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时代变迁和当代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8
/ 2





中国教育的时代变迁和当代意义

方圆

浙江省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 邮编 321000

摘要 中国教育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特点,每个时代都会依据当时社会发展程度及历史文化背景对教育进行重构。从内容和形式上看,中国古代教育主要是为占人口少数的统治阶级培养政治人才、巩固阶级统治服务的;近代则在寻求变革。而进入现代以来,教育更加追求专业化、实用化,在倡导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增强了人受教育的功利性与目的性。本文对教育发展的历史进行回顾,并对不同时代教育理念进行了比较,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为出发点,讨论现代社会人的教育理念的进步及不足之处。

关键词 中国教育 时代变迁 价值意义 人的发展

  1. 教育的产生及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历史性

追溯教育的历史,可见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教育的产生都起源于人们对生存发展、社会政治与人的关系的探索,是人关注人本身与国家社会的开始。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序言如是说道:“哲学乃是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同样地,教育也不是孤立于社会经济政治等背景而产生、发展的,它就如同社会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它受制于社会条件的同时也制约着社会发展。

(二)教育的产生

关于教育的起源,各种学派众说纷坛、争论不休,有斯图尔诺、沛西·能的生物起源论孟禄的心理起源论,恩格斯、马克思的劳动起源论。目前我们认为劳动起源论较具有合理性,它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该观点认为:“教育是一种教育现象,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的生产需要和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三)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

最初,“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东汉许慎则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发展至今,教育有了很多定义,狭义仅指学校教育,广义则包括一切人与人之间影响而获得发展的精神活动。而开始形成的中国教育思想是基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孔子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现状的思考。这一时期,思想家开始关注人性,试图通过教育培养人高尚的品格,以此来恢复和谐有序的国家生活。

而自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开办太学以来,中国思想受到严重禁锢的同时,统治者对教育的重视也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中国教育地位的提高,民间开始形成一股向学风气。贞观年间,唐太宗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明清以来,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以四书五经八股文为主要授课内容,则严重压制了教育的活力。从整体来看,古代的教育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阶级固化,更好地稳定社会秩序,也使社会形成了一些尊重读书人、人应接受良好教育的社会氛围,但是,它基本是为统治阶级选拔政治管理人才服务的,所培养出的人思维僵化、缺乏创新意识,严重影响了古代中国的发展。

2、近代教育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生产方式的确立,人类摆脱了在生产力水平低下时期“人的依赖”状态,进入了“物的依赖”时期。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点,社会人的不自由状态在:一、劳动的异化使人无法通过自身劳动实现自我价值;二、社会分工限制了人的发展空间,从而造成了人的能力的片面发展;三、商品经济时代,人对物的依赖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有要严重;四、技术异化带来了人的主体意识的丧失。而根据这个时代特点,这个时期的底层教育也较多培养技术型人才以应对工业发展需要。

3、现代教育

到了现代,教育完成了从人性基础到生活基础的转变,强调从外部世界获得经验知识,采用的是现代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但是,现代教育的功利性与片面性导致了人的内心世界的贫乏,压缩了人的交往空间,导致现代人的价值判断的缺失。本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现代教育也尝试了多次改革但在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并未收获多大成果,而所谓的减负更是成为一句空谈,更有清华教授愤然感慨:“快乐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最大骗局。”

  1. 教育的目的与影响

()教育的目的

最基础的教育是授人知识,传道授业解惑。正如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通过受教育来吸收他人优秀成果,以充实自我,开拓视野,于是我们朦胧的理想蓝图便被描绘得更为清晰。毕竟,每一个个人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而接受教育可以集多人智慧于一身,事半功倍。而对于现代我国教育目的,较普遍的认识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为国家培养人才。我们当代大学生接受的教育是要把我们培养成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中国梦的传承者。

(二)教育的影响

1、教育对个人的影响

“我们出生时缺乏的成长中需要的一切,教育都会赋予我们!”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极大的。人就像一颗偶然播撒的种子,受到或好或坏的教育抑或是在放任自流中,在学识、能力、道德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表现得截然不同。教育就是这样一项帮助、人们找到自身的正确位置的艺术。

2、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个体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是许多个体的集合,是由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整体,教育是通过影响一个个个体的思想与行为从而影响整个社会。 它在受社会时代条件制约的同时也对社会时代造成或正面或负面的很大影响。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正是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统一所构成的教育影响,使得教育活动成为一种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对于个人发展,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而对于今天的教育意义解读,西方学者夸美纽斯在四个世纪前提出的理论仍有较大借鉴价值。作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大教学论”,才是“能使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行谊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艺术”,并愿意“用先验的方式去证明这一切,就是从事物本身的不变的性质去证明”。

  1. 当代教育

(一)时代背景

当今21世纪的时代是一个空前开放的时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的网络化,经济的全球化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更加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鉴于此,现代教育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关注。因而,教育不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也不仅是个人成长的事情,而且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大事,需要全社会普遍参与、共同努力。

(二)教育新理念

当今时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着全面转型,教育的变革也势在必行。新的教育理念凸显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有十个较多提及的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发展的理念、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性理念、主体性理念、个性化理念、开放性理念、多样化理念、系统性理念。

为了使新的教育理念能够更加契合当前人和社会的发展的需求,一些学者在分析了教育在不同时代的发展特征,并结合当前人的发展面临的社会问题对教育理念进行了价值重构,其内容包括:一、坚持教育的人性基础;二、教育引导人回归精神家园;三、坚持教育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它应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的社会价值及其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梦佳 自由教育理念的时代变迁及当代价值重构[J] 2019年7月 社会科学Ⅱ辑

[2][英]罗素著 马元德译 西方哲学史[M] 商务印书馆 2016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