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若尔盖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6
/ 2

关于 若尔盖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俄尖措

四川省若尔盖县委党校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624500

一、若尔盖县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情况

若尔盖县全面深入贯彻国家、省、州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乡村的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目标和分别到2035年、2050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对未来五年实施产业兴村强县、生态富民立县、乡村文化传承繁荣、乡村善治、民生保障改善、精准脱贫奔康、体制机制创新、合力保障“八大行动”进行了目标细化、措施细化、责任细化。

(一)强化规划引领,乡村发展体系进一步明晰。一是及时制定出台了《中共若尔盖县委若尔盖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乡村的意见》;二是认真贯彻省委农工委等八部门《关于四川省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的指导意见》;三是制定《若尔盖县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投入县级财政资金200万元,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和“1+10+N”规划体系的要求,高起点加快编制统筹县域、乡镇和村组并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适应的县域乡村振兴总体规划。

(二)落实资金项目,乡村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整合新增债券资金2200万元、涉农资金10379万元,率先在唐克镇、红星镇、冻列乡、求吉乡和辖曼镇文戈村、阿西茸乡夺巴村整乡整村实施乡村振兴基础提升项目,通过重点打造、示范引领,达到全域带动效果。二是投入资金1000万元实施2018年重点生态功能转移支付州统筹项目,在唐克镇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三是坚持调研+试点原则,结合整乡整镇整村基础提升项目,制定《若尔盖县2019年农村户用厕所试点建设方案》,投入资金156万元,以先建后补方式推进,全覆盖唐克、红星、求吉和冻列4个乡镇。

(三)实施产业带动,乡村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一是立足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沟域、片域、区域”经济,提出了“牧区健康养殖、农区道地中药材有机果蔬、旅游沿线休闲观光”的产业发展思路,编制《若尔盖县现代生态农牧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0)》,先后制定《若尔盖县2018年农牧业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若尔盖县2019年农牧业巩固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方案》,大力推进农牧产业建设,目前“沟域、片域、区域”经济基本成型,典型示范、增收致富作用日渐明显。二是坚持规模促发展、集约出效益,每年流转土地上万亩,2018年统一成立诺尔宗生态畜牧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采取“合作总社+合作分社+农牧户”模式,由合作总社负责统一收购、加工、销售,与曙光牧业、善为等公司签订合同,打造利益链接机制,实行标准生产、订单销售。依托浙江援建优势,打造电商平台,汇聚农特产品电商企业40多家,实现线上线下销售,成功与浙江唯新食品签订800万元牦牛肉订单。三是大力培养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1家,“企业+基地+合作社+种养大户”效益初显。四是坚持把品牌建设作为推动农牧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效益方向发展的重要抓手,成功认证牦牛乳有机食品2个,青稞冲调粉、菜籽油绿色食品2个,蔬菜、马铃薯、青稞、油菜、道地中药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个,绵羊肉、牦牛肉、河曲马、团结大黄地理标志4个。五是县财政每年列出专项资金,主动对接参加农博会、西部博览会、“净土阿坝”等博览会,已举办2届牦牛、藏绵羊认养、“暖蓉城.万人品羊肉”、藏绵羊美食节等活动,全县农畜产品“曝光度”进一步提高,主要农特产品驰名省内外,部分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六是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唐克旅游综合体、花湖天街旅游综合体建设为抓手,加快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建成草原观光示范点7个、自驾游示范段2处、标准赛马场1处、湿地科普基地3个、小型生态主题公园5个、红色教育基地1个、生态旅游厕所16个、藏牧家乐145家、民俗接待达标户65户,投资1.1461亿元实施花湖创4A基础提升项目,新建游客接待中心、游客集散广场、人行天桥、公共厕所、停车场、消防水池等,花湖景区重新对外开放。大力打造河它温泉,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并投入运行。七是坚持开展度炯节、赛马会、观鸟摄影、藏戏、篮球比赛等乡村文化节庆活动,强化旅游执法,拆除违规搭建厕所2个、损坏或模糊旅游标志标牌27处,新建旅游标识标牌78处,发放旅游黄页共4000余册,完成10个文化室招投标工作,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新产业新业态日渐丰富。八是成立园区创建领导小组,投入1500万元推进若尔盖县草食畜牧业园区建设,目前已完成项目方案编制,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启动净土阿坝特色农牧产业若尔盖园区及4个小园区编制工作,为下步建设做准备。

(四)优先保护生态,乡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若尔盖县生态资源极其丰富,有天然草原1212.63万亩、森林223万亩、湿地240万亩、大小河流73条,是长江、黄河上游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属国家生态功能区划限制开发区,已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一是按照国家、省、州关于开展生态扶贫的的相关部署,坚持以全面打赢精准脱贫、生态保护两大攻坚战,推动生态建设与精准脱贫互促双赢目标,整合落实生态扶贫资金1467.72万元,设置生态扶贫公益性管护岗位1738个,其中生态护林员751人、草原管护员590人、湿地管护员295人、河道管护员102人,有效管护森林37.55万亩、草原295万亩、湿地230.1万亩、河道510公里。二是全面落实湿地修复及生态效益补偿、退牧还草及草原生态奖补、天然林保护及造林、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河长制等各项生态政策措施,生态保护成效日益显著,必将为有效保护绿水青山、实现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和推进乡村振兴发挥长期而重要的推动作用。三是拟定《若尔盖县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方案》,印发《若尔盖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切实抓好土壤、大气、水、固体污染防治,全县空气达到二级标准、水无超标情况。启动以“城市美化、乡村洁净”为主题的城乡美化净化行动,组织召开《若尔盖县河长制工作推进暨城乡美化进化行动部署会》,围绕省、州、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安排部署,扎实推进“路域”大整治 、“五乱”治理、“七进”活动、“两线”治理等工作,全面排查治理个体户乱停乱放200余起、乱堆乱占500起;治理机动车、三轮车乱停乱放和流动商贩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600余起,治理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及河道漂浮物160余吨,清理生活垃圾20000余吨。

(五)完善乡村善治,乡村文化基础进一步坚固制定实施《若尔盖县“乡村善治工程”五年规划》,全面启动乡村善治及其达标联创活动,着力构建“党建引领、法治为本、自治为基、德治为先”的“一核三治”现代乡村善治新格局,完成创建农村标准化党组织51个、“三星级”以上农村党组织28个、州级“依法治村示范村” 20个、州级“平安村”20个、县级“文明和谐平安寺庙”1个、州级“文明和谐平安寺庙”3个、州级“村民自治模范村”25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42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个人17名、县级及以上“文明村”57个。

(六)抓好组织机构,乡村人才建设进一步充实。

全县现有各类人才3780名,其中党政人才1332人,专业技术人才1929人,高技能人才276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5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8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教育和卫生系统,从事农林牧业实用科技运用、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工作,占人才总量的51%。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有1973人,占人才总量的 52%;研究生15人,占0.4%,高级职称人才173人,占5%;中级556人,占15%;初级991人,占26%。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为藏区深度贫困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仍然面临着发展基础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基础建设、产业、人才、生态等方面。

一是规划和基础建设滞缓。近年来,虽然在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基础设施进行了改善和提高,但是,还是存在设施不全、功能老化、整体风貌杂乱、现代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二是产业兴村带动作用不强。受本身海拔和地理因素、农牧民整体素质和传统种养习惯的影响,我县草原畜牧业、特色种植业均存在着规模小、层次低、竞争力弱、发展后劲不足、长远效益不明显的问题。传统、粗放的农牧业生产方式还未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标准化推进滞后,产业装备不足,科技含量不高,用于规范“净土阿坝”区域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还不完善。现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加工能力有限,精深加工严重不足,导致全县农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不到20%,大部分产品以原料方式外流,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水平低,带动作用不强,尤其缺乏经营管理型人才和领办人。

三是生态脆弱环境压力大。若尔盖湿地、草原及其水生态环境退化趋势严重,全县沙化面积达120.46万亩,涉及7个乡(镇、场)32个行政村;天然草原有毒有害植物比例上升,优良牧草比例下降趋势明显;草原鼠虫害分布面积800.5万亩,危害面积450万亩,并形成了250万亩的鼠荒地和黑土滩,生态保护治理的周期长、成本大,现有生态保护政策还存在治理规模不足、单位投资和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偏低、建后维护机制不健全、治理成果巩固难等问题,我们不应当沉浸在近几年降水增加、植被盖度增长的表象下,而应当清醒的认识到生态保护与治理任重道远。

四是人才制约因素明显。由于地处高寒高海拔地区,工作、生活环境相对艰苦,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享受社会公共资源严重不足,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住房条件差、就医难,开会出差路途远、生命危险系数高,子女读书成才环境差、就业难,工作成本和代价高,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现象十分突出。教育卫生系统专业学科带头人、工程类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十分紧缺。

三、几点建议

一是抓紧编制规划。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积极对接国家、省、州规划部署,高起点加快编制统筹县城、乡镇和村组,并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适应的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结合实际,尽量做到“一村一规”、“一寨一规”,尽量做到和乡村干部“通气”,和老百姓“通气”。将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镇布局规划、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合为一体,部署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大行动,开展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和推广。组织各乡镇及时更新完善乡镇村规划体系、乡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实现乡村规划全覆盖。

二是认真组织实施。选强施工和监理队伍。成立乡村项目管理小组,对工程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并赋予最终签字确认权,相关部门必须以此签字作为资金拨付依据。县监委对乡村项目管理小组全过程监管。把工程中适合由村民自建的部分内容交由本村村民组织实施,工程用工选用本地村民比例不少于50%。

三是形成合力整体推进。“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全县应当一乡一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有条件的村要按照规划一次性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不能“撒花椒面”,做到建设一村,验收一村,振兴一村。

四是强化后期管理。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制度要到位;落实相关管理责任,责任要到人;强化责任追究,追究要从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