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绥县农业气象为“三农”服务的实践及发展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5
/ 2

扶绥县农业气象为“三农”服务的实践及发展思考

粟杭州

扶绥县气象局 532199

摘要:天气情况是影响一个国家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气象业务已经经历了长期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可以积累大量的天气数据和技术经验,以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研究。但是,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升级和变化,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新技术不断涌现,农村和农业的农业气象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现有的农业气象工作方法、内容等难以满足当前新农村形势的发展需要,对农业技术服务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农业气象;气象为农;三农;实践;发展

引言

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了很多有用的气象经验,成为朴素的气象预测。如今,随着科技进步,降水量预报、强对流预警、台风预警等气象信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生产活动保驾护航。面对高温、干旱等复杂极端天气的变化,如何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加快构建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更好的发挥气象趋利避害的作用,成为气象部门助力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的“阵地战”。

1.扶绥农业气象“三农”服务中为甘蔗业服务的实践

1.1建设内容

近年来,扶绥气象部门以需求为牵引,依托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技术优势,在扶绥“甜蜜之光”五星级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甘蔗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内容有:安装了2套甘蔗气象自动观测站、2间甘蔗气象实验室、1个甘蔗气象服务平台、1块多媒体触摸显示终端、85亩甘蔗智能精准灌溉气象服务试验基地、1个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站。扶绥气象局“贴身式”的气象服务,大大助力了该县的“甜蜜事业”。扶绥县制糖业每年可提供税收5亿元左右,占当地财政收入的30%至40%,蔗糖业因此成为了扶绥县的支柱产业。

1.2.服务产品

为甘蔗种植户、制糖企业、政府部门提供田间实时数据、农用天气预报、气象预警信息、气象灾害评估、甘蔗产量预报、甘蔗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甘蔗长势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估、甘蔗智能精准灌溉、人工增雨服务等服务产品。

1.3.服务手段

一是为甘蔗生产全流程服务。围绕甘蔗生产整个周期,从种植到砍运榨全流程量身定制服务方案,按甘蔗生长不同阶段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二是按服务对象推送服务产品。甘蔗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甘蔗长势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估通过书面或邮箱提供给政府部门决策参考,其余服务产品实行直通制糖企业、直通种植户、直通田间地头等直通式服务。三是精心打造拳头产品。按照现代农场的建设标准,融入甘蔗灌溉用水量智能预报系统,建设标准化甘蔗智能精准灌溉气象服务试验基地,通过科学试验,探索甘蔗种植节本增效的灌溉智能化模式,开展示范应用,以气象科技引领推动甘蔗“双高”建设,目前科学试验取得良好效果。

2.扶绥县发展农业气象为“三农”服务的思考

2.1完善部门联动机制

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大家的配合,气象工作也不例外,要想更好的为农服务,就要不断地加强与各个农业部门的联系和合作,不断精化气象服务,投入相应的农业生产设备,给更多的有需要的人分享更加有效的资源。在关键的农业生产时期,加强对气象灾害的检测预警能力,会促使农业生产更加健康、快速的进行。

2.2增建农田小气候站

由于我县农田小气候站点布设不多,观测到的地域土壤代表性还不是很全面,仅有的土壤水分的观测数据不利于我局有效的开展针对性农业气象服务。比如北部和南部年降雨量分布不均,生长在坡地的农作物和一般的农作物“双高”(平地、坡地等)地块在土壤结构和土壤蓄水能力上有很大的区别,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为获取更多的基础、权威数据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服务,在扶绥县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建设3个农田小气候站,农田小气候站的建成,能够更加准确的为我县农作物种植户、制糖企业、政府部门提供田间实时数据,为农作物种植节本增效灌溉智能化系统提供有利的帮助,有利于寻找到改善农作物生长的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农作物新品种的气候适应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使我县“一张图”、“一张网”的内容更加完整化,也更有利于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定制式、个性化、专业化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体系,实现我县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更加集约、高效、共享、规范。

2.3建立的农业气象情报系统

随着扶绥县“三农”政策的有效实施,扶绥县气象部门也加深了对“三农”服务的理解和认知,从而促使气象部门在服务意识与应用技术方面都要都较大幅度的提升,才能够满足当前扶绥县各地农业种植生产的需求。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气象部门应该继续建立健全完善农业气象情报系统,其中包含了对农业气象的传输、针对各种气象的防范预警、一些关于农业发展的实时信息等。

2.4进一步加强卫星遥感监控预警系统的运用

由于,农业生产地区的土地含水量是决定农作物产出数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气象部门目前运用卫星遥感监控预警系统,对当地农业种植地区的土地进行实时监控,在不同时期及时对当地农户提出防旱、抗涝的信息提示,保证当地农业生产不会因为土地中的含水量的多少,而造成农作物减产的情况发生,促使当地农业生产真正做到旱涝保收。在春季、秋季等火灾多发时期,卫星遥感监控预警系统也能够很好地监测农田附近是否有火灾发生,让当地的农业生产更好地规避因失火造成的农业损失。

2.5提升关键农事季节气象服务水平

扶绥县农事季节的气象情况与这一季度的农业收入密切相关,因此完善农事季节气象的服务机制,及时准确的提供气象信息对当季的农业事业至关重要,促使了春播、夏种、秋收等各个重要农事活动的顺利进展,在播种季节,合理的报告天气雷雨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低农民的浇灌劳作,同时能促使农民更合理的播种,提高苗圃的成活率;在秋收季节,能每日更新气象信息,合理报告一段时间的气象情况,可以使农民找到最合适的收割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粮食损耗。因此,合理准确的天气预报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民的产业收入。

2.6制作专门的农业气象预报专栏

气象部门在日常的天气预报的播报环节中,可以制作专门的农业气象预报专栏环节,专栏环节中播放一些关于对当地农业种植、生产会造成影响的气象变化,并且预测评估出在未来的一年当中哪些时期适合种植什么种类的农作物,哪些时期收获这些农作物会产生最大的农业经济收益,为当地的农业种植生产提供较为科学可靠的意见建议。也可以在专栏环节中加入一些农业专家对于扶绥当地农业种植、生产的分析结论,大幅地提升当地农业种植农作物的准确程度,从而促进当地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7提升农业生产地区的气象预报准度

扶绥县气象部门应该加强学习农业气象理论知识,结合扶绥县各农业生产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扩张农业气象技术有效的使用范围,并随时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气象知识,提升自身的农业气象情报的准确性及专业性。此外,也要加大对卫星遥感监控预警系统的使用程度,运用沙盘天气模型及时预估出可能出现的天气灾害,并对灾害等级进行预估,尽量降低天气灾害对各地农业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气象部门中的研究人员也要加大对扶绥县农业气象的研究工作,并培养其他气象工作人员学习农业气象基础知识,促使扶绥县气象部门整体的农业气象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更好地为扶绥县“三农”进行服务工作。

2.8提升气象为“三农”服务的科技含量

气象为“三农”服务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的支持,当然,政府也要积极加强对这方面的投入情况,经济和精力的投入,才能更好地促使气象为农服务的建设,更好的完善,促进更好的经济建设和农业建设,更快的完成新农村建设,与此同时,气象部门要不断创新,不断努力,不断更新新的气象产品,不断完善丰富服务产品,比如农作物的糖份预报是政府和制企业比较关注的,这样能促使其更好的为扶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9充分利用农业气象资源

气象部门在以往的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中,一直忽略了对农业气象的深度开发再利用。农业气象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气象部门可以对某地农业地区一段时间的农业气象进行研究分析,深度挖掘出其潜在的气象规律,在对该地区的农业种植进行仔细的划分,形成分片、分区的种植不同农作物的方式,充分利用农业气象资源,为该地区的农业种植生产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使当地的农业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农作的种植、收获时间,来规避一些天气灾害,在当地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带动当地农村居民基础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为扶绥县其他地区的农业生产树立榜样旗帜。

2.10重视农业气象人员的培训教育

专业人才的出现会使这个行业的工作进展更加顺利、有效,当前“三农”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的缺乏,尤其是气象服务情况,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专业要求度更高,针对这个问题,气象部门应该更加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培育,以及引进新的人才,设立培训班对目标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对大众进行普及,定时优化培养,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当然,在明确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具有肯吃苦、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做到专业与能力共用,不断优化自己,深入一线,体验民情,面对面详细解答相关气象知识,一对一的为农民服务,促使更好的开展农业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气象部门应该积极跟随时代发展,创建扶绥县农业气象发展体系,努力提升气象工作人员的农业气象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快农业气象服务保障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为扶绥县各地的农业种植、生产提供科学、准确的农业气象情报。

参考文献

[1] 田苹, 叶泓麟. 农业气象为“三农”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 吉林农业, 2019, No.452(11):103-103.

[2] 张斌. 农业气象为“三农”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 吉林农业, 2019, 000(012):102.

[3] 李峥, 唐帅, 李琳,等. 农业气象为“三农”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17):219-219.

[4] 郭雪霞, 孙俊. 农业气象在服务“三农”中的问题与思考[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9(9).




作者姓名:粟杭州(1988.07)女,汉族,广西梧州龙圩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预报地面综合观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