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9
/ 2

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肖莉 赵晓雨

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 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 611730


摘要:目的:对下肢骨折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后,探析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案所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病例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94例,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将所有患者对半划分,其中47例作为A组(观察组),另外47例作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施普通护理,对A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后就两组患者术后产生并发症的几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所持态度进行对比。结果:在发生深静脉血栓方面,A组患者的发生几率为2.1%,而B组为12.7%;在对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方面,A组中多数患者持满意态度,上述两方面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而言益处颇多,值得推广。

关键词: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


下肢骨折不仅会对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造成一定影响,还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虽然下肢骨折患者可采取手术进行治疗,但其术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较多,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情况下还会引起肺栓塞,从而危及生命,因此为了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需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1]。现就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期间实施综合护理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具体报道为以下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出近年来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94例,纳入实验研究范围,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龄段为18-88岁。根据骨折的类型可分为髌骨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以及股骨胫骨骨折,其中患者人数分别为11例、49例、27例以及9例。将所有患者均等划分为两组,其中47例归为A组(观察组),另外47例归为B组(对照组)。通过专业的软件分析可知两组患者的基本病例信息无显著差距(P>0.05),可用作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B组患者实行普通护理,对A组患者实行综合护理模式,主要护理措施如下:

①药物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下肢需予以药物贴敷,在贴敷之前需询问患者有无过敏药物,贴敷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避免发生意外现象。若患者在贴敷中身体产生不适需立即停止并揭开药物,同时予以解决措施以免对患者的下肢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②日常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讲解各种有关疾病的知识,侧重于手术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需让患者自身意识到深静脉血栓的严重性,以便于达到使患者好好配合工作的目的。将术后的预防措施以及注意事项都提前告知患者,嘱咐患者身体发生不适需立即告诉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饮食,护理人员除了保障患者每日的水分摄入以外,还应予以患者清淡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的食物,对于禁忌食物需全面禁止[2]

③功能锻炼护理。通常在术后早期,对下肢骨折患者均会施行功能锻炼,此种锻炼需在护理人员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可采取各种舒缩运动来活动患者的肢体。在术后第二天,护理人员需正确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以及膝关节的屈伸活动,有利于患者下肢静脉内血液的流通。所有的功能锻炼程度需在患者自身可承受的范围以内[3]

④术后悉心护理。为了有效防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人员需在手术后即刻对患者开展实时监控,除了监测患者的各项指证以外,还需侧重于患者的患肢。一旦患肢出现红肿等现象需及时采取解决措施,同时找出发生此现象的因素,加大防御力度,从根本上做好一切预防工作,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4]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人数,同时对术后的并发症以及复发几率进行统计总结。

②采取自制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对自身所接受的护理模式的所持态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SPSS23.0,将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通过T进行检验,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两组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n)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n/%)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n/%)

术后复发率(n/%)

A组

47

1(2.1%)

2(4.2%)

1(2.1%)

B组

47

6(12.7%)

4(8.5%)

2(4.2%)

P


<0.05

<0.05

<0.05

由表1可知,A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总几率为2.1%,而B组为12.7%,并且A组患者术后产生并发症以及复发的几率都小于B组,两组间形成鲜明对比(P<0.05)。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比较[n(%)]

组别

例数(n)

十分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A组

47

27(57.4%)

18(38.2%)

2(4.2%)

45(95.7%)

B组

47

17(36.1%)

22(46.8%)

8(17.0%)

39(82.9%)

P





<0.05

由表2可知,A组中多数患者均对护理模式持满意态度,其总满意率为95.7%,而B组的总满意率为82.9%,两组差距显著(P<0.05)。


3.结论

临床上在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最易出现的并发症即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形成主要是由于血液中出现了积块,使血管被堵塞导致血液循环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引起一系列相关症状。一旦患者发生此类情况,其后果不堪设想,轻则会引起患肢肿胀、疼痛等,重则会导致形成肺栓塞从而使患者陷入危急状态。因此需对其施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即综合护理,通过药物护理干预、日常护理干预、功能锻炼护理以及术后悉心护理等几个步骤来防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利于患者的康复[5]

综上所述,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行综合护理所产生的效果极佳,值得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尤英光.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中外医疗,2021,40(10):139-141+145.

[2]游熊,辛冰杰.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2021,21(02):65-67.

[3]方兰莺.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01):74-75.

[4]张礼花.综合护理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J].系统医学,2020,5(24):154-157.

[5]姚洁,席莹,张小莉.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04):716-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