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2
/ 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关于语言积累教学的实践探索 姚秋燕 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新湖校区 浙江 衢州 324000

【摘要】积累是否丰富,是决定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同时在课程基本理念、总目标、阶段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中,始终强调语文学习要加强积累,在运用中积极调动自己的积累这一思想。笔者通过学习思考及教学实践认为当前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积累的意义,要积极探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此达到提高我们语文教学实践的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言积累 实践探索]

关于语言积累教学实践的思考

积累是否丰富,是决定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总目标、阶段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中,始终强调语文学习要加强积累,在运用中积极调动自己的积累这一思想。语文教学实践中要重视语言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它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例如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第二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在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在语言积累的途径和方法上作了如此明确的要求,而且在对各学段的语言积累还作了具体的量化要求。如第一学段明确要求学生背诵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提高到了不少于40万字。可见重视语言积累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每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在思想上要足够认识语言积累的意义 ,而且还应注意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教给学生语言积累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拥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以适应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一、重视语言积累的意义

1、重视语言积累是对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和教学任务正确认识的结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抓好语言积累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而丰厚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为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2、重视语言积累是对我国语文学习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古代学者都颇为注重多读、熟读。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仅强调了要多读,而且指出了多读与作文的关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是多读与理解的关系,"口舌生疮"等典故强调的也是要多读,熟读,多积累。如果说古人讲语言积累更注重于读、悟、写,那么新时期则在其基础上要求听说读写并举关注,兴趣、意志、习惯培养多管齐下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这是对古代的语文学习优秀传统辨证地继承和丰富。

3、重视语言积累是各国母语课程教学的成功经验之共识。如“《俄罗斯普通基础教育国家教育标准》强调‘要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各种形式的言语活动(阅读、书写、聆听、叙述);要包括语言的事实、规律和准则,……要丰富学生关于祖国文艺和世界文艺的知识宝库……’”“英、法、德各国课程标准也均要求相当大的文学作品阅读量。如英国的课程标准在第一、二阶段要求“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受儿童文学”,到第三学段和第四学段则详细地列出学生应该读的经典文学作品清单。”

4、重视语言积累是当前我们语文教改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几十年来,语文教学存在着"做题多,读书少"的弊端,好多初中甚至高中毕业生,往往字写不清楚,书读不顺畅,话说不明白,文章写不通顺,不会写应用文,语文知识贫乏。可从小学到初中高中,语文课是化时最多的一门功课。如今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必须尽快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呼声越发强烈,抓好语言积累正是提高当前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正是基于对以前教学中这种弊端深恶痛绝,《语文课程标准》对语言积累从质到量才作出非常具体的要求,使广大教师易于操作,热心研究。

二、语言积累的途径方法

(一)把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学生积累语言的主要阵地

课堂是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有如下一些常用途径和方法:

1、阅读理解促积累。 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读多了,读熟了,才能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使课文的语言进入学生的心田,而只有在理解语言基础上的读,才会读有所值,读有所得。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要处理好阅读与理解两者的关系,让阅读、理解"两条腿"走路,让阅读、理解能力平衡发展,从而达到有效积累语言的目的。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在引导学生理解"我"说的"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这一重点句时是这样处理的:

师:你读懂了这句话了吗?

生:这句话就是说人不能追求外表的好看。

生:我有补充,这句话是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能追求外表的好看。

师:还有补充吗?

师:请大家把"我"的话再读一读,看看这两位同学的理解和作者的理解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生:有不同,作者的意思是人不能做只追求外表好看的人。

师:那么你说外表好看可不可以追追求呢?

生:可以,但不能一门心思追求外表美。

师:是呀,要不今天听课的老师们都不能穿得这么漂亮了,都要穿得破烂些才对。可不能丢了这个"只"字,这样好了为了表示对"只"字的道歉,我们再读这一句时,把它读重音。

经过老师这么一教,恐怕所有的学生都记忆深刻,不仅对文本有了正确的理解,而且以后对"只"字会很留心了。

2、背诵记忆促积累。背诵记忆是积累语言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古今广大教师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南宋朱熹曾说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可以有得尔","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确实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学生在自悟、反刍中将自然理解消化当初背诵的语言材料。这种读书方法看起来非常笨拙落后,其实它不仅符合汉语的教学特点,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这在《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在教材的编排上都有反映。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浅显文质优美,所列的背诵篇目超过了初中高中之和,目的在于让小学语文教师抓住13岁以前是人一生中记忆最佳的时期这一心理特征,多方引导学生多读,多读至熟读,熟读至背诵。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从背诵中领悟体味作者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

3、激情诵读促积累。叶圣陶曾把有感情地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自然而然地主动积累语言。如《桂林山水》一文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绚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若能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图片、录象,让有幸游览过桂林山水的学生谈谈真实感受,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及至流利诵读,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非常自然地将自己与优美的文字联系起来,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4、感悟比较促积累。感悟就是指对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它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读与悟要结合在一起,"学而不思则罔"。语文课既要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还要揣摩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以词语为例,在《恐龙的灭绝》这一课中,理解“灭绝”能否换成“灭亡”?通过读课文了解恐龙因为多种原因已经纷纷死亡后,从地球上消失了。然后通过查字典知道了“灭绝”表明死亡后不再出现,“灭亡”意在死亡。不仅要在读中理解了意思,还推敲出了用词的准确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比较,既训练了他们阅读理解的深刻性,又让他们学到了运用词语的准确性。

5、欣赏品味促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确,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作者的内心与之进行心灵的对话,在鉴赏、体验中,情感的积累,语言的积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如教学《鸟的天堂》,在朗读时,引导学生抓住"不可计数"、"垂"、"卧"等词认识榕树的"形体美";细读时,品味"一簇"、"不留缝隙"、"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等词句,领悟榕树的"内在美";精读时,让学生展开联想,让学生分享榕树的"意境美"。如此将读、议、品紧密结合,审美积累和语言积累被有机地渗透到美的阅读教学过程之中了。

6、扩充容量促积累。小学课文由于篇幅的限制,有些仅仅是名著名篇的片段,有些类似的课文只能选一篇供抛砖引玉,常常有这种情况,课文上完了,学生仍然兴致勃勃,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相应扩充课堂容量,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学了《白杨》,可介绍《白杨礼赞》;学了《再见了亲人》,可介绍《依依惜别的深情》;学了《赤壁之战》,介绍《三国演义》等等。

7、复述课文促积累。复述是运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把听到的、读到的语言材料表达出来的技能训练。复述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和积累语言,同时通过内化,规范了口头语言,又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记忆、概括等多种能力,是背诵之外的又一重要手段,并且是高形态的一种学习语言方法。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抓住"静、清、绿、奇、秀、险"的特点,扣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无暇、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怪石嶙峋、拔地而起"等词语,详细复述课文,并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转化为导游词。如此复述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内化语言机会,使学生理解、积累课文语言材料时,又充分调动起头脑中已积累的语言材料,自动激活、调出、选择、重组,并在复述中得到体验,有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8、迁移运用促积累。语言的积累是为了迁移运用。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经典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迁移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内化,在语言运用中活化。在语言接受的初期,学生往往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应用情绪,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促成学生的语言运用。如《草原》一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的一段,语言优美,词汇丰富,为促进词语的内化,可以这样引导:先借助课文,描述画面,在阅读的基础上要学生借助课文语言,描述草原景色,想象画面,感受其美;接着运用词语,转化词语,要学生用上"清鲜、明朗、高歌一曲、一碧千里、翠色欲流、云际、惊叹、久立四望、低吟"等词语,以自己的语言描述草原景色;最后借助语言,落实内化,可让学生运用上述词语描述"春天的田野"。

(二)把第二课堂作为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毕竟有限,对于正处在语言发展最佳时期的学生来说,一年四五十篇课文的量对他们的语言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华中师范大学的杨再隋教授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提出了"语文即生活"的观点,强调学习语文要作生活的有心人。著名的语文教学家吕淑湘也曾谈起"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都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确实,一学期二十来篇文章,即使篇篇都滚瓜烂熟,所得又有几何?学生语言积累的广阔空间应该在第二课堂中。

1、加强课外阅读促积累。第二课堂积累语言的渠道当首推课外阅读。课外博览,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业已形成的联系更为完整、严密。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创设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比如开展"我和爸爸一起读"等活动,学校、家长相配合,建立三级图书阅读基地(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和家庭图书屋),使学生在家、在校都沉浸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之中。

(2)精心选择读物,教给阅读方法。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学生因年龄小,阅历浅,辨别能力差,开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推荐合适的读物;指导家长为孩子订阅一些报刊杂志,如《小小爱迪生》、《中国少年报》、《儿童文学》等等。学生往往读的东西不少,可真正记住的,能用的不多,这里有一个阅读方法的问题。教材提供的仅仅是个例子,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教材的例子教会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激励他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体裁的课外读物。如教给学生摘录、归类、整理的方法,教会读后写心得体会的方法。这样的课外阅读日积月累,必定读有所获。

(3)提供展示机会,检验阅读成效。学生是在不断地鼓励不断地检查中成长起来的。在大量的课外阅读后,学生必定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在一段时间后,教师要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比如在活动课开展"词句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等;在教室学习园地中,专门开辟"读书"专栏,设置"采蜜集"、"知识角"等。一方面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后续的课外阅读热情,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他们到底去读了没有,读了些什么。

2、开展各类活动促积累。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过程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为了把已形成的课外阅读风气持续下去,让学生品尝阅读的快乐,还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强化读,加强语言的实践运用。

(1)组织专题活动比赛积累。如开展“词语、成语接龙活动”,要求各小组在充分准备后,选出代表参加。既有了参与的面,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主动参与的意识。类似的专题活动还有如“背诵古诗词”、精彩句段的“朗读比赛”,课前的“一分钟读报汇报活动”,班队课的“讲故事比赛活动”等等。

(2)参与社会实践辅助积累。叶圣陶曾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学会了品味生活,才会使生活的语言富有灵性。还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利用双休日尝试一日家长工作,在节假日体验生活,组织参观、访问,调查厂矿企业……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 。

(3)举行班级活动强化积累。知识的积累有赖于学习,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积累是个科学的、渐进的系统工程,教师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方面应机智、灵活,有意识地去开掘。班级活动是小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实践活动,教师完全可以把它当作强化语言积累的一种有效途径。如晨会课可以将思想教育和语言积累融为一体,推出“今日校园要闻”、“好书推介会”、“我的‘自白’”……让学生自己主持,全员参与,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便是展示语言,积累语言的绝妙机会。

3、通过影视网络促积累。影视节目引人入胜,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对学生具有巨大的诱惑力,由此影响到学生学业的报道比比皆是,家长们曾为此苦恼不堪,老师们曾为此绞尽脑汁,严防死守也无济于事。其实有时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一下,因势利导,对学生加以指导,若能让他们在收看合适的影视节目畅游网络世界的同时,也注意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完全能做到娱乐学习一举两得。如少儿节目的语言形象生动,体育节目的解说词妙语连珠,综艺节目的语言诗情画意,新闻节目的语言深含哲理,网络语言寓有个性色彩,经常让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记下一些,汲取多方面的语言优点,有意识地在自己的文章里用上几句,也可达到促进语言积累的目的。

学生积累语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下苦功,教师要采取不断反复,螺旋式上升的策略,要不断开避语言积累的途径,教偿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让学生乐于积累,学会积累,建立自己的语言仓库,使学生在今后的语言运用方面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做到“活水源源不断”。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程庆春. 语言积累的探索与实践[A]. 小学语文教学 2017

3.赵士磊.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积累引导[A].文渊.小学版 2019

4.沈雪松. 丰富语言积累 提升语文素养[A]基础教育.2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