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9
/ 2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效果探讨

禤大文,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医院, 538021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结果:在日颅内压降低幅度、日GCS评分升高幅度方面,实验组的各项数据为(4.42±1.26)、(1.22±0.13);对照组的各项数据为(2.47±1.11)、(1.01±0.17),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上,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的减压效果更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重型颅脑外伤;改良


颅脑外伤是临床脑外从较为常见的疾病,一般是指出现在头颅部的外伤,通常发生于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战争等。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一般都处于昏迷状态,常伴有意识障碍,需要即刻进行开颅手术治疗[1]。在重型颅脑外伤的治疗中,首选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但是由于该手术在处理额叶、颞叶部外伤时视野受到限制,易出现减压不充分的情况。因此,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在改变切口形状和位置的前提下,扩大骨窗大小,使视野更加清晰,有效防止减压不充分的情况发生[2]。本文通过探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范围在27-66岁之间,平均年龄(45.71±11.43)岁;实验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范围在28-64岁之间,平均年龄(44.87±12.32)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手术前,给予患者甘露醇脱水,保持患者呼吸道内顺畅,同时采用止血药物进行止血。切口采取额颞顶马蹄形,骨瓣大小控制在6cm*8cm,对坏死的脑组织及血肿进行清除,查看患者脑组织的膨出情况,根据其情况确定骨瓣是否去除,或者采用漂浮骨瓣。

实验组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具体内容如下:手术前,给予患者甘露醇脱水,保持患者呼吸道内顺畅,同时采用止血药物进行止血。对切口进行改良,在颧骨弓上耳廓前大概1cm左右的位置做切口,由耳廓上方向后进行延伸,经顶骨直至前额发际线内,折向对侧超出2-4cm,游离骨瓣,将额骨隆突部完全暴露,上界达到额顶旁正中线2-3cm,下界平颧弓,咬平蝶骨嵴,对整个颞骨和鳞部进行咬除,形成减压骨窗,骨窗大小控制在12cm*15cm。其次,在手术显微镜下,对硬膜外的血肿进行清除,沿颅底平行切开硬膜,放射状切开余下硬膜,对硬膜下的无活性的脑组织和血肿进行清除,用脑压板轻抬颞叶底面,悬吊硬膜时保留缝线,缝合额项部硬膜,复位额顶骨瓣,于中央转孔,并于转孔硬膜上缝合一针,交叉打结缝线,呈网织状固定骨瓣。手术结束后,在硬膜下留置引流管,加强心电监护、镇静、抗感染、止痛、抗痉挛治疗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日颅内压降低幅度和日GCS评分升高幅度。

1.4 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22.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日颅内压降低幅度和日GCS评分升高幅度。在日颅内压降低幅度、日GCS评分升高幅度方面,实验组的各项数据为(4.42±1.26)、(1.22±0.13);对照组的各项数据为(2.47±1.11)、(1.01±0.17),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的日颅内压降低幅度和日GCS评分升高幅度比较

组别

例数

日颅内压降低幅度

日GCS评分升高幅度

实验组

30

4.42±1.26

1.22±0.13

对照组

30

2.47±1.11

1.01±0.17

t值


6.3605

5.3746

P值


0.000

0.000

3.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具有高危性、紧急性、突发性等特点,通常情况下,患者出现重型颅脑外伤时会伴随长时间的昏迷,同时会出现意识障碍。重型颅脑外伤在处理上,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救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比较两组患者的日颅内压降低幅度和日GCS评分升高幅度。在日颅内压降低幅度、日GCS评分升高幅度方面,实验组的各项数据为(4.42±1.26)、(1.22±0.13);对照组的各项数据为(2.47±1.11)、(1.01±0.17),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相比于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上,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的减压效果更加充分、更加快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4]

综上所述,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上,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的减压效果更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5]

【参考文献】

[1] 王丹, 王圣达, 周超.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治疗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v.17(34):114-114.

[2] 赵敬.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030(006):52,54.

[3] 贺广明.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颅内压水平的影响[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 2020年4卷9期, 127-128页, 2020.

[4] 周志涛.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治疗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017(035):40.

[5] 潘国选.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50例临床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3).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