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的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7
/ 3

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的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张国玉

明光市明湖学校 安徽省滁州市 239400

摘要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辛亥革命》出现在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的但三单元,它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这一历史主题展开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四课时的课程安排,分别从革命领导者、革命运动过程、革命成果以及革命后的境况四个阶段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进行全面、整体性的历史认识与学习。本文着重从其编写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践,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部编初中历史;辛亥革命;编写分析;教学建议

绪论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编写的整体性基本要求,一则是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教科书编写指导性原则;二则是遵照以历史时序为教科书编写时间轴原则,展现中、外历史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进程;三则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历史史事,并且形成自身正确的历史观,凸显历史教育育人功能。

一、初中历史统编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坚持唯物史观

历史,本身就是对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性诠释,因此它具有真实性、延伸性、传承性、科学性、专业性、研究性。面向初中生的部编版历史教科书除去对历史事实的负责任性和实事求是性,还要通过专业、科学的编写向学生群体输入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故而初中历史统编教材的编写和教研方面都遵循科学、准确地展现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要求与趋势,全面、客观地叙述不同历史阶段中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关键历史人物及延伸而成历史现象。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所在单元设定及具体课程内容安排就是如此坚持从历史史实出发、注重与历史学科主流史论相结合,对历史问题作实事求是而进行评述的。

(二)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我国现代化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在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中,严格根据当前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为教科书编写前提,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初中生掌握基础性、关键性重要事实中的历史知识,以及纵观历史的认知性、理解性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古今中外不同发展方向的历史史实打下基本理念的认知和学习基础。辛亥革命在我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具有的转折性、象征性都为学生认识和辨识历史发展的不断变化提供了一定的历史依据。

(三)适合时代需求

历史兼具真实性和延伸性,部编版历史教材依照“严谨但不死板,灵活但不失真”的编写特点,以回顾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性认知,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学习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和提高初中生应有的历史人文素养,构建起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辛亥革命在我国革命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符号,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内,所涌现的关键历史人物、所表现出的历史局势、国家氛围都能够在历史人文方面给予学生历史启示和当代思想培养方向的指引性。

(四)注重综合性

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一则是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二则是注重历史学科与其他不同学科间跨学科的综合性联系。其中,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工作就突出了跨学科的综合联系,突出表现就是同步启动了历史学科、语文学科和思想政治学科形成“三科教材”意识形态属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迹可循的自行进行学科间的连接,逐步学会多元化的思维模式,综合性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全面认识历史史实。

二、辛亥革命教学结构和思路

按照点线面三位一体的形式编写相关教学内容,“点”是对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实各阶段节点的阐述,“线”是对辛亥革命发展演变基本规律、走势的描绘,通过连环性、递进式的历史内容学习,架构起宏观层“面”上学生对单元主题的认识,由此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具体可见为单元主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每课均以不同历史点为主体,辅以功能性栏目,拓展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知视野,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学科中“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辩证能力与历史人文的学科素养。

与此同时,教材有关辛亥革命的内容编写中也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展现、阶段展现,从历史发展演进的角度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及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辛亥革命的命名是以其发生时间定义的,辛亥二字本身就是我国农历的统一纪年,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以辛亥革命为本,可延伸向历史、语文、数学、美术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对我国传统历法的认识、计算规则等有了更为深刻的学习和认识,帮助学生在内容性上涉及到我国古代有关历史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诸多方面延展,使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它对我国历史发展中所具有的时空标志性。

(二)革命传统教育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系统介绍了辛亥革命发展的整个过程,突出展现了中华民国建立和民主共和政体产生的历史发展,对辛亥革命在推翻清朝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我国历史上首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的影响作用给予了充分叙述,分别介绍了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民族英雄、民主革命先驱们为“起

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所做出的牺牲与奉献,使学生认识到当时中国所处的复杂环境以及“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革命追求。

(三)国家民主意识教育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十分注重“国家”、“民主”概念和意识的渗透式教育,以史实为依托,讲述不同阶级、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执政思想理念等方面牵引出的有关当时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的积极变化,比如当时游行示威活动,让中国人民开始认识到“民主共和”理念,为后期五四文化运动等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历史渊源。

(四)国际化认知教育

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时期当中,世界范围内正处于帝国主义、殖民地等侵略与被侵略的争斗过程当中。部编历史教材中,对辛亥革命进行了重点性介绍以及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以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看待世界,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逐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1. 教学过程中易于出现的问题

  1. 课时知识与历史能力衔接不到位

以第9课时《辛亥革命》为例,其教学目标中分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方面,主要以课本内容为主,掌握和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同盟会、三民主义等基础性历史知识;能力目标方面,主要以对课本内容的深入思考、探究为主,以当前学生掌握的相关辛亥革命知识、信息,从多元化角度树立认知和对不同信息的提取与辨识能力。而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覆盖易于完成,但是在能力方面的引导、表达以及交流过程中,首先,时间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因素,每节历史课不可能做到一节知识目标实现、一节能力目标实现;其次,需要学生自身对辛亥革命进行较为深入、充分、全面的课外推进,这个问题上教师较难完成教学实施的成果跟踪。最终导致课时知识与能力目标之间实现的脱节。

(二)教与学的实效性不明显

在辛亥革命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本单元内不同课时之间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历史的抽象性特征明显。对于本身对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较为吃力的学生来说,对教学难点如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等,不少教师因授课时长所限等原因,对于以上知识点中所含的显性知识,重记忆而轻探究,重结论而轻分析。直接影响到了如何教、如何学之间的可操作性,从而导致学生历史发散性思维的自主学习,短期内达到了知识目标的完成,但从长远看教授与学习之间缺失了对这场伟大革命的深入思考与探究,失去了历史教育通过课本学习要达到的渗透性、深入性和实效性。

  1. 教学改进建议

(一)拉近教材与教学实际的距离

在辛亥革命历史教学中,教材与教学实际是存在一定距离的,一如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中间需要有一个有效的衔接和过渡,将两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将辛亥革命学习过程中理论较强的历史知识点,转化为自己可以理解并深入思考的历史内容。意大利文艺批评家贝奈戴托·克罗齐曾说过:“被历史地思考着的事实在其本身以外无原因,亦无目的,原因与目的仅存在其本身中,是和它的真正性质及质的实情是一致的”。可见,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不应该因为课本中基础知识的普及,而限制了学生由此进行不断丰富和加深的历史思辨能力,在教学实施中要明确能力目标的实现,不是让学生只停留在辛亥革命中抽象的理论及推理过程,而是通过这个过程形成学生自身对这段历史的认知,从而扩展出分析和推理其他革命运动的一般规律性。

(二)依据学情搭建教学策略

任何学科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都不能忽视学生的学情问题,树立科学的、有层次的、定制化的教学实施,对于学生完成对辛亥革命历史观的构建具有明显推助力。

首先,对教材内容的说明与解读。教师在辛亥革命历史教学中把握好对教材内容的讲解,活用教材内容,根据所教授学生的不同学情,有针对性的对历史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处理,覆盖课时的重点与难点问题的同时,对学生较难理解的理论性知识点与历史史实的相关依据,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上的补充与完善。

其次,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与同化。教师在辛亥革命教学中,尽量多的为学生设置自主思考、推理的时间与沟通交流,可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全班里发起某个辛亥革命知识点的头脑风暴,注重学生所持不同观点,在统一进行一一的分析与引导,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提升学生的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既定历史的深入学习与思考。

结论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对辛亥革命的编写设置中,则是以点线面三位一体的形式进行课程编写的。在编写特点上,也突出了历史课程的唯物性、时代性、综合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从单元、课时的安排上形成“细节——整体——宏观”上不断递进的层次性,更符合学生的常规性认知规律。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教与学环节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在教学环节中拉近教材与实际之间的距离,为不断深入架构起学生自身历史观提供可供参考的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1. 宗晖.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的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D].江西师范大学,2020年.

  2. 陈志刚.基于课程标准的历史教科书编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3. 林科.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实施——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年22期.

  4. 马素芹.部编教材中历史核心素养的体现——以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内容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9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