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操作活动的意义和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5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操作活动的意义和策略

胡玉琴

贵州省 毕节市实验学校 5517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当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题效率之外,更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动手实践活动来增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此,教师在实践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各种各样的动手实践操练,并将手脑并用融入日常的学习当中,使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进程当中,研究数学现状,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实践能力;意义;策略

引言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受到更多教育界人士的关注。教师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小学课堂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动手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大都将主要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方面,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也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拓展,应通过动手操作对这一现象加以突破。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动手实践操作活动的意义

(一)有利于突破小学数学教学瓶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伴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师只有创设出符合时代发展特性以及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模式,才能更有效地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基本诉求,进而为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更为长远的服务。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当中,教师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实践情境,将生活化和互动化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优化其实践技能,提升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这样一来,不仅突破了传统以教师讲解为主要模式的课堂教学瓶颈,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本质要求,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来讲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便于学生深化理解和融会贯通

传统“填鸭式”的小学数学教学形式,存在诸多问题。因为学生和教师长期受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再加上教师本身就有一些授课的压力,往往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主体性的把握不足,一味追求进度和成绩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基于此,在新程标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优化动手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融入课堂情境当中,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在一些生活化和动态化的情境中引导他们主动掌握数学定理并优化其解题思路,使学生在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大胆创新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拓展小学数学教学形式,深化教学效果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传统的、陈旧的教学理念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尤其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当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能力水平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而对数学解题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实践技能培养的关注度却相对较少,这显然与当下素质教育的主流趋势严重不符,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失去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但是通过动手实践操作的引导和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能够帮助学生和教师摆脱传统的学习和教学观念,使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能够获得能力的提升,强化创新意识。并且教师也会应用一些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生活化教学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还原数学知识点,以便于优化其解题思路,提升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动手实践操作活动的策略

(一)创设合适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当下教师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和授课内容创设出合适的情境展开教学,以此促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情境中并从中获得知识。此外,情境的创设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操作式的课堂教学情境展开数学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同时,其动手操作能力也随之增强。

在“认识周长”一课教学时,笔者通过在课堂中渗 透“数学结合”思想,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周长的本质。 笔者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提供每个小组若干等 长的绳子,让每组学生上台领取一组绳子后,将绳子围 绕成一个形状封闭的如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引导学 生测量和计算出所围成图形的周长。在课堂后半段时间 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如何测量和计算所围的图 形周长?”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笔者以数学结合思想将 周长的“形”与“数”融合,并区分清楚二者的区别,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于“周长”这一概 念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让他们 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感性经验。

(二)引导学生进行操作观察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几乎不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需要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开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以确保学生可以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提高数学的抽象思维能力。此外,教师也应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合理设计操作方案。应该明确的是,操作并非单纯的肢体动作,而是通过大脑的思维去指挥肢体如何动作的一种方式,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对比、思考,并进行抽象性的概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教学道具进行观察和触摸,可以采取不同的观察方式得出结论,并在此基础上给学生以启迪,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二次观察和触摸,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均参与到观察活动中,并对观察对象进行动手操作。应启发学生善于发现,比如在第二次观察中,有哪些是第一次观察中没有发现的情况。通过两次逐步细致的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将动手操作过程转化为思维,促进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此外,教师可以适当应用一些教学语言,对学生进行有效启发。通过语言将数学思维及学生的知识学习进行有效串联,引导和引领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动手创造过程,以此促进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做好铺垫。

(三)创设各种各样的动手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述,是无法全面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基于此,教师要依照学习任务来创设各种各样的动手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数学情境当中自主强化训练;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亲自动手验证,以便深化其数学解题思路,培养解题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动手实践活动的创设要求教师能够以教材为蓝本,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来设计难度适中且操作性强的实践活动。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使思维训练贯穿于活动始终,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及问题分析能力,为小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江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46.

[2]陈陶.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65.

[3]张海英.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