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原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2

浅析高原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



李尊誉


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水务局 四川马尔康 624000  


摘要: 农村饮水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对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马尔康市的地理特征及当地实际情况为背景,介绍该市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利用现状,分析项目实施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探讨如何改善高原地区农村饮水问题,从而提出推动地方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饮水  工程建设  管理维护  对策建议

引言马尔康地处川西北高原,属老、少、边、穷地区,受自然、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和制约,形成“择高而居,避水而住”的传统生活习俗,全市80%的农村总人口居住生活在海拔2700-3500米的高半山地带。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山地灾害频繁,使生活居住在这些地方的农牧民饱受饮用水短缺的困苦。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启动以来,随着水利体制改革的深入、地方财政投入水利设施建设额度的持续增加、饮水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马尔康市农村饮水安全实现了农村人口全覆盖,彻底改变了农牧民肩挑背驮、融雪取水和喝凼凼水的状况,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将主要探讨如何改善高原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思路。

一、马尔康农村饮水安全成效与作用

农村饮水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农牧民最关心、最期盼解决的民生问题,与农牧民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2005年,我国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全市累计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00余处。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国家启动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优先解决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技术指导下,马尔康全面启动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和维修养护项目建设,充分结合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投入大量资金,进一步提升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质量。自2019年起,马尔康市全面推行农村饮水管理制度改革,逐步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法、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方案和规范化管理制度,使马尔康市的饮水安全项目建后管理问题得到改善。

聚焦脱贫攻坚,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和维修养护项目建设,确保了农牧民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到干净健康的自来水。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合格的饮用水可以避免大肠杆菌以及大骨节病、包虫病等疾病的感染和传播,保障农牧民的生活质量。从生活质量来看,由于改变了取水方式,节约了大量劳动力,同时降低农牧民的生活成本以及生活负担,使其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农业生产建设,从而提高家庭收入,帮助摆脱贫困,为脱贫攻坚顺利完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不仅有利于凝聚民心,推动经济发展,还能得到社会认同。同时,全面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农牧民不再受到饮用水问题的困扰,可以推动整个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马尔康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分析

  (一)点多,面广,效益小。

马尔康市幅员面积6525.80平方公里,辖10乡3镇,全市农村总人口仅30000余人,分散居住在94个行政村、237个村民小组、600余个自然村寨,老百姓居住极为分散,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源通常取用山顶自然形成的溪沟,水源夏涨冬消,供水保证率不高,引水距离长,人均投入与效益明显不成正比。

其中:马尔康镇英波洛村1 处饮水点,仅有11户,80人,需要从5个水源点取水,方能为满足当地村民饮用水需求。而党坝乡阿拉伯村一处饮水工程,为解决全组7户,21人的饮用水,引水主管距离长达12公里,投入资金近100万元。

  (二)工程量小,施工条件差,建设效率低。

由于工程量小、运输距离长、施工条件差等原因,施工单位利润较低,许多勘察设计单位、供货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不愿参与该市高原地区饮水工程勘察设计、修建及项目管理工作,部分项目连续3次出现流标的现象,被迫改变招标方式,致使项目从规划设计到施工招标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工程建设效率受到很大限制。

  1. 地灾频发对水利基础设施破坏较大。

川西北高原独特的气候和地质环境,山石与土壤普遍呈松散型结合,加之受“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地震和“8·8”九寨沟地震影响,山体结构遭到了较大破坏,形成了较多的地灾隐患点。通过排查,全市有山洪隐患点183个、地灾隐患点363个,夏季雨水较多,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易发,大量地损毁了建成的水利基础设施,且恢复成本高。

(四)管护不到位,工程使用效益不足。

高原地区农牧民居住分散,农村供水工程面广量大。根据目前运行管理办法规定,农村小型饮水工程的建后管理主要由所属行政村自行负责。因区域特点限制,从未实行过用水计量,水费收缴额度极低,大部分村组饮水工程水价标准仅2元/每户每月,且政府无法拿出额外资金进行补助。供水设施受地理条件限制及自然灾害影响,维修成本大,这样的收费标准,根本无法满足饮水工程的日常管理维护费用。

没有正规的管护机构和专业的管理人员,大部分管理人员由当地村干部兼任,管理水平有限,导致部分村组的饮水设施失修严重,对设施设备使用寿命和工程整体效益的发挥产生了较大影响,工程实际使用期限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

三、对策建议

(一)目标导向,全面完成农村水利基层服务和建设任务

1. 建设规模化供水工程,健全工程建设管理机制。

结合目前供水格局,重点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提升工程效益。为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能够顺利实施,从项目立项到财政评审、工程建设过程、完工验收,再到工程项目资金审计,主动接受各部门的监督检查,实行数据信息全面公开,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管制度以及奖惩制度,加强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督查和考核,同时,接受群众的监督检查,全方位保障工程建设质量,避免投入资金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2.完善新型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将农村饮水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抓住契机,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先行确定1至2个涉改乡镇、村开展试点工作,落实各级农村水利服务的工作任务,构建多元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重点明确乡镇基层水利服务人员、受益村管护人员的职能职责,指导规范设置水利服务岗位,提升农村水利“自我服务”与“专业服务”能力。开展基层水利服务人员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农村水利公共服务水平。

 3.规范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进一步明确农村饮水工程产权归属,落实基层政府的主体责任,包括县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两级主体责任、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建立一系列与乡情、村情、民情相适应的村镇集中供水规范化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村、到人。引导老百姓充分树立主人翁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推动农村供水水价和水费收缴机制落地落实。实施农村供水“管理补短”行动,大力推行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制度和运行管护方案,确保群众生活用水长效巩固。

()力量到位,建立健全基层水利站,实现水利管理区域全覆盖

马尔康市地处高原山区,地广人稀,饮水工程管线长,受益人口分散,无专职管护人员,无法达到规范化管理条件,建议上级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落实乡镇水利机构和编制,充实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加强对乡镇水利员的管理和培训,充分调动农村水管员的积极性,发挥基层水利人员作用。全面落实鄂竟平在全国水利工作会上提出的“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指导意见,重点抓好供水工程补短板,加强对水利工程和水利资金的监管力度,为解决基层群众的水利发展需求贡献力量。

(三)健全机制,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制度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群众充分了解国家饮水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其积极配合落实水费征收体制。建立必要的乡村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机制,解决水管员补助资金专项经费,明确水务部门管理、决策权限,调动乡镇、村的积极性。针对工作业务面广,技术难点多、协调工作繁锁、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等特点,制定层层联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执法合力,提高工作成效,切实解决乡村水利工作中推诿扯皮、“各管一段”等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解决农村饮水工程安全措施以及工程管理上的问题,首先需要相关部门、相关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到农村饮水现状,增强饮水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实施项目建设管护。同时,各级政府也要加大对饮水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快相关技术的攻坚力度,并制定出一系列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农村饮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推动地方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翠翠.分析农村饮水安全措施与饮水工程管理[J].农家参谋,2021(15):167-168.

[2]徐君超.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的问题及措施[J].农村实用技术,2021(07):149-150.

[3]郑小燕.浅谈农村饮水安全措施与饮水工程管理[J].南方农业,2021,15(15):182-183+194.

[4]李淑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06):180-181+186.

[5]常雷雷.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0,10(08):107-109.

[6]徐侠.分析农村饮水安全措施与饮水工程管理[J].财经界,2020(15):25-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