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干预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9
/ 3

循证护理干预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探讨

方敏 肖菲 郝文娟

泰安市中心医院 271000

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本院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行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行循证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后生活质量水平更高,患儿家长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相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和疾病护理效果,提示该护理模式作用显著。

关键词:循证护理干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作用


小儿手足口病为临床高发疾病,传染性较强,由于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故发病率较高[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绝大多数家长已十分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对临床护理要求越来越高,这导致传统护理干预方案已无法适应多样化护理需求[2]。鉴于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身心状态较差易引发多种护理问题,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应为护理核心,而循证护理干预的落实和推进可满足护理要求,可行性较强[3]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2018-2019期间筛选符合诊断标准;病历资料齐备;病史清晰;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可由家长代签);剔除有其他重大疾病或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选出的100例患者参与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男女1:1;(7.56±2.41)岁。观察组50例,男女1:1;(7.52±2.44)岁。组间资料对比,P>0.05。同时将200名家长根据患儿分组进行分组,照看自己的孩子并参与满意度调查研究,(35.11±3.51)岁,均为大专以上学历,身体健康。

1.2操作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对症治疗。

对照组:传统护理干预,给予患者体征监测、用药干预、生理干预指导等基础护理,鼓励安慰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疗信心。观察组:循证护理干预:(1)问题提出:选取数名资深护理人员组成研究小组,讨论研究如何预防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资料整理:从万方、知网、百度文库中寻找文献,关键词选择“手足口病”“患儿护理”“并发症”“生活质量”,整理资料后小组研究,形成护理方案。(3)护理实施:①保持微笑服务,营造良好环境,经常鼓励、赞扬、肯定、激励患儿,提高其治疗信心,降低心理压力;②适当提高查房频率并细化监测细节,记录患者末梢循环情况,若循环较差则热敷以恢复体温,叮嘱患儿家长在患儿进食后指导其进行生理盐水漱口,并对牙齿、嘴唇进行消毒。

1.3观察指标

并发症发生情况:患儿并发症包括发烧、疼痛、颈部僵直,比值越低则护理安全性越高。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采用SF-36表,对患者生理功能、精神活力、社会功能进行评分,分值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正相关。

临床护理工作评价情况:由家长对临床护理方法、过程、内容、结果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对应100分、60分-99分、0分-59分,分值与患者满意度正相关。

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分为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有轻微并发症)和无效(其他),总有效率计算包括显效和有效患者。

1.4统计学处理

SPSS20.0处理计数(χ2)和计量(T)资料,差异显著(P<0.05)。


2结果分析

2.1并发症发生情况

表1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烧、疼痛、颈部僵直)发生率更低(P<0.05)。

表1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表[n(%)]

组别

例数

发烧

疼痛

颈部僵直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50

0(0.00)

1(2.00)

0(0.00)

1(2.00)

对照组

50

3(6.00)

3(6.00)

2(4.00)

8(16.00)

χ2

-

-

-

-

5.9829

P

-

-

-

-

0.0144

2.2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

表2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在生理功能、精神活力、社会功能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护理后两组评分均大幅度提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记录表[X±S](分)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精神活力

社会功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50

65.65±5.97

86.45±5.61

65.54±5.89

87.50±5.21

65.55±5.88

92.13±5.50

对照组

50

65.28±5.26

77.28±5.71

66.02±5.67

78.98±5.63

65.56±5.95

76.23±5.81

T

-

0.3288

8.1004

0.4151

7.8539

0.0085

14.0531

P

-

0.7430

0.0000

0.6790

0.0000

0.9932

0.0000

2.3临床护理工作评价情况

表3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对临床护理方法、过程、内容、结果满意度评分均更高(P<0.05)。

表3临床护理工作评价情况记录表[X±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方法满意度评分

护理过程满意度评分

护理内容满意度评分

护理结果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

100

87.17±5.21

86.47±5.54

83.42±5.21

87.76±5.36

对照组

100

76.51±5.95

77.45±5.74

73.33±5.49

76.58±5.65

T

-

13.4789

11.3069

13.3313

14.3555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4临床护理总有效率

表4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相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

表4临床护理总有效率记录表[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50

29(58.00)

20(40.00)

1(2.00)

49(98.00)

对照组

50

20(40.00)

19(38.00)

11(22.00)

39(78.00)

χ2

-

-

-

-

9.4697

P

-

-

-

-

0.0021


3讨论

护理和治疗密不可分,尤其临床护理是改善患者身心状态,辅助提高治疗效果的根本措施,故非常重要。为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护理工作应体现人本、科学护理思想,给予患者良好的身心干预指导。

上述数据表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后生活质量水平更高,患儿家长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更高且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更高,由此说明传统护理干预内容单一且方法简单,无法全面应对护理问题,而循证护理干预循证护理已在临床中广泛使用,该护理模式通过问题总结、资料搜集和护理实施三个环节,同时基于患者病情以及家长的护理期望,在权威数字图书馆中寻找科学资料,据此制定科学、有效、安全的临床护理方案,可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具体来说: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为问题,通过资料搜集确定临床验证有效的护理方案,与护理实施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体征监测、卫生消毒,改善身心状态的基础上有效控制病情,辅助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分析可知循证护理干预可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临床应用价值巨大,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素洁. 循证护理干预对小儿手足口病的影响[J]. 心理医生, 2018, 024(032):196-197.

[2] 梁彦玲, 甄庆丰. 对细节管理结合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健康前沿, 2019, 28(002):56.

[3] 蔡娟, 周瑞, 刘培培,等. 细节管理结合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 国际感染杂志(电子版), 2019, 008(002):P.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