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5
/ 2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刘海霞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雨花新华都学校,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方案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新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而音乐教学作为德育和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所以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必然要进行大量的节奏训练。本文主要分析在初中音乐教学之中的节奏训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可以给一些初中老师的音乐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节奏训练;初中音乐教学;应用


前言;节奏感的训练在音乐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首歌可以没有旋律。但是绝对不能没有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一首歌曲的核心元素。受新课程改革的影响,音乐成为了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一门重要科目,好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初中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学习音乐可以提高学生艺术的鉴赏能力以及情感的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拓宽学生的眼界,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学习音乐对一些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学生天生节奏感强,领悟能力高,所以学起来会比较轻松,但是有的学生天生没有节奏的把控能力,节奏感较差,所以老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一定要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训练,学生有了自己的节奏感之后,老师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这样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

  1. 初中音乐教学之中节奏训练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层面的问题

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向学生输出知识的主体,所以如果教师在教学方式或者其他一些方面存在问题,那么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一些老师在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首先,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一些初中的音乐老师自身也会对音乐课抱有一种轻视的态度,对自己的音乐课堂重视程度不够,备课不充分,不注重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训练,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很难进行有效的节奏训练,音乐素养也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其次是一些老师在教学方式上的问题,一些老师在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训练时,往往过分的重视对与节奏有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比如告诉同学们什么是节奏,以及传授一些音乐家掌握节奏的方法,这不仅对学生节奏感的增强帮助甚微,反而还会降低课堂的趣味性,使音乐课堂变得乏味枯燥,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让学生机械的对某一歌曲进行模仿,也是一些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味的让学生对别人的节奏进行模仿,会让学生找不到自己的节奏,唱不出自己的“节奏感”,这种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思维的发散也会有极大的限制。其实,音乐本身是非常有趣的,节奏训练也是极其有意思的,但是错误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态度,会极大地削弱音乐本身的趣味性,降低学生对于节奏训练的兴趣,影响教师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效果。

  1. 学生层面的问题

初中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性格会比较叛逆,有些阴晴不定,对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缺乏准确的判断能力。这个时期的孩子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缺乏岁月沉淀的他们往往比较浮躁。音乐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才被重视起来的,前期以语、数、英为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所以学生对于音乐的重要程度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对于是否要花时间、花精力在音乐方面,他们的答案是不确定的。而传统的节奏训练又是非常枯燥和乏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不断地模仿、不断地重复,在长久的模仿和重复之中,本身定性不足的初中生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立场不坚定的他们更容易放弃,使得老师的教学难度增加。不利于老师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

  1. 节奏感的训练方法

  1. 结合歌曲的创作背景

节奏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比较广泛的就是结合歌曲的创作背景,来引导学生找到歌曲的节奏,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在寻找一首歌的节奏时,老师可以先对歌曲的创作背景进行一个大概的介绍或者讲述这首歌背后的创作故事,同时也可以结合歌词来对作者创作时的感情做一个分析,这样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对学生节奏感的寻找也有一定的帮助。以《童年》这首歌曲为例,这首歌是以轻松、愉快的校园生活为主要题材的,所以可以猜测它的节奏是轻快的,了解了这一点,老师可以带着学生进行歌曲的聆听,在聆听歌曲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听一些音的长短变化以及一些音的强弱变化,与原先猜测的歌曲节奏进行对照,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这首歌曲的节奏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对学生节奏感的增强有一定的帮助。

(二)小组学习

节奏是音乐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节奏感的训练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有极大的影响。小组学习是新课改的产物,旨在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共同进步。这种学习模式在音乐教学中同样适用,音乐老师在教学时,可以把同学们分为若干个小组,老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选择性的抛出一些问题,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讨论活动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可以让同学们在探讨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在讨论中共同进步。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选取一些歌曲的经典歌词,标出节奏型,让同学们进行训练,以小组为单位,依次进行拍打演示,拍打最整齐的小组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这可以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借助一些节奏感较好的同学的力量,来帮助一些节奏感较差的同学,但前提是分组时,要交叉分配,避免产生聚堆。

总结;节奏感是学生学习音乐必不可少的东西,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所处阶段的特殊性,节奏训练变得较为困难,要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必须增加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和一些讨论活动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塔高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陆红艳. 关于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探索[J]. 新智慧, 2020, 000(011):77.

[2]曾玉凤. 微课在农村初中音乐教学节奏训练中的应用[J]. 基础教育研究, 2019, 000(018):57-58.

[3]肖曼. 关于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研究[J]. 读写算, 2019, 000(003):72.

[4]杨淑美. 探究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J]. 文理导航, 2020, 000(007):P.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