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6
/ 2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进展

张建花

甘肃省环县人民医院 , 甘肃 庆阳 745700



摘要:目的:分析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根据实施的治疗方案不同,将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分为40例/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增加亚低温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实施亚低温治疗疗效确切。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

缺氧缺血性脑病属于新生儿致残、致死率非常高的一类疾病,病因复杂,症状凶险[1],需及时采取适当疗法,保证新生儿生命安全。亚低温属于物理治疗技术,本文旨在分析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共选择80例患者展开分组对照研究,如下文。

1 资料及方法

    1. 资料

共纳入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80例(收治时间:2019年9月~2021年3月)。所有病例临床资料完整,将存在其他先天性脑病、脏器疾病以及颅内出血的新生儿。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40例/组)。

对照组:男:女=21:19;胎龄:37-41(38.25±0.13)周。

观察组:男:女=22:18;胎龄:37-42(38.31±0.25)周。

组间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40例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通气、降颅压、镇静、改善神经功能等)。

4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亚低温疗法。出生后的六个小时内接受亚低温治疗,先对新生儿鼻咽、食管以及直肠的温度进行测量,再将新生儿放置于远红外辐射式的抢救箱中,持续监测脑功能、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体温降至34℃时,在新生儿头部戴上凝胶冰帽,且更小时更换一次,冰袋温度维持在7℃上下,整个治疗过程新生儿直肠温度需控制在35℃,若<33℃,要对冰帽进行调节,并保暖,时间需持续72小时,治疗过程中若发现新生儿有下列表现,需停止治疗,即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儿症状判定疗效[2]。症状消失,颅脑MRI检查未发现损害病灶,即为显效;症状改善,损害病灶缩小,为有效标准;未达到上述标准,则定为无效。总有效率=100%-无效率。

记录两组72小时后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发生率,包括原始反射异常、肌张力异常、昏迷、嗜睡、惊厥、兴奋等。

1.4 统计学

选择SPSS20.0版软件处理文中计量、计数数据,分别用(`x±s)、[n(%)]

表示,采用t、χ2检验,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如表1中数据,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

表1 临床疗效[n(%)]

组名

例数(n)

无效

有效

显效

总有效

对照组

40

11

15

14

29(72.50)

观察组

40

2

10

28

38(95.00)

χ2值

-

-

-

-

7.440

P值

-

-

-

-

0.006


2.2 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如表2所示,观察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

表2 神经系统症状体征[n(%)]

组名

例数(n)

原始反射异常

肌张力异常

昏迷

嗜睡

惊厥

兴奋

合计

对照组

40

1

2

2

2

2

1

10(25.00)

观察组

40

0

1

1

1

0

0

3(7.50)

χ2值

-

-

-

-

-

-

-

4.501

P值

-

-

-

-

-

-

-

0.034


3 讨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属于比较危重的一种新生儿疾病,会损伤脑功能与神经功能,病机复杂,但和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谷氨酸/线粒体受体介导损伤等因素有一定关联[3],发病初始阶段,脑部氧气、血液供应量降低,进而降低脑部能量,出现无氧酵解情况,产生乳酸,细胞能量供应降低,对症疗法例如降颅压等,见效慢且疗效一般,需结合其他效果更为显著的治疗方案。

亚体温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技术,降低新生儿体温至预定值,间接达到降低脑细胞代谢率、死亡数目的作用[4],保护脑神经。亚低温疗法可使氧自由基、兴奋性毒素的释放量降低,减轻窒息后的再灌注损伤程度,控制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和速度,改善预后。亚低温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最初是在21世纪的90年代,一名外国医学者发现,降低2-3℃体温可以减少低温所致的副作用,而且还可以减轻神经元损伤,相关研究显示[5],脑部温度降低1℃,对应的脑代谢率能够降低5%到7%,且经动物实验发现,亚低温能够使能量代谢降低,发挥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同时对兴奋性氨基酸、NO释放量进行抑制,减轻脑组织损伤程度。相关研究发现[6],亚低温疗法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能够调节心率、呼吸以及血压等指标,进而逐渐恢复机体功能。

此次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在基础对症治疗之上采取亚低温疗法,其总有效率高达95%,72小时后出现1例肌张力异常、1例昏迷、1例嗜睡,数据和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

总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致残率、致死率都较高的危重症,若治疗不及时,即使生命挽救下来,也会有一定的后遗症,给新生儿本身以及整个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本研究证明,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实施亚低温疗法,疗效确切,可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建波,吴文燊,杜邦,等. 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亚低温治疗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2):133-137.

[2] 李修晶,赵芳萍,刘东海,等.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亚低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及治疗期间安全性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21,37(1):57-62.

[3] 王葆辉,耿丽娟,刘俊. 亚低温治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MRI弥散值与长期神经预后的相关性[J]. 中国急救医学,2021,41(6):484-489.

[4] 柏源. 全身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J]. 吉林医学,2021,42(7):1580-1581.

[5] 丁达龙. 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头部亚低温疗法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1,28(1):56-57.

[6] 周伟,毕叶,魏燕燕,等. 亚低温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分析[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0,41(1):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