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管理工作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7
/ 2

环境工程管理工作浅析

屈应涛

身份证号码: 6101231983090****

摘要:环境工程管理是明确具有国家的相关规定的,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程度,规定其综合指标也是在融合法律条款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制定的。在这样的条件下对于环境的保护措施、方式对策、制作手段等方面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估,不但对于节能减排和干净卫生等手段对策的创新与开发有促进作用,而且可以对企业等生产单位对环境产生的破坏降到最低。

关键词:环境工程;管理方法

1环境工程的目标和管理手段
1.1环境工程的目标
要加强环境工程管理工作,首先应该明确环境工程的目标,才能有的放矢的分析解决达成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环境工程的目标是在不损害当前环境的基础下满足其他要求的环境工程施工。而环境工程管理则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工程目标而进行的全程性、整体性的指导、监督、限制、激励、评价工作。管理工作的重点不仅仅是目标的达成,也包含了控制成本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例如在生产过程中投资金额总量有限,当生产成本超过预算时,可以通过节能降耗等生产技术的改进为突破口。而当环境成为制约因素时,可以通过开发清洁生产技术等一切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的工程技术达到经济环境效益的协调。
1.2环境工程管理的手段
比较常见的几种环境工程管理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行政手段。是由国家和地方各级行政管理机关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决策和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向政府进行环境保护工作报告,贯彻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针等。其二、法律手段。这是一种强制性手段,通过立法和执法手段进行。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一系列从中央到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其三,经济手段,主要通过价值规律,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控制生产者行为的手段。包括扶持积极防治污染而运营困难的企业,对排污超标的企业进行罚款等。最后,技术手段是借助先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同时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手段。包括环境质量检测、统计,清洁生产等。
2环境工程管理现状
2.1相关文件执行不到位
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执行力度中。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制定了大量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制定了较为合理的目标和指标,但因为我国环境工程管理起步较晚,其管理制度管理体系还不完善。其中可操作性更强的定量性质的硬性指标相对较少,而具有指向性的,不甚明确的软性指标则相对较多。其可操作性不高,极易造成工作目标不明确,尺度把握不准确,工作结果不理想的情况产生。
2.2缺乏专业的环境工程管理人才
我国环境管理人才相对匮乏,从业人员的数量多而掌握专业技术的高素质员工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方面高校还没有完善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体系,培养输送人才的力度不足。另一方面,环境工程管理还涉及到营销、水处理、运营等相关专业人员的辅助,以此才能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而目前各学科之间的壁垒较大,相关人员往往只能掌握其中一种学科,企业难以将各科专业人员配置齐全,也制约了管理水平和效果[2]。而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制度化教育也往往得不到重视,更加剧了人才的流失和短缺情况。
2.3环境保护意识不到位
环保意识的缺失不仅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中,也存在于部分政府管理部门中。群众缺乏环保意识,对存在于身边的污染危害认识不清,或者采取消极的忍受,或者接受一定的经济赔偿。而缺乏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手段。参与到环境保护中的积极性不高。政府一方面治理污染,提倡废物再利用,但往往手段简单,执行力度不足。甚至某些时刻会将环境保护让位于经济发展。使得治理效果反反复复。在进行产业基地规划时,对选址的科学性要求不高,污染处理的投入较低。
3加强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的建议
3.1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完善相关环境立法
当前,我国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不深、普及率不高。对经济建设过程中各种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认识不清,或者不够重视。难以发挥大众对环境工程的监督效用。同时,也使得危害环境质量的生产、技术活动有着相当充裕的市场空间。生产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生产建设活动。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公众的环保意识的培养,使大众意识到如今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不仅仅是能够体会到的那一点不关痛痒的影响,而是危害到人类生存和长远利益的切肤之痛。如此才能调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逐步扩大环境工程管理的群众基础,压缩危害行为存在的空间。同时,政府应该完善相关环境立法。对违法行为进行重新界定和定性,扩大规制的范围,提高可操作性和惩罚力度[3]。使得环境工程管理工作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并进一步开放执法过程的透明性和公开性。
3.2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和环保资金使用审计
环境监测是一项技术密集的综合性的复杂工作。对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危害行为日趋多样化。监测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而现代化监测设备的陆续研发和使用,使得监测工作的技术门槛相应提高。相关技术人员和监测人员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更加高端先进。因此必须建设标准化的监测体系,完善监测基础设施,培养专业监测人员。为提高环境工程管理做好基础性工作。与此同时,对于使用到环保相关的设备购买、设施建设的资金要进行跟踪审计,确保环保资金的合理合法使用,提高环保资金的投资效益。


3.3加强环境工程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我国目前环境工程管理人才和相关专业的人才缺口很大。因此,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联合办学,鼓励高校培养环境工程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如水处理、安保、运营等专业科目的本科、研究生培养,并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应用方向设置课程内容,加强各专业、各学科的融合。企业应该更加开放地提供高校生实习机会。而对在职员工,则应该鼓励员工接受正规、制度化的培训。例如环保专家讲座。设立激励技术,例如对员工总结出的节能减排工艺提供物质奖励。
3.4依靠先进的技术加强管理工作
在环境工程管理实践中,依靠法律、行政等硬性指标手段进行管理的效果基本没有太明显的差别。而技术手段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管理手段。一方面,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观察时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完善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实现管理工作的自动化,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5充分发挥评估和质量监督机制的作用
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估是环境工程的前置工程,只有通过环境评估的项目才能够施工建设。因此建立科学化的评估体系,提高工程目标和现实环境的测算准确度才能够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低[5]。评估机制一方面要符合环境法规和相关政策另一方面更要结合实际环境。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相对滞后,后一种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监督体系能够确保管理政策和方针的有效落实。做好监督体系建设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保障监督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同时要进行培训,使其不落后于技术和政策的发展水平。
4 结束语
在近年来的经济建设过程中,环境工程管理工作取得了不俗的进展。我国人口密集,资源相对紧缺,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相比其他国家要大的多。而与此同时,我国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这两点问题加剧了环境工程管理的困难程度。虽然我国政府已经转变了发展观,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工作,但这仍然需要一段时期的发展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而我国具有相对更快的技术发展优势,且能够更好地结合经济效益的追求目标。因此更多地将先进科学技术应用于环境工程管理中应该是当下着力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石玙.浅析环境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应措施[J].学周刊,2019(05):187-188.
[2]张卫丽.环境工程管理的现状及优化方法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8,30(11):233+244.
[3]史斌.环境工程管理探究[J].低碳世界,2018(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