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2
/ 2

浅析生态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方法

白艳花 魏琪

身份证号码: 14222319750429 ****

身份证号码:23028119871110****


摘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显著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而通过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能够有效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需引起充分的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

环境监测数据作为区域环境状态最为直观的体现,科学反映出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等基本情况,是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排污收费等工作的基础与前提。生态环境监测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目的在于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可行性,在整个监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作用

1.1提供一手资料

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基础的环节为环境评价。环境评价能够将目前自然生态环境现状客观反映出来,依托相应数据、指标等对环境状况进行真实展示,帮助人们对大气、水体等环境污染种类、污染严重性等充分了解。而通过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利用相关技术与设备可准确、直接的获取需求的环境数据,从资料层面保障生态环境保护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

1.2明确生态环境治理目标

受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过去在人类活动、经济发展过程中严重污染、破坏到自然生态环境。为保障自然生态安全,需科学治理与修复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促使过去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得到消除。而通过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能够对环境污染类型、污染原因、污染程度等内容充分掌握,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理和修复方法,明确治理和修复的目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1.3辅助制定法律法规

为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质量,我国正在逐步加快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化进程。在制定各项管理政策、法律法规时,需严格依据相应的量化数据来开展,这样能够有效克服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法律政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而通过环境监测的实施,能够对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数据进行全面性获取,相关人员深入整合、分析这些数据之后,即可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制度、量刑标准等科学制定出来,进而有效指导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1.4及时了解突发性污染情况

大部分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皆为突发出现,且具有较快的扩散速度,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针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需及时发现与应对突发的污染问题,对污染扩散趋势进行高效遏制,最大程度上降低污染问题所造成的危害。而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需将大量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运用过来,工作人员能够对环境质量实时情况进行动态掌握,如果部分监测指标出现异常情况,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高效控制突发性环境污染问题。

2改进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2.1健全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对监测过程中,要管理好获取到的各类数据,尤其对于原始数据,需要开展全过程记录,在此基础上,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完成原始数据的采集、传输及存储等系列工作。实现环境监测活动全要素量值溯源与传递以及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真实性、代表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比性。要增强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牢记“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严格执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监测数据和报告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真实性。要严格按照环监测机构质量管理系统要求,做好质量保证和日常质量控制。要重视细节管理,对于采样记录、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仪器设备维修记录等细节问题,加大重视程度,改善重数据、轻过程、重结果、轻细节的问题现状。完善自动监测数据采集和远程质控系统,建设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视频监控系统,全面监督管理,防止数据弄虚作假。

2.2场所环境的质量控制

检测机构的检测场所环境条件应满足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起码应采取措施确保实验室的内务良好,必要时制定专门的工作程序。对影响分析检测质量的区域加以控制,限制人员随意出入或使用上述区域。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将不同机理的大型仪器分开房间放置,防止污染源的带入或相互间的干扰。化学分析、试样制备及前处理等场所应具有采光良好、有效通风和适宜的室内温度,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溅出物或挥发物引起的交叉污染。分析样品、标准物质、化学试剂存放区应满足其所需的保存条件,在冷藏和冷冻区域保存时,应定期对温度进行监控并做好记录。当需要在实验室外部场所进行取样或检测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环境条件,并以作业指导书的形式做好现场相关的记录规范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痕量分析与常量分析必须分别在独立的房间进行,使用完全独立的实验室设施。

2.3加强仪器设施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在数量配备方面需满足相关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对现场布点和同步测试要求,明确仪器设备使用和管理要求,规范使用与维护保养,防止其受污染和功能退化。按规定检定校准周期进行计量检定校准,不得使用未按规定进行检定校准或者检定校准不合格的仪器设备。

2.4提高监测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综合性人才

严格监测人员准入门槛,引进有专业背景知识的人才进入监测队伍。构建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人才培训体系,落实监测人员定期培训机制,加大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力度,着力提升监测人员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监测人员应按照规定参加持证上岗培训及考核,并持证上岗。新入职员工或岗位变动人员在未取得合格证前不得单独上岗,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或可证明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予以授权。监测机构应制定较为完善的培训机制,明确培训周期、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培训流程,保证定期系统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2.5强化高新技术应用

环境监测新技术的运用,对于监测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裨益。例如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手段的支持下,环境监测体系的灵敏度得到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改善,例如在相关技术的引导下,区域环境情况得到持续性监控,可以快速识别异常监测数据。

2.6编制报告中的质量控制

报告编制人员收到实验室的原始记录后,首先应对各个项目的测试值进行比较,看看是否合乎测试数据之间的逻辑,因为毕竟实验室每一个具体的人所做的分析项目是单个或少数几个,编制报告时拿到的则是所有的监测数据,既有前期采样现场测试的,也有后期实验室测试的。其次是检查各类原始记录的有效性,不合规范的要退回给分析测试人员。再次是检查从采样到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最后是编制质控数据统计表,对本项目的质控情况作个小结。

3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进步,相关主体需大力完善环境监测工作体系,创新环境监测技术设备,切实改善环境监测工作效果。同时,环境监测人员要增强自身的学习意识,积极学习环境监测领域的前沿理念和技术,主动创新工作方法,持续提高环境监测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段建泽.浅谈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1):59.

[2]马松亮.探讨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保障措施[J].科学与财富,2020(04):259.

[3]张明,刘随军,王海超.环境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0(09):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