意义

首先:联通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学习中医药,可以培养学生珍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而增强民族自信和国家自信。开展中草药教育能有效联通传统文化。

其次:联通五育并举

劳动教育对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即“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劳动教育有综合育人的功能和整体育人的效应。中医是国粹,在中医采摘、种植、炮制、养生的各个环节,无不渗透着劳动的光辉。中草药成为劳动教育的新载体,可以有效联通五育并举。

第三:联通学生身心成长

用劳动实现孩子的身心的健康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劳动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健康的身心。中草药成为劳动教育的新载体,可以有效联通学生身心成长。

第四: 联通校内外资源

中医药劳动拓展坞能有效链接家庭—学校—社会。家校合作能将劳动劳动教育的触角衍生至家庭,通过学生们把中医药的科学价值与精神传递给每一户家庭,提高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素养是一个有效的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方式。

娇子小学是天府文化传承学校,学校一直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开展了蜀绣、年画、草编……增进了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学校有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智能化控制管理的智慧农场可以为中草药种植提供场所,学校还与四川省科技馆签署了馆校合作协议,可以为了解中草药炮制,了解中医药运动健身提供校外学习场所。

综上,中医药劳动拓展坞是孩子们自我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的结合点和生长点。

三、课程理念

秉正对传统文化和劳动教育的亲近

共生:亲子间的高效陪伴,亲密和谐

创新:在劳动实践中亲悟,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四、课程目标

1、传播中医药文化。

2、提高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素养。

3、提升劳动技能。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特点

体验——体悟——体认

六、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我们构建出了针对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素养的“中医药理解课程”和旨在提升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百草园劳动课程”。它们如同中草药劳动课程坞的“两翼”,引领学生实现自然探索、社会探索、自我探究的融合。

6170f501c2847_html_6a32a2dbe2c1e476.png

中医药理解课程和百草园劳动课程的项目举例如下:6170f501c2847_html_685501af794be72f.png


6170f501c2847_html_92c73551f6ce6069.png

课程内容的设计关照纵横,呈现纵向年段进阶,每学期以中草药劳动活动月的形式进行推进,横向实现语文、数学、科学、计算机、美术、体育、音乐学科的融合,做到五育并举。

七、课程实施方式

课程的实施由“杨杨名师工作室”牵头,得到了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学校的大力支持。课程的实施,打破学科壁垒,多学科融合开展项目化学习,鼓励学生在劳动中研究,在劳动中创造,拥有更加开放的思维。以“发现问题——学习新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基本逻辑,经历智慧农场种什么——规划种植方案——实际操作——制作及展示四个学习阶段。

第一阶段:驱动问题:智慧农场种什么?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孩子们决定在智慧农场中种下中草药。可以拥有一个微型的百草园了,孩子们为这个想法雀跃不已。

第二阶段:规划种植方案

种哪些种类的中草药?孩子们咨询了中医,针对孩子们存在的健康问题,秉持着理解文化为根和日用即道的设计理念,中医给出了一份种植建议菜单。大家决定通过网购和野外寻药的方式得到中草药苗。

需要准备多少棵中草药植株?孩子们求助于数学老师,数学带着大伙儿丈量土地,科学规划需要种植的植物数量,还制作了种植沙盘。在大家精准的计划下,全年级的五个班都各自分得了一块药田。

种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呢?孩子们首先将土壤里原有的植物移除,再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制定了土壤改良的方法。

6170f501c2847_html_e4a64edf262b91ba.png第三阶段:实践操作

聚焦:校园智慧农场中草药怎么种?

首先是学会识别:老师教给了孩子们通过手机软件识别、按图索骥、询问大人这三种识别中草药的方法及移栽中草药的方法。家其中,家长带领孩子们带到山上,来到田间,来到水边寻找中草药,并将找到的中草药带回到学校种植下来。

其次认识更多的中草药:音乐老师带着孩子们学唱周杰伦的《本草纲目》,了解《本草纲目》这本中医药著作,知道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莲子等“15味中药”名。语文老师带着孩子们诵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认识中草药茱萸,学习辛弃疾的《满庭芳·静夜思》认识26种中药材的名字。感受中医和古诗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妙处。

第三制作中草药身份证:为了了解中草药的生活习性及药性药效,孩子们和美术老师一起制作了小药草的身份证。制作《微本草纲目》,草本植物书签设计,百草园微景观制作。

第四养护中草药

浇水:户外的浇水很简单,成都春季雨水多,只需要靠天吃饭就可以了。特别干燥时,拧开地上的喷淋开关,水就会从龙头里冲出来,变成水雾,空气中弥漫着艾草的潮湿的苦香。智慧大棚浇水需下载手机APP,连接物联网,远程在线照顾花草。每块地都有一个喷头,我们只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有选择地开喷头就对了。比如一号地里的薄荷喜欢水我们就可以开一号喷头浇水,2号地里的鸡冠花不喜欢水,我们就隔三岔五地开它的浇水喷头。

图片 21图片 22图片 12

控制温度和湿度:大棚里有一个显示屏,它显示着大棚的温度和湿度,若湿度过大就打开换气扇通风换气。若温度过高,就打开水帘和换气扇,形成冷空气对流,,还可以调整阳网大小,控制日照。

第四阶段:中草药成品制作及展示

秉持着物尽其用的理念,我们结合传统节日开展药食两用中草药小制作活动,珍惜每一株大自然的馈赠。结合每一种药材的药性和药效结合时节开展中医药制作。


6170f501c2847_html_ceeb46e0e57461ec.png

在中药材制作中,以劳动教育为主线,整合多种学科。比如,在制作《中草药香囊》中重点关注学生劳动技能的习得,在学生种植、采摘、炮制薄荷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捣药、平针缝的方法来制作香囊。同时,课程设计中关注培养劳动情感和态度价值观。香囊是一种传统民族手工艺品,香囊的缝制、组装、美化,都极具民族特色。孩子在学习中能学习传统劳动方式,增强民族自信。

6170f501c2847_html_8faddd4be975c917.png

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制学习,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八、课程的评价

劳动教育班本课程的评价通过建立“劳动存折+成长档案+勋章+班级微信群学习打卡+问卷星测试”的模式,力求正面引领,正向强化,通过多样化的评价,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及劳动最光荣的信念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

6170f501c2847_html_2826926664523740.jpg

九、课程的收获

(一)课程的开展获得了社会的关注

中草药劳动体验课程走进四川教育新闻:课程的开展被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教育新闻》栏目于2020年9月3日进行了专题报道。工作室研究情况被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教育新闻采访。

《少年百科知识报》中开始劳动教育专栏:杨杨工作室与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少儿刊物《少年百科知识报》合作,开设“亲亲劳动联盟”教育专栏,在专栏中专项介绍中草药劳动教育。栏目以劳动教育促成长为主题,通过展示学生劳动实践过程,结合老师家长方法引导、相关知识链接等内容,为读者传递劳动意识,培养劳动观念,在小读者心中播下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种子。

通过中草药劳动课程坞的开展,激发了更多的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对劳动教育的重视。

(二)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通过参加四川云教网红评选:杨杨老师执教的劳动课《百草园中草药劳动体验课程》参加四川省教育厅主办的“云教网课你最红”教师展评活动,从全省6000多名教师上传的上万节网课中脱颖而出,广受好评,被评为“百强网课教师”。教学设计《制作中药香囊》获得锦江区首届劳动教案评比一等奖。

(二)增进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促进了孩子们创造力的提升。

通过课程的开展,孩子们的劳动技能得到了提高,他们将劳动中的收获编写了剧本《神奇的小药草》在学校进行表演,孩子们还尽情和家长一起开发出小药草的各种制作方法,小小的薄荷在小朋友和家长的手中,变成了各种可口的食物。

孩子们通过课程的学习,在心中燃起“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