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2
/ 2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袁佳佳

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北邯郸 0563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4月-2021年6月,将我院104例儿科住院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为参照组行常规性护理管理干预,针对研究组实施基于护患沟通技巧的护理管理干预,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SAS评分指标和SDS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SAS评分指标,以及SDS评分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SAS评分指标,以及SDS评分指标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儿科住院患者实施基于护患沟通技巧的护理管理干预,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儿科住院患者;护患沟通技巧;应用效果;临床分析


在儿科疾病确诊患者住院接受治疗过程中,患者家长或者是监护人通常会形成和展示出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希望患者能够获取到全面优质规范的治疗干预和护理照料,继而会对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水平提出较高期望。源于儿科住院患者群体在所处年龄阶段层面,以及自身生理功能表现特征层面存在特殊性,临床护士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相对较多,且其一旦未能做好与患者家长的交流沟通,极易引致发生护患矛盾纠纷问题,需要选择和运用适当措施展开控制干预。文章以我院部分儿科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为其开展了基于护患沟通技巧的护理管理干预,测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4月-2021年6月,将我院104例儿科住院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参照组男性25例,女性27例,年龄介于4-10岁,平均(4.7±2.30)岁,住院时间介于4-40d,平均(10.4±2.52)d。研究组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介于3-9岁,平均(4.5±2.31)岁,住院时间介于3-39d,平均(10.6±2.50)d。研究组与参照组在性别、年龄,以及住院时间等基本资料方面无差异(P>0.05)。

1.2临床护理干预方法

为参照组行常规性护理管理干预,针对研究组实施基于护患沟通技巧的护理管理干预。护士要选择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儿科住院患者开展交流沟通。护士在与患者展开接触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温和亲切的态度,适当结合运用肢体语言,注重针对患者开展鼓励和情感支持,提升患者的主观信心。护士要尽量选择运用简单、通俗、便于理解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小儿患者展开交流沟通,避免使用艰涩难懂的专业医学术语,通常还要结合患者的家庭成长背景,为其选择运用具备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干预方式。护士要做好与儿科住院患者家长的有效沟通,确保其能够充分理解护士实施的各项护理操作步骤,最大限度控制降低护患矛盾纠纷问题的发生可能性。

1.3临床观察指标

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SAS评分指标和SDS评分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择取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对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在P<0.05条件下,判定组间数据存在差异。

2结果

2.1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详情参见表1:

表1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患者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

52

33(63.46)

15(28.85)

4(7.69)

48(92.31)

参照组

52

23(44.23)

11(21.15)

18(34.62)

34(65.38)

卡方





11.299

P值





<0.05

2.2两组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SAS评分指标以及SDS评分指标比较

护理前,研究组的SAS评分指标,以及SDS评分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SAS评分指标,以及SDS评分指标均低于参照组(P<0.05)。详情参见表2:

表2 两组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SAS评分指标以及SDS评分指标比较(61724a2324cd8_html_8ec9a9f9ddff5268.gif ±s)

组别

患者例数

SAS评分指标

SDS评分指标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52

54.40±6.81

40.79±2.73

55.42±6.49

42.04±2.80

参照组

52

54.20±6.89

43.73±2.92

55.27±6.60

45.15±3.06

t值


0.149

5.304

0.117

5.407

P值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儿科是现代基层医院科室构成体系中包含的相对特殊的科室,儿科疾病患者的心理机制发育水平尚未具备完全性和成熟性,且儿科疾病患者在基础生理功能表现状态层面具备脆弱性。在上述因素影响作用之下,儿科患者对疾病的耐受能力通常会处在较为薄弱状态,其通常无法实现对自身行为的恰当控制,客观上极易因不良情绪作用,而给自身实际获取的治疗护理处置干预效果造成不良影响[1]

在儿科医务工作人员针对各类疾病患者展开治疗干预过程中,选择运用适当方法为患者开展护理处置,能确保患者获取良好临床结局[2]

在具体推进针对儿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干预过程中,临床护士做好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有助于改善提升儿科疾病住院患者具体获取的护理干预质量,降低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可能性[3]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SAS评分指标,以及SDS评分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SAS评分指标,以及SDS评分指标均低于参照组(P<0.05)。本次调查研究过程中获取的数据测算结果显示,针对儿科住院患者开展基于护患沟通技巧的护理管理干预,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引起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密切充分关注,并且加以推广普及运用。

结语:

在儿科临床中,针对住院患者开展基于护患沟通技巧的护理管理干预,对比为其开展常规性护理管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化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适宜普及运用。

【参考文献】

[1]牟宗娜.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4):236-237.

[2]朱艳.分析护患沟通技巧在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7):149.

[3]孟桂枝.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5):28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