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8
/ 3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杨妮 梁薇 包富华

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泰山学院 咸阳师范学院

【摘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模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处在我国旅游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为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对此,本文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入手,就目前教学中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应对措施,旨在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教学改革;应对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的旅游产业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我国从事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却显现出与产业快速发展的不匹配,从业人员严重匮乏对 我国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对此,国内高校纷纷开设了旅游相关的专业,通过对专业教学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专业旅游管理人才,从而更好的满足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我国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从当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管理专业的实际教学中来看,或多或少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不少学生虽然掌握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以往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对于新时代我国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造成诸多影响,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完善,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新时代旅游行业管理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在高校学习旅游管理的专业知识,是为了将自身所学知识更好的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当中。旅游管理相关岗位对于人员的知识广泛度以及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通过创新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鼓励其博览群书,不断拓宽视野,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为今后步入社会、工作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高校旅游管理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课堂注意力,并引导学生从顾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发自内心的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从而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兴趣进行有效培养,促使其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得以提升。另外,情景教学法还有助于教学信息的反馈,对教师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的不断改进,从而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有效的促进。相比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中的师生互动交流明显更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出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可以说,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实际要求,对于旅游管理的专业教学起到较好的借鉴作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基础能力强、高素质的专业旅游人才,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宗旨始终都是要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更好的满足当前旅游市场对优秀人才的迫切需求。但从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对于旅游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尚不够明确,只是在盲目的效仿其他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机构、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规划等方面的设置都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从而缺乏针对性。由于学校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致使教学模式和实际情况发生脱节,极易导致学生学习掌握到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与旅游行业的相关岗位需要不够匹配,难以达到这些岗位的实际需求。因此从本质上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是造成专科专业教学的专职化、本科专业教学理论化的关键所在。

  1. 教学课程内容的实践性欠缺

旅游管理是一项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学科,学生今后在实际的旅游岗位工作中,需要将自身所学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以及实际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充分的展示出来。但是由于很多高校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开展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专业课和非专业课的设置方面常会出现失衡,不能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实践性不足可以说普遍存在,已经成为一种共象。由于课程内容的安排缺乏科学客观性,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升,势必会让学生失去一些参与实践实习的机会,对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形成阻碍。虽然很多高校都会与一些企业建立合作,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开展实践学习,但由于校方和企业缺乏密切联系,无法形成深度合作,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的有效性不足,致使学生真正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后,在很长的时间内无法适应或胜任实际的工作。

  1. 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有所欠缺

旅游管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受众提供服务的,属于职业性和服务性较强的行业,因此需要从业人员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因此旅游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注重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大学生毕业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甚至不愿意接触一些服务性的岗位工作,或者工作中态度较为恶劣。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部分高校在开展实际的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授,而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有所忽视。进而导致不少大学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既不愿意从基层服务岗位做起,又其没有胜任高薪职位的能力。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职业理念、服务意识的培养力度有所欠缺,从而造成部分学生缺乏应有的职业素养。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各高校应采用“互联网+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宣传,并组织所有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学习和研讨活动,促使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全新的实践教学理念。同时要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招聘标准,遵循择优录取的聘用原则,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引进优秀的教师人才,并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促使教师快速适应实践教学。学校还可以通过外聘等方式,将一些旅游精英、优秀导游,或者是在旅游专业领域中取得突出成就的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全面提高学校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教学水平以及实践指导能力。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除了根据年龄、文化层次以及教学能力等设置专业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还可以构建线上培训系统,引导教师结合课程的教学进度开展针对性的网络学习。同时校方应为教师提供更多与其他高校、合作机构、企业学习交流的机会,指派部分骨干教师进行国外交流和进修。并委派一些青年教师到当地的旅游机构和企业就职,促使教师在参与旅游实践和锻炼时,能够及时掌握更多先进的旅游行业信息,促进教师实践应用和指导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对教学内容实施有效整合

相比其他学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充分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紧急应对能力,针对不同景点自由切换导游方式。在工作过程中,针对游客群体的年龄、性别和文化层次等多方因素,充分利用各种语言和代表方式来突出景点当中的特色,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丰富趣味的旅游体验。对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对现有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加以优化完善。不仅要根据专业需求,开设旅游学概论、旅游管理学、旅游政策和法规、旅游心理学、旅行社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地理学和旅游安全等一系列针对性的专业课程,同时还应结合不同行业的旅游发展动态,设计部分实践性的课程内容,比如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景点规划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文化学、导游业务、旅游美学、餐饮管理与实务以及中国民族民俗等。除此以外,欢迎综合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等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比如对于难度较大的“旅游法规实务”课程,在设置过程中应尽可能对旅游业立法概况、税法、公司法及反不当竞争法等内容进行简化,将课程内容的重心放在旅游交通管理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旅游投诉管理法、旅游出入境管理法、旅游饭店管理法、旅行社管理法、旅游合同法和旅游保险法等旅游实践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内容设置上。并且教师还可以根据旅游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增设一些智慧旅游方面的课程内容,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AR等特色教学,不断丰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

(三)创新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有效应用到旅游服务实践活动中,同时还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平、技能管理水平和英语交流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旅游行业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强调以实践为导向,开展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积极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从理论上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从实践教学当中加强对学生现实工作中服务意识、服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学校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实训教学分为课堂实践学习、阶段性达标实践、旺季旅游岗位实践以及毕业实践等,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进度等合理安排教学,促使学生的实践技能逐渐得以提高,有利于对专业理论整体性以及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同时通过创新教学模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目前两种前沿的教学模式其一是“情境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景和角色,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结合情景变化,设置各种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进行独立思考,充分运用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类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应对紧急状况的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当遇到学生各持己见的情况时,教师应对此引导学生对此展开辩论,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积极探讨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其二是“项目教学”法,教师组织学生成立项目小组,围绕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学生积极寻找能够保证项目实施的有效途径和结论,随后通过个人展示和自我评价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担负其教学指导和监督的重要作用,督促学生共同努力完成项目。通过“项目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考虑到旅游景点或酒店工作的要求,努力去完成各自的工作,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利用设备和教师资源,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旅游服务水平和旅游管理能力。

(四)完善技能考核,合理评估学生专业水平

教学活动的规范化以及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都离不开科学的考核体系和评估制度,制定合理完善的专业考核机制和管理制度是确保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应建立健全综合考核体系,分别对学生的理论学习、阶段性实践学习和毕业实践的情况进行考核,对不同阶段的考核学分权重进行合理分配。同时要积极引入企业实践过程中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考核制度和方式进行有效完善,对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的考核得分、企业评语以及理论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另外还应确保学校专业评估制度的灵活多样性和准确性。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服务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情况,对评估制度加以完善。采用自我评价、学生互评、项目团队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职业素养、服务水平以及旅游管理能力的提高,并对此开展精细化评价。并将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考试成绩纳入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作出合理评价,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蔚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19,000(006):封2.

  2. 袁建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思路[J].投资与合作,2020,No.359(10):153-154.

  3. 吴英玲,陈帅.5G时代下微课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No.585(20):59-59.

  4. [1]常承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度假旅游,2019(2):125-126.

  5. 陈斌,马熙,董立爽.跨界与融合:地方文化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趋势——以安顺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主要考察对象[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1(2):56-59.

  6. 赵彤,赵富才,黄业坚.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混合教学模式与实施路径研究——以高校旅游专业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9(6):95-101.

  7. 方婕.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改革及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5):169-170.

  8. 邹莎.浅析“互联网+”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7(19):464.

  9. 刘中艳.高校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改革研究[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3):104-106.

  10. Zhang L . Research on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e the Catering Industry 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 2019.

  11. 李广宏,潘雨晨. Perplexity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eaching Method Reform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Case Teaching Method as an Example[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7, 000(033):71-72.


课题:

1.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年度一般项目:”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研究”(2021ND0123)

2.渭南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职场灵性对服务型领导与员工工作态度的媒介作用研究——基于新时期海归员工视角”(2020RC01)

3.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度专项科学研究计划:“中西部企业服务型领导对新生代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19JK0277


作者简介:杨妮(1986.8-),女,汉族,陕西渭南人,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学,旅游开发规划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