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惠男益气活血方治疗胃腕痛(脾胃虚寒)经验介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9
/ 2

葛惠男益气活血方治疗胃腕痛(脾胃虚寒)经验介绍

李玉华 江银雪

高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省太仓市     215400

摘要:胃脘痛是临床消化内科较常见病症,病因复杂,病程可迁延日久,同时其也是多种消化疾病的伴发症候。中医对胃脘痛认识较早,论述较多,大家辈出。而葛惠男作为吴中地区吴门医派研究脾胃疾病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吴门医派“络病学说”的知识指导体系内,对胃脘痛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面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于脾胃虚寒性胃脘痛,在继承老一辈的基础方法上,进一步完善提出益气活血方针对性的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本文在整理葛惠男临床治病用药的基础上,探究分析脾胃虚寒成因及临床益气活血方的使用范围及加减。

关键词:葛惠男;益气活血方;胃腕痛;脾胃虚寒;名医经验


葛惠男,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系江苏省名中医,历任苏州市中医医院长、苏州市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苏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苏州市中医医院名誉院长,吴门医派杂病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从事临床工作近40余年,师从苏州著名老中医黄一峰,擅长中医脾胃系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葛老师治疗脾胃专科病多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跟师初诊,现将其益气活血方诊治胃腕痛(脾胃虚寒)诊治经验浅述如下:

病因病机:

胃腕痛,也称胃痛,以其疼痛部位于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常伴有嗳气、腹胀满、嘈杂等症状。最早见于《内经》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胀”,历代中医文献中的“心痛”、“心下痛”多意指胃痛。胃脘痛既是一个独立的病症,同时又可以是消化系统多种疾病的单一个症状。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病因而引发。

脾胃虚寒属胃脘痛较常见证型之一。往往因素体气虚或久病,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寒从中生,中焦失于温煦而成。症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时轻时重,数年不愈,喜温喜按,得温而痛减,遇冷加剧,饥饿时痛甚,得食痛减,伴食少纳呆,泛吐清水,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小便清长,严重者可兼见呕血、便黑;偏于气虚者,则可兼见面色少华,形体消瘦,倦怠乏力,食少纳呆,甚或少腹坠胀,久泻不禁,脱肛等。舌脉临床多见舌质淡,体胖,边有齿痕,苔博白而滑,脉沉迟或濡弱。

胃腕痛其基本病位在胃,但与肝、脾、肠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景岳全书·饮食门》有云:“胃主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化生精气,津液上行,糟粕下降。”脾与胃在五行上属土,同居中焦,以膜相连,经络互相联络而构成脏腑表里配合关系,脾主升清,胃主受纳,若脾失运化,则碍于胃之受纳;脾不升清常碍于胃、肠腑之降浊。故脾之升、运是胃腑纳、降的重要保证。肝与脾胃,在五行上是木克土,肝主疏泄,肝气正常的升发、疏泄是使脾胃得以纳运、升降的重要条件。肝脏疏泄的太过或不及,每可至脾胃升降、纳运失常。而脾胃运化水谷,化生气血,使肝之阴血充盈,则其升发、疏泄功能乃得正常。故不论脾失健运,抑或肝气横逆,冲犯胃腑,均可使胃失和降,气机郁滞,则疼痛、胀满、呕嗳等证由之而生。所以胃痛虽病在胃,但与肝脾的功能失调息息相关。

葛老师认为此类疾病的病理核心为诸多因素“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致使胃腑“不通则痛”、“不容则痛”,故其治疗的重点在于益气补虚、通降、化瘀。虚实夹杂者则需补虚泄实,通利胃腑。

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瘀、甘温通络为主,辅以疏肝、健脾、止痛之品,每服中病即止,不可过剂,治疗宜以行补、通补、温补,不可峻补。每遇久病、久瘀,邪气入络较深、瘀阻较甚,或辛香通络之品不效者,则多辅以虫类药物搜剔经络之风湿痰瘀,而达到驱邪疗疾之效。

组成与加减:

组成:黄芪30g,炒白芍20g,桂枝10g,生蒲黄10g,五灵脂10g,制乳香3g,铁树叶30g,制甘草6g

加减:口干口苦、泛酸、嘈杂者,加黄连、制吴茱萸、海螵蛸、煅瓦楞子、姜半夏、焦栀子』胁痛较甚者,加川子、延胡索、柴胡、香附;纳呆、腕腹胀满者,加厚朴、焦鸡内金、炒谷芽、大腹皮;久痛不愈,舌暗紫,脉涩者,加炒香虫,土鳖虫、制地龙;腹泻者,加炒白术、煨木香,防风炭、制升麻;便秘者,加当归、枳实、火麻仁、玄参;

方解:吴医太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到“初在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胃痛久有屡发,必有凝痰聚瘀”“病经数载,已入胃络,姑与辛通法”“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而瘀血阻络,精微不布,更使胃络失于濡养,葛师师出吴门医派,深的其道之要义,在其基础上,继承与发展络病学说的观点,结合《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经主气,络主血”“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等学术观点,在温补脾胃之气的同时,温通瘀阻血络,由黄芪建中汤合失笑散化裁,佐助以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之品。

方中重用炙黄芪,取其甘温补气的同时,兼具行血通,利水消肿、生肌疮之效,可有效促进疡面煎,祛瘀生新。桂枝、炒白芍、五灵脂、生蒲黄共为臣药,桂枝甘温辛通,既可温通经脉,散寒止痛,同时辛温化阳,升脾胃之阳气。使瘀得以化,络得以通,脉络畅通而胃膜得以荣养,达到生肌敛疮的功效。炒白芍酸甘敛阴,主邪气腹痛,止痛,利小便《神农本草经》。失笑散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四药合用,既可加强黄芪补气升中阳的作用,同时又能发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达到推陈出,使淤血去,而脉道通畅,精微荣而生肌敛疮。制乳香、铁树叶合为佐药,铁树叶理气止痛,散瘀止血,消肿解毒,攻专止痛散瘀止血,制乳香具有行气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两药合用,进一步加强活血行气、止痛之效。使药炙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既可提升全方益气健脾、活血止痛的立意,同时可提升诸药合用的功效。

葛惠男在临床诊治脾胃疾病,必悉心询问相关病史,综合辨病,遇有脾胃虚寒性胃脘痛,每每施以益气活血方加减,常能一剂知,二剂已。而在治疗的同时,葛老师也多次强调饮食调护的合理性和重要性,做到饮食有节,粗细相兼,荤素搭配;同时强调情志的调摄,适度的运动,锻炼。以促进身体机能的提高与稳固。益气活血方于脾胃虚寒性胃脘痛的诊治,是对于中医络病学说的进一步验证与发展,对临床有较好的指导借鉴,也对中医脾胃疾病的创新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拓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永炎 严世芸《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 276

2、清 叶天士著 苏礼等整理 《临证指南医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79

3、明 张介宾著 李继明 王大淳等整理 《景岳全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4、李振华 李振生 《中医脾胃病学说》第2版 [M] 科学出版社 2012 :106

5、江苏中医药编辑部《新一届江苏省名中医效方100首》[M] 2021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