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循证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9
/ 2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循证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探究

陈露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5400

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患者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时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在2020.01-2020.06期间接诊的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骨科患者80例,划分成常规组(40)和分析组(40)。为常规组提供常规护理,为分析组提供循证护理模式对比最终的结果。结果:分析组在设备管理、环境管理、沟通交流、护理流程方面的评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分析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5.0%,护理满意度97.5%,均优于常规组的20.0%和82.5%,均P<0.05。结论:为骨科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情况,提供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循证护理;骨科患者


1 引言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疾病,多表现出疾病发作,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最常见。其主要是血液在静脉中不正常凝结,导致血管被堵塞,有可能是完全堵塞,也有可能是部分堵塞,但都会导致静脉回流受到障碍。对于该病的治疗,一般是进行抗凝治疗,比较严重的需要进行手术处理。对于骨科患者来说,因为疾病因素的影响,需要长时间卧床,或者无法坚持运动,这样就容易形成血栓,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骨科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2资料与方法

2.1 材料

选择医院在2020.01-2020.06期间接诊的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骨科患者80例,划分成常规组(40)和分析组(40)。常规组男:女=2:3,年龄25-60岁,平均(38.15±2.23)岁;分析组男:女=1:1,年龄26-61岁,平均(39.07±3.11)岁。所有患者对此研究自愿参与;均不存在精神障碍,其他严重并发症等,也没有接受过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对比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小且P>0.05。

2.2方法

常规组:提供常规护理服务,监测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情况,并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镇痛处理,要求家属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并严格按照护理规范执行护理操作。

分析组:在上述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模式。一是成立循证管理小组,安排科室主任、护士长等业务骨干充实到小组中,由科室主任担任小组长。按照各位成员的能力和工作技能进行合理分工,执行管理责任制。由小组长负责监督各位组员的护理服务情况,进行考核,组织培训等,处理不良风险因素。二是安排各自的责任患者,为每位组员安排5位患者,负责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循证,并详细记录患者的疾病情况,列出可疑的因素,包括人员或者设备等方面,然后明确经验和文献中处理的方案。三是确定责任人,提出解决方案。由小组调查循证,根据循证记录,确定患者护理工作的责任人,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护理方案,并对管理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四是具体护理方案。针对患者情况进行对症护理,并执行医院规定的护理程序,进行总结和反思。小组要定期对成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定期考核,配合科学的奖惩措施,提升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四是科学护理。在患者出院前,小组成员要求自己负责的患者要加入QQ群或微信群,定期在群内汇报疾病管理情况,小组成员也要定期发布有关疾病管理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生活习惯的影响等,对于不同的患者,予以个性化的指导。通过信息的收集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评估他们的自我管理情况,掌握用药禁忌和饮食情况,了解近期是否存在不适,并详细记录,结合患者的生活习惯,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向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包括遵医嘱用药、按要求进行康复训练、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进行自我情绪调节等。可以选择微信群指导或者在患者复查时开展专题讲座/集体演讲等方式,使患者增加对疾病知识的了解。

2.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最后调查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其中针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利用评分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设备管理、环境管理、沟通交流和护理流程;护理满意度的评价也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2.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进行分析,数据用%和x±s表示,分别进行2检验和 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护理质量对比

常规组在设备管理、环境管理、沟通交流、护理流程方面的评分以及总分分别为(19.4±3.2)分,(19.0±3.1)分,(18.1±2.9)分,(17.3±2.1)分,(73.8±2.8)分,而分析组分别为(24.2±2.5)分,(23.6±3.3)分,(24.1±2.8)分,(24.5±2.3)分,(96.4±2.7)分;可以看出,分析组在设备管理、环境管理、沟通交流、护理流程方面的评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

3.2护理不良事件对比

常规组出现不良事件8例(20.0%),其中患者投诉2例,器械设备3例,交接班异常3例;同时分析组出现2例(5.0%),分别为0例,1例,1例;对比得知,分析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要低于常规组,P<0.05。

3.3护理满意度对比

常规组出现满意19例,一般满意14例,不满意7例,总满意度82.5%,而分析组分别为22例,17例,1例,97.5%;可以看出,分析组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要优于常规组,P<0.05。

4讨论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症状主要是患肢疼痛、肿胀,有突出的沉重感,而其病因,主要是静脉血流滞缓(瘫痪、手术麻醉、长时间卧床等)、静脉血管壁受到损伤(可能是化学损伤,在静脉内注射高渗液体;或者机械性损伤,静脉受到局部挫伤等;也可能是感染性损伤)、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手术、外伤、输血等)等。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抗凝治疗,可以防止再次出现血栓或者复发,常用的药物是肝素、华法林等;或者进行溶栓治疗,以导管溶栓为主,使用特殊的药物,尿激酶、链激酶等;严重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等等。

对于骨科疾病患者来说,很多疾病都比较严重,而且影响日常活动,需要长期卧床恢复,即使在康复锻炼时期,也只能选择适宜的时间和力度进行活动。这样一来,长期卧床和不活动就可能导致下肢出现栓塞问题,进而诱发该病。特别是老年群体,出现该病的几率很高。

循证护理是以有价值的、值得信任的结果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通过对实证的应用,对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该模式的落实有三个必然要求,具有可实施的适宜的理论研究依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水平和临床经验都比较丰富,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治疗目标。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骨科疾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患者提出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通过对该病病因病机的分析,了解诱发原因,然后寻找合理依据,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针对患者进行落实,同时这个过程接受监督,确保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分析组在设备管理、环境管理、沟通交流、护理流程方面的评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分析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5.0%,护理满意度97.5%,均优于常规组的20.0%和82.5%,均P<0.05。

总之,为骨科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情况,提供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李海燕,王金萍,植艳茹,等.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循证护理方案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1):57-60.

[2]黄美娇,李俏玲,李健文.循证护理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分析[J].饮食保健,2020,(04):119-120.

[3]晏蓉,李素云,赵诗雨,等.基于循证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J].护理学杂志,2021,36(10):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