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学习的方法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2
/ 2

大数据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学习的方法探析

张港

临沂市经济学校   山东 临沂    276034    


摘要: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广泛的普及到了学习领域。中职的许多课程都引入了“移动学习”这一概念。目的是促使学生在跨越时空的条件下进行差异化的学习,进而全面提升自己技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关键词:大数据;中职;计算机应用移动学习

一、引言

在当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革命步伐的持续推进,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日益普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其中,其在与教育领域进行融合的历程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与普适性。众所周知,中职院校是我国技术型人才输出的主要阵地,其输出的人才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所能够享受到的服务质量。于是,促进中职学生与社会新潮流接轨,训练其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展移动学习,是我国中职院校在教学改革方面面对的难题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中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应用课程时,缺乏优良的师资。教师在课堂上只会照本宣科,课堂氛围十分沉闷,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这样的状况十分不利于提升中职的人才输出质量,需要我们在现实实践中加以重视与改良。

二、移动学习的特征分析

在上文的叙述中,我们已经基本厘清在大数据背景下开展计算机移动学习的阻碍所在。那么,我们为何要坚持以这样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呢?其拥有何种有益性特征值得我们去大肆的改革呢?我们将在下文进行具体的论述。

首先,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移动学习具有超越时空界限的特点与优势。在与教师面对面的传统课堂之上,学生往往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斗争”行为,例如:开小差、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娱乐、传纸条聊天等等,都是为教师司空见惯的。这种情形的存在,一方面会对课堂秩序造成干扰,另一方面也会直接导致课程目标难以完成。这时,就需要我们对学生日常的学习资源进行整合与统筹。以充分利用移动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兴趣和专注力,使其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依照自己的兴趣进行认真的学习。一旦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提升,那么,就会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得以从根本上改善,最终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理想成效。

其次,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移动学习还具有个性化和私人化的特征。我们说,学生在课堂之上的种种不良表现,大抵一方面是出于其心智发展尚且还不够成熟,希望以独特的方式获取关注;另外,更突出的还表现在其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生理特征难以从表层进行改善,然而兴趣的培养却可以通过个性化的定制学习来达成。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广泛的移动学习就能充分确保这一项假设的可行性。在移动学习中,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对设备发送请求,凡此多次进行相关检索,在大数据中会形成痕迹,通过智能终端的转化,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偏好形成私人订制的差异化计划,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与积极性。

三、大数据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学习的方法探析

(一)加强对于理论知识的提升与强化

在当前社会,不可否认的是:中职学生虽然是被作为直接输出型的技术人才来培养,但他们在相关的理论学习方面依旧存在着许多缺陷。这种情况的产生与普遍化现象,与他们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的不合理有着直接联系。教师在进行专业理论方面的教学之时,难以应付中职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上的水平参差,因而无法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巧妙地利用起大数据背景之下,移动终端所能够发挥的技术优势。在移动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及兴趣有选择性的进行理论学习。一方面可以提升理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切实地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去应对更多的学习挑战。

(二)加强移动学习中教师的参与感和互动感

教师与学生是一对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因而,即使学生需要克服时空限制,利用移动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堂的间接参与,教师在其中的参与感也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这门课程来说,其学习内容本身具有艰涩的特征,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很难进行透彻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注意增强自身在学生进行移动学习中的“存在感”。例如:可以通过录制微课、建立微信群、公众号等形式来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感。使学生在充分参与移动学习的过程之中,时刻伴随有最专业的专人指导,避免陷入知识的盲区。

(三)创新教学案例,时刻与时俱进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使用的课本、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其中的案例,都会从不同程度上落后于当今社会的发展步伐,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需要较强的社会岗位适应能力,以去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所以,教师要时刻督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移动学习作为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时刻利用移动学习的方式关注社会热点。同时,教师也要以身作则,时刻保持有与时俱进的进步意识,对创新案例进行收集与分享,进一步促进学生与社会接轨的步伐,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具备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秦丽美.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J]. 考试周刊,2021(47):149-150.

[2]袁德梅.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课堂构建途径[J]. 电脑校园,2021(2):375.

[3]何旭.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生动"课堂构建[J]. 西部素质教育,2020,6(16):173-174.

[4]陈晓红. 深度学习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 读与写,2020,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