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用药情况及合理用药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6
/ 2

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用药情况及合理用药指导

姚敏

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和平大道北 19 号 新乡公立医院药械科 453000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20年2月5日至2020年3月7日门诊诊断为糖尿病患者的250张处方。对性别、年龄、糖尿病类型、成本和降糖药物的使用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其合理性[药物利用指数(DUI)评价]。结果:60~80岁患者男性多于女性;2型糖尿病占90%,二甲双胍缓释片应用最为广泛,单药治疗占29.60%,双药联合治疗占43.20%。根据11种常用降糖药的统计,Dui在0.31~1.39之间,其中吡格列酮胶囊的Dui值为1,其他药物的Dui值上下波动,胰岛素和磺脲类药物的Dui值远未达到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以,他们大多数都超过60岁。大多数是联合用药。使用时,通常遵循药物治疗原则。然而,胰岛素和磺脲类药物的不当使用更为严重。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用药情况;合理用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0年2月5日—2020年3月7日门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的250张处方进行研究。排除信息不完整者,排除死亡病例;排除未开具降糖药的处方。采用Excel表格,对患者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目前,本院使用的降糖药物主要为二甲双胍缓释片、伏格列波糖分散片、吡格列酮胶囊、格列美脲分散片、格列齐特缓释片、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等。

1.2方法

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类型、费用、降糖药使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药品说明书及收集的相关文献,对患者降糖药物的用药情况及其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其中药物利用指数(DUI)评定是否合理利用,DUI越接近1,药物使用越合理。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SPSS25.0统计学软件,x±s为计量资料,表示(生化指标参数),n(%)为计数资料,表示(不良用药事件的发生率),计量及计数资料分别用t及χ2表示差异(P<0.05)。

2结果

2.1患者基本情况

250例患者中,60~80岁占比较多,男性多于女性,但各年龄段男女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分型诊断

在不同类型患者中,1型糖尿病占1.20%,2型糖尿病占90.00%,其他类型糖尿病占8.80%。

2.3患者药物使用情况

在糖尿病处方中,二甲双胍缓释片使用最广,采用单药治疗占29.60%,两药联用占43.20%,三种药物联用占22.80%,>3种药物占4.40%。

3讨论

对于1型糖尿病,大多起病较急,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当单药口服无效后,需使用胰岛素治疗,且一般为终生使用;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及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效果不理想时,且出现急性合并视网膜病变、尿毒症等应急状态或手术围手术期及孕产期时采用胰岛素治疗,其余2型糖尿病应优先考虑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较长,且部分患者需终生服药,因而需保证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

目前,我国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日趋严重。造成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两个方面:吸毒观念和不合理的吸毒方式。这两种现象的发生大多与患者自身和医务人员有关。从患者的角度来看,对疾病认识不足、定期用药、个人健康管理意识淡薄是导致中途停药或用药失误的重要因素。目前,许多糖尿病患者存在三个问题:服用不同糖尿病药物的时机不明确,饮食控制差,运动观念淡薄。从医务人员的角度来看,对相关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认识不足,导致处方制定中出现相应的问题。最常见的不良药物使用事件是重复给药、过量给药和其他由不熟悉药物类型引起的不良药物使用事件。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反复用药和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适当的处方审核可以减少重复用药的发生,减少不适当的过量给药和药物选择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用药差错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结合积极的药物指导,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对药物的疑虑,进一步提高药物安全性。在药物指导干预前,药师对药物患者的既往用药和饮酒/吸烟史进行详细评估,并完全消除药物禁忌症。在用药指导过程中,可以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和剂量、服用时间、血糖监测时间等注意事项。积极配合饮食管理和控制,坚持少吃多餐,低脂低钠饮食,每周锻炼5天,每次锻炼30分钟以上,定期就诊,配合医生做一些常规检查。加强患者用药过程中的病情监督和访视,通过询问患者用药情况和生活习惯,以及用药后是否有不适感,判断患者用药是否存在隐患。药师的合理指导可以提高用药安全性,有效稳定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例如,服用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时,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其他胃肠道反应。因此,可以提醒患者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不适。如果症状严重,他们应该少吃。观察患者有无潮红、心悸、头晕、水肿、肌肉疼痛、大便潜血等药物不良反应症状。对于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分为二甲双胍作为低血糖的基础,可以考虑格列美脲或瑞格列奈两种胰岛素分泌剂的结合,以提高低血糖的强度,并增加低血糖的风险。与格列本脲相比,磺脲类药物可降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进一步发展的风险。此外,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降低餐后血糖。一般来说,无需调整用药剂量和频率,也无需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且耐受性良好。

本研究对250张糖尿病处方的用药进行分析发现,250例患者中,60~80岁占比较多,男性多于女性;1型糖尿病占1.20%,2型糖尿病占90.00%,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多为2型糖尿病,集中于60岁以上。在糖尿病处方中,二甲双胍缓释片使用最广,采用单药治疗占29.60%,两药联用占43.20%,三种药物联用占22.80%,>3种药物占4.40%,由此可见二甲双胍缓释片应用较广,多采用综合治疗,且三种药物联用占22.80%,但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二甲双胍缓释片可单药使用也可联合使用,降糖作用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较广。通过对药物的DUI值进行分析,发现DUI在0.31~1.39之间,其中吡格列酮胶囊DUI值为1,其他药物的DUI值在1上下波动,表明吡格列酮胶囊使用较为合理,瑞格列奈片DUI值接近1,使用较为合理,胰岛素、磺脲类药物DUI值波动较大,因而使用的合理性需进一步提高。目前,磺脲类药物作用就是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临床应用较广,但会引起低血糖,需引起注意。而胰岛素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但对于长期使用胰岛素患者来说会引起体重增加,可加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且体重增加会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直接影响血糖的控制效果,因而需注意合理使用。

结论

综上所述,研究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指导能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的概率,并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化指标。

参考文献:

[1]王文静.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1):193-194.

[2]郭春雯,陈燕.2014~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抗糖尿病药应用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11):1537-1539.

[3]廖国杭,王翠捷,丁水生.药学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依从性影响分析[J].江西医药,2017,52(12):1380-1381.

[4]沈美,赵华,孙科,等.为接受多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社区药学服务的体会[J].上海医药,2017,38(16):11-14.

[5]王保庆,孙增先.阿托伐他汀和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2):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