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识字教学如何“纠错”“究错”“救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5
/ 2

小学识字教学如何“纠错”“究错”“救错”

陶文

聊城市茌平区第二实验小学,山东 聊城 252100

【摘要】小学阶段语文教育中,认识汉字和会书写汉字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学生自身发展规律及认知水平有限,经常出现认字不正确、书写出错的现象,即使教师讲过多次,但出错的学生仍大有人在。归结识字错误造成的因素有三类,主要表现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也是低年级学生个性也是共性问题。因此,本文就小学学生识字过程中出现问题较多的情况,结合自身教学实例来浅谈关于识字教学的相关认识。

【关键词】小学识字教学;易错;纠错;究错;科学记忆;救错


“这个词语听写多遍,可是学生总是写错!”“不知怎么回事,讲了多次,写了多次的字,学生还是写不对!”身为小学语文教师,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对于学生经常写错字,就没有什么好办法了吗?这是很多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都会面临的问题。

一、小学学生错字产生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学生课上、课下作业的批改可以总结出,小学生识字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粗心大意,表现为会写但因马虎不认真而出错。二是似是而非之错,这类错误经常是自己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未能很好的把知识、能力、方法落到实处,多表现为把同音字或者型近字弄混淆,三是根本不会之错。这类错误是自己对知识没有真正掌握、理解。知其因,方能纠其失。对于第一类错误,需要对学生进行重点强调和反复书写以加强记忆,而且不仅在课堂和日常学习、文字使用过程中,也要加强对学生细心认真态度的培养。像第三种错误,教师需再把知识讲透彻,讲清晰,同时适当的做出文字学习的延展,使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字。对于第二种情况,通常这类犯错的学生是细心不足,同时也能反映出认识汉字的数量也不低。这类学生主要是对汉字的起源和意思领悟不足,通过细心的纠正,教师把汉字知识讲清楚,学生就可以扎实的把知识学好。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纠错”“究错”“救错”的方法分析

学生写错字,通常老师的做法就是在旁边打错号,并要求纠错。但很多学生都是没有主动思考而只是机械的纠正这个字,让人不禁想到“剪矢留镞”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医生,自称擅长外科医术。一个副将从前线回来,被乱箭射伤了,一直刺入身体里,把这个医生叫来让他治疗。这个医生手里拿了一把大剪子,把露在身体外面的箭身剪掉,便跪着等着将军的奖赏。将军说:“箭头还在身体里需要尽快治疗啊。”医生说:“取肉内的箭头是内科的义务,没想到也一起要求我来治疗!”其实,简单的纠错就像给中箭者剪去露在外面的箭柄。学生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错因,所以起到的效果也不佳。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好汉字的写法,还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们真正学会三种jiu(纠、究、救)错方式。

1.以生为本,总结易错源

易错字,其实不仅是学生好出错的字,也是大部分人共通的错误。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书写情况及生活经验,准确把握易错点,是结构易错,笔顺易错,还是好增笔或少笔等。只有准确把脉,才能对症下药。

2.多种策略了解汉字本源,建立“究错”机制

当得知错因,就应根据学生的元认知特点及水平,考虑如何将错因纠正,如字理记忆、熟字对比、猜字谜、编儿歌、清晰结构等多种策略与方法,需根据具体的字,具体的学生甚至具体的情境,因材施教。同时,深入浅出的向孩子渗透不仅“纠错”更要“究错”的意识,授之以法,若再出现类似情况,鼓励学生自己“究错”,慢慢的形成“究错”机制[1]。与此同时,中华汉字源远流长,其造字具有象形、会意、形声三种基本造字法。教师要不断从汉字的起源和造字方法来进行汉字教学和汉字归类,引入故事的形式更易于学生接受,由此对学生进行汉字学习素养的培养,以引导学生进行汉字的理解和记忆[2]。举两个实例来讲: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课文中出现“蜡烛”一词,依课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在授课时,教师着重对这两个字偏旁的区分,范写、输空、临写、布置作业等各步骤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且还反复重点强调“蜡”是什么偏旁,“烛”是什么偏旁。然而在接下来的词语听写中,发现将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出错,把“蜡”的虫字旁写成“火”字旁。改错后再次默写,依然有很多同学出错。究其原因是易错字的偏旁容易被混淆,单纯强调字的写法,效果只能被部分学生记住,而大部分同学仍然有按照常规想法书写的习惯。因此,让同学们理解和记准这个字,应从字理进行突破,讲述在有化学产生蜡烛之前,人们使用的蜡,主要来自名为“白蜡虫”的一种虫子,这种虫吃了一种叫“白蜡树”的树叶,会产生分泌物,古人发现此虫的分泌物能够点燃当做火具,于是收集提炼做成白蜡。因跟虫子有关,所以是虫子旁。采用字理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明白造字的由来,再次听写时,错误的仅有三名同学。当教师再单独发问“蜡”的由来,当他们自己明白其义,错误率自然相应降低。再如,在教授“满”时,教师理解这个字的易错点是结构,学生容易写成上下结构。简单的让学生纠正错误,效果甚微,需要帮助学生“究错”,因此,教师可分三步对“满”字进行阐述,一是先分清楚字的结构,“满”字为左右结构,重复记忆此知识点。二是联系水字旁的字,“水缸满了”,涉及到水,一般都是三点水旁,如江、河、湖、海等,三是出示有关“满”字的字谜,如“有水草处禁放车辆”先有“水”,再有“草”。接下来又调动学生兴趣,猜了“小脚穿大鞋”(不满足)这类的字谜。如此,学生出错的几率就大大减少了。

3.科学记忆,质的突破

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复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如何使孩子记忆的更持久又相对轻松?很关键一点,就是培养孩子记忆的良好品质,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只不过是记忆”。意思是,知识能否掌握,最终靠记忆,如果没有好的记忆,学了就忘,最后也不能获得知识。就易错字而言,建立“究错”意识,但若没有强有效的记忆,效果也不能持久[2]。所以,教师还应帮助学生科学合理的用脑,提高记忆能力。利用字的规律、特点,鼓励学生理解记忆,集中识记易错字,还需做到及时复习,对刚学过的字或刚纠正错字,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

4.品质提升,有机“救错”

教师引导学生树立“纠错”“究错”意识,并落实行动,反复实践,并不断总结更新方式方法,使之成为习惯。最终达到学生看到自己的错字就有步骤、有程序的更正并记忆,相应地学生自身的思维品质也得到提升,这样久而久之自身就会形成一种“救错”体系。

三、结语

简单的纠错就像给中箭者剪去露在外面的箭柄。适当“究错”才是基于治标而朝向治本的拔根之举。有机“救错”犹如在歧途中邂逅迷人的风光......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通过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加强重点汉字的会意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易错字的掌握,也将成为语文教师教学中的方向,回归童我,以己度人,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帮助孩子建立“纠错”“究错”“救错”新机制。

参考文献

[1]李阳.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开辟“纠错板”的实践研究[J].读写算,2019(36):131.

[2]王锦霞,毛呼灵.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