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形态下新工科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育提升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5
/ 2


新就业形态下新工科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育提升研究

-以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为例

李文娟1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524088)

摘要:本文旨在新就业形态下建构新工科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指标,并从客观和主观因素(社会、学校、企业、家庭、学生——“五位一体”)分析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指标的影响因素,从而制定合理有效的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并形成一套有效运行机制。

关键词:新就业形态;新工科;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培育和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就是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就业,但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因素进行分析,而主客观方面主要包括五个层面学生、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只有这五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支持和支撑,才能将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硬功夫”和“软实力”提升上去,要加强学生、家庭、学校、企业、社会五者之间的相辅相成,着眼社会经济发展改革和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密切联系家庭,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在社会、学校、企业、家庭、学生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使“五位一体”形成合力,努力探索新就业形态下促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的新途径。本文以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为例,通过用人单位对该二级学院所设工科专业的招聘需求、岗位需求、岗位职责、能力要求等进行分析、专业认证要求以及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研,提炼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指标,影响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主客观因素,探索出有效措施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新工科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构成指标

毕业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八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数学、科学及工程基础能力:具有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所需的数学、其他自然科学及工程基础知识,能够应用数学、科学及工程知识解决相关的基础问题。

2、专业理论基础能力:具备综合应用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对专业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实验方案设计,执行实验及分析解释数据的能力。

3、专业实践与工具使用能力:具备针对工程领域内的工程实践问题提出合理有效解决方案的能力,具有工程实践中所需技术与技能,并具有使用现代工具解决本专业领域实践工程问题的能力。

4、方案设计解决能力:具有运用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专业系统与设备进行设计、建立模型及分析求解的能力。

5、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在复杂工程问题中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具有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充分发挥个体作用的能力,具有项目管理、团队合作和较强的交流沟通的能力。

6、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具有分析工程领域中复杂实际工程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方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具备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新的领域或跨多重领域,进行研发或创新的能力。

7、持续发展的能力:认识时事议题,了解本专业相关法律法规、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了解工程技术对环境、社会及全球的影响,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对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8、责任与道德: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专业伦理,认知社会责任及尊重多元文化和观点,具备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的能力。

二、影响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主客观因素

新就业形态下,影响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归纳总结主要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来自四方面:社会、用人单位、学校和家庭。如:当前疫情影以及国际经济状况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各种挑战和机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在这样的环境下,衍生出新就业形态,也一样影响了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结构,这将倒逼高校对人才培养及时调整方案和要求;高校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专业技能比实际社会实践需求同步缓慢,“重理论,轻实践”或是理论前沿性更新缓慢,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容纳量与学生需求匹配不够,校园文化建设还不够完善等;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筛选和使用评价存在偏差,有的重视学习成绩,有的重视学生实践,有的重视学生学习力、创新力或其他能力或工作态度,同时,有的企业对大学生的评价不够客观,因个别学生能力或态度欠佳而否定一批大学生;在家庭中家人的价值观、理想信念、人际关系处理等对孩子的价值观、个性、心理、工作态度、人际交往等会相应的产生影响。

主观因素主要有:第一,学生个体对自身认知不足,对社会认识有一定偏差,如要么过于自卑,要么过于自我,觉得社会就是大染缸,进去后就什么都会了;第二,学生个体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认为很没有必要,学校怎么选课就怎么选课,别人怎么选就选,得过且过,不挂科就好,规不规划不重要,从而对专业了解不深入,对将来就业不清楚,具备什么能力也不够上心;第三,逐渐缺乏吃苦耐劳、刻苦钻研、主动学习的精神,动不动就抱怨某门课枯燥无味,实习环境不好,遇到问题没有思考就急于从别人那里得到答案,不愿意动脑筋,理解不够透彻;第四,毕业生不够重视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常常不看或者看漏细节信息。第五,团队合作能力不强,强调个人个性,责任感有待加强等。

新工科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育提升有效路径

1、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通过与省市或地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联系,可以及时掌握社会对人力资源方面的需求和人才发展的趋势,获得更多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然后对招聘单位招聘要求、岗位需求、岗位职责、能力要求等进行分析,提炼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参考。

2、加强就业市场调研与开拓。通过暑假和寒假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专门成立调研兴趣小组,社会实践调研小组,访谈企业(分事业单位、大中小企业等)、校友、广东高校在校生和应届毕业生,了解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以及影响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因素比重,了解企业用人机制、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等。同时,加强校企合作,让学校充分成为用人单位与大学生顺遂沟通的坚固桥梁。

3、学校设置大学生科研助理岗位,让更多大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项目、参加学科竞赛、参与研究生实验、参与课程教学等,让大学生在科研助理岗位中既可以增长专业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创新能力,又能锻炼团队合作能力等对核心竞争力。

4、形成家校联动机制。辅导员与班主任不定期访谈学生家庭(优秀、中等、后进),通过多种途径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成长经历,人生理想等,将学生表现反馈给家长。老师与家长之间对学生在校和在家表现及时交流信息,及时纠偏,才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5、分析校园微文化(朋友圈、微博、微文、短视频平台等),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关注点和需求点,有的放矢地帮助大学生提高主观能动性,自主树立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如通过课程培训、招聘模拟、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四大抓手,形成一整套机制,加强学生个体认知核心竞争力,提升培训就业技能,调适就业心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等。


参考文献:

  1. 连树青.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3.

  2. 郑君航 . 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 养 [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12):68-69.

  3. 韩成曦.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构模型构建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6.

  4. 试论高校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职业指导课程探析[J]. 豆玲玲.职业. 2015(04)

  5. 程玮,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提升实证研究——基于全国64所高校的有效样本分析[J].高教探索,2017(7):98-105.

  6. 陈康,王建武,李一帆.以就业核心竞争力为导向提升工科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J].新西部,2017(24):108一109.

  7. 龚勋,蔡太生.大学生就业能力:要素、结构与培育路径[I].江苏高教,2018(1):91-94.


1项目名称广东海洋大学2019年学生工作科研立项课题“从就业视角探索学生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课题编号:Gdouxs201925);广东高校骨干辅导员工作室—大学生党团和班级建设工作室(主持人:何凤梅);广东省高等学校名辅导员“张丹工作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项目批准号:粤教思函[2015]71号);广东海洋大学2021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工科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以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为例”

作者简介:李文娟(1983—),女,汉族,河北沧州人,工学硕士,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