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气”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9
/ 3

浅谈 “少气” 治疗

刘冰 ,樊旭,陈汐,沈家卉,黎运凤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167

摘要:少气的治疗,总的来说是对虚证的治疗,少气不仅影响脏腑功能,也影响精血津液的运行与功能,少气治疗原则应该依据脉象而定,当少气者,形气似有余时,即使发病,正气显得不足可急补其正,切勿用泻法。若少气严重时,形气不足,病气亦不足,此阴阳不足者,则不可以针应以甘药温补。

关键词:少气;气虚;治疗;不可针

Talking about the treatment of deficiency of Qi

Liu Bing Fan Xu Chen Xi Shen Jia-hui Li Yun-fe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167, China)


Abstract:Generally speaking, the treatment of Shao Qi is the treatment of deficiency syndrome, which affects not only the function of Zang-fu organs, but also the function and operation of Qi, blood and body fluid. in the treatment of less qi, we should judge the treatment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pulse condition, but the body is still in a healthy state, replenishing vital qi, and cannot use the method of purging vital Qi. When Shao Qi is serious, both yin and yang are insufficient, so acupuncture cannot be used. Sweet medicine should be used to warm up.

Key words: less gas; Qi deficiency; treatment; No needle




1少气的含义

气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基本、最广泛、涵摄丰富而衍变繁杂的范畴之一 [1]。 而在《灵枢经》[2]中对于气的记载非常丰富,少气一词也出现在部分篇章中,少气一词出自于《素问,玉机真脏论》[3]为证名,指呼吸微弱短促,言语不利,多因为脏气虚弱或水饮内停所致,多用于肺气虚。

在《灵枢经》[2]中少气一词作为形容词,用于体现人迎寸口尺肤脉的关系,《黄帝内经》与《脉经》中均对人迎寸口脉有所记载,在《黄帝内经》中,人迎寸口脉既可以提取盛虚代紧等脉象,也可以通过对比人迎寸口的虚实判断经脉脏腑病变[4]。《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第四》[2]46“脉小者,尺肤之脉亦减而少气”是指人迎寸口脉弱者,尺肤之脉也弱,表现出虚证状态,或有《灵枢·终始第九》[2]95“少气者,人迎寸口脉俱少”体虚少气的人,人迎寸口脉也弱。这两条原文说明人迎寸口脉都呈虚象与之对应的则是脏腑精气虚衰。因此,少气一词的含义并非仅限于肺气虚,可用于形容各种虚证。



2生理状态的少气

生理状态下的少气多指先天禀赋不足。万全在《幼科发挥》[5]提到“夫男女之生,受气于父,成形于母,故父母强者,生子亦强,父母弱者,生子亦弱,所以肥瘦长短,大小妍媸,皆肖父母也。”先天禀赋主要取决于父母,如果因为父母的各种原因导致下一代先天禀赋不足则可能容易造成生命相对较短,发育迟缓,整体羸弱的体质。但是体质是相对稳定的固有的特性。它在生理上表现为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影响着人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在病理上表现为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产生病变的类型与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等,进而还影响着某些疾病的证候类型和个体对治疗措施的反应性。

少气状态下的治疗,注重于后天调养与预防的方法,早在上古时期就初见雏形,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素问·上古天真论》[3]中提出“养生贵乎养神”人体自身内在的调理方法,“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所欲,皆的所愿。”对于外部环境、外邪时应以“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为原则。其次要顺应自然,注重“天人相应”与自然阴阳消长平衡,主张饮食有节“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合理搭配饮食。不可过劳,也不可过于安逸,注重调控七情,适时躲避六淫之外邪,内外兼顾。正气不足在疾病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提高正气是预防疾病的关键。以达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即使少气并没有引起疾病,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治未病”。


3病理状态下的少气

3.1可自愈之“少气”

疲劳也是少气的一种表现,近年来,在治疗运动疲劳方面,中医拥有独特的见解。运动性疲劳是指,患者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有效工作能力下降不能够维持特定的生理过程[6]。运动疲劳其实是对外界过强的刺激,人体自身平衡被打破的状态[7]。运动的过程,会消耗人体一些能量,这一部分能量体现在气血津液上,可能会出现少气的现象,而这种少气是可以通过自身修复的,比如在平时锻炼过程中,运动量较大,我们出现肌肉酸痛困倦等,是暂时的机体功能紊乱,通过休息或者补充睡眠使人体自身免疫系统自行修复。如果不及时调节,则会出现严重的运动疲劳,或者慢性疲劳综合征。在治疗方面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按摩,艾灸等。运动疲劳虽是劳损,但正气不虚,也可通过针灸在局部选择阿是穴进行针刺,但这些治疗方法在长期临床过程中发现具有局限性,比如只能暂时的缓解还会复发,或者需长期治疗。经研究发现长期习练健身气功·八段锦 能够提升机体免疫力和肌肉力量,调节改善各脏腑功能,进而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体产生运动性疲劳后不适宜做大强度运动,而八段锦这种小强度的有氧运动符合运动性疲劳积极性恢复的特点[8]。经患者自身锻炼,无需外界治疗,且长期坚持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强身健体。


3.2致脏腑病变之“少气”

藏象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联系,各脏腑功能共同协做,保证人体正常运行。生理上互根互用,病理上互相影响。脏腑本身气虚,引起各个脏腑在外表现的各种疾病,同时也能加重脏腑气虚,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可导致五脏俱虚,《幼幼成集》[9]“禀肺气为皮毛,肺气不足,则皮薄怯寒,毛发不生,禀心气为血脉,心气不足则血不华色,面无光彩,禀脾气为肉,脾气不足,则肌肉不生,手足如削,禀肝气为筋,肝气不足,则筋不束骨,机关不利,禀肾气为骨,肾气不足则骨节软弱,不能久行。”肺在体合皮毛,肺气不足 ,皮毛脆弱,不能抵御外邪,心在体合脉,自身心气不足,则面无血色,脾气不足,肌肉不削,四肢乏力,肝气不足,筋不束骨,关节活动不利,肾气不足则耳聋耳鸣,腰膝酸软。

《灵枢·根结第五》[2]64曰:“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藏无气。” “动”为脉学术语,意为寸口脉动五十次,因此说五十动与五十营密切相关。五十营是指脉气在人体中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一昼一夜共五十次。五十营来源于饮食化生的营气 ,一昼夜循环全身五十周次,供给五脏之以营养。如果其中有一个或数个脏腑不受气,便会使营气的循环不完整,也就是不足五十周之数[10]。人体经脉血气处于不断的循环来充盈五脏的状态,五脏少气亏虚时,在五十动脉法中分别会出现促结代的频次不同、因五脏气血密切相关且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损俱损,最后导致五脏衰败.


3.3致血津液病变之“少气”

少气也可导致精血津液的亏虚,气大致分为四类1)元气,元气由肾精所化依赖后天水谷精微滋养方可充足,主持自身诸气,为气化之根本,元气亏虚会导致气行无力而气滞。2)宗气,宗气主要影响心肺功能。3)卫气,是具有保护作用的气,分布于脉外,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的作用,当卫气不足时,其固摄功能下降,易出汗,伤血及津液。《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2]553提到“人气在外(热),皮肤缓,腠理开,血气减,汗大泻,肉淖泽。”说明热邪耗气血导致气虚,使腠理大开,汗出而伤津液。4)营气,行于脉中有化生血液和营养周身的作用,营气不足时,血液量减少,脏腑,四肢百骸不得滋养。由于气与血,津液关系极为密切,因而,在气虚的状态下必然会对血和津液造成影响。


4少气的治疗原则

4.1少气之可以针

《灵枢·小针解第三》[2]34云:“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空中之机,清净以微者,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不可挂以发者,言气易失也。扣之不发者,言不知补泻之意也。血气已尽而气不下也。”针灸治疗疾病首先要求用针以得气,仔细感受气机的变化,邪气盛时不可用补法,正气已虚时,不能用泻法,这是针灸治疗疾病总的原则。这里提到了少气的治疗,正虚者不可用泻法,也就是上文中提到脏腑气虚,在可以采取针灸治疗的情况下,也不可以用泻法。

《灵枢·终始第九》[2]105提到“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内深而久留之,间日而复刺之。必先调其左右,去其血脉,针道毕矣。”气虚日久由虚转实的虚实夹杂证,邪气入里,可针刺,深刺留针时间长,每隔一日,再次一次,同时调节左右经脉,放血疗法去掉瘀血直到疾病痊愈。


4.2少气之不可以针

《灵枢·终始第九》[2]95提到“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也。如是者,则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如是者,弗灸。不已者,因而泻之,则五藏气坏矣。”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要依据脉象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少气的治疗,要通过脉象,较轻的虚证可用针灸补法治疗,严重者阴阳俱虚就不能用针灸治疗了,在如果用针灸治疗,偏补阳者,阴竭,虚者不可用泻法,或者过于泻阴使阳气无所依赖而外脱。身体在过于虚弱的情况下,对针刺的反应并不明显,针下难以得气。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采取针灸及艾灸的方法治疗。应该用甘味药温补调和。在叶天士的著作中,有关于“元气所伤,当与甘药”的论述共有十二处,甘温之药性可理中焦之阳气,甘寒之药性可滋补阴液

[11]

5体会

少气一词含义复杂,并不单纯指气虚,涵盖各种虚证,程度不同,治疗原则不同。笔者将分为五个阶段1)有先天不足,没有引起疾病但需预防与调养。2)逐步加重,自身机体在外界刺激下产生短暂失衡,并可自愈。3)单纯的虚证,根据脏腑辨证进行选穴,且不可用泻法。4)虚实夹杂,由虚致实,应兼顾虚实。5)阴阳两虚即为最严重的阶段,这种少气者,不可以针应以甘药调之。



【参考文献】


[1]王非,安平,修圆慧,王平.浅谈《黄帝内经》中的情志致病特点[J].中医药学报,2002(03):65.

[2]孟景春,王新华.黄帝内经灵枢译释(第三版)[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

[4]朱文宏,马文珠,邬继红等.寸口人迎脉诊法在针灸临床中的作用初探[J].中国针灸,1996(02):48-50.

[5]王键.中医基础理论[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

[6]蔡林,李毅,刘旭等.浅析虚劳之“先天之因”对人体的影响[J].甘肃中医,2005(08):1-2.

[7]张译丹.中医针刺疗法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6(07):245.

[8]孙凯文.健身气功·八段锦对运动性疲劳恢复的可行性研究[J].武术研究,2017,2(09):89-91.

[9]陈复正.幼幼成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0]王玉川.略谈“五脏受气”及其临床意义[J].中医杂志,1979(07):11-12.

[11]郭永胜. 叶天士气味理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0550591),辽宁省养生康复重点实验项目

通讯作者:樊旭(1972-),男,汉族,朝阳市,副教授,博士导师,研究方向:常见病的针灸养生机理及临床应用研。

第一作者:刘冰(1995-),女,汉族,丹东市,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常见病的针灸养生机理及临床应用研。



22731720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