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9
/ 3

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柳国成 黄元新 朱义洪

莆田市第一医院 福建 莆田 351100

【摘要】 目的 讨论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临床中胸痛评估、诊断流程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均为2020年7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本院急诊科接受急性胸痛诊断的患者,采用数字分组法,平均分成相同人数的两组,A组与B组。A组患者接受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诊断,B组患者接受常规诊断,对比两组患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A组患者的确诊率及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组间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胸痛患者给予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进行诊断,可有效提高确诊率,且为预后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建议提倡。

【关键词】急诊科急性胸痛;胸痛临床评估;诊断流程;应用效果

急性胸痛因较多种疾病所引起其主要为:反流性食管炎、主动脉夹层、急性冠脉综合、胸膜炎、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症、肺栓塞等疾病都可以导致急性胸痛发作,各种疾病导致的急性胸痛症状表现不一[1-2]。及时准确地辨别急性胸痛的病因并加以明确诊断对于进一步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临床预后[3-4]。因此,快速有效地识别急性胸痛的原发疾病,寻找病症病因是急诊科医生重要的临床技能之一。为探讨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诊断方法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100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析其效果,报道如下[5-6]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均为2020年7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本院急诊科接受急性胸痛诊断的患者,采用数字分组法,平均分成相同人数的两组,A组与B组。A组资料中性别占比分别为:男24/50、女26/50,年龄区间(56.31±2.35)岁;B组资料中性别占比分别为:男23/50、女27/50,年龄区间(55.26±2.04)岁;统计学对所有研究资料中数据分析后显示P>0.05,故具备分组条件。纳入标准:患者临床诊断考虑为急性胸痛,符合急性胸痛的诊断标准,均呈现完整的病历资料;排除标准:① 合并严重的急性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② 传染性质(高度)疾病类型或免疫缺陷综合征(获得性)的患者。③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比如重度躁狂、抑郁、精神分裂症等患者,对检查工作难以配合均排除研究外[9-10]

1.2方法

B组采用常规诊疗流程,由临床管床医生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包括疾病的病史、症状、体征、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内容进行初步诊断,制定并执行治疗方案,必要时采取检查化验深入分析[11-12]。A组患者接受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诊断[13-14]。首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评估,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检查,以生命体征为依据深入进行辅助检查和化验。注意重点观察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注意有无ST段抬高心电图表现、心肌损伤标志物是否升高[15-16]。根据患者初步诊断结果为其安排专科治疗,诊疗过程中每 5~10 min 进行 1 次心电图测定,每 5 h 进行 1 次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同时需要排查患者有无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疾病。

1.3观察指标

借助统计学相关工具对组间患者的确诊时间、确诊率进行分析,并进行组间对比,同时判定对护理满意程度。满意度定

义如下:非常满意为 90 ~ 100 分,满意为 80 ~ 89 分,比

较满意为 60 ~ 79 分,< 60 分评价为不满意。总满意度 =

非常满意度 + 满意度 + 比较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n%)代表率,X2检验,P<0.05 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

  1.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确诊率

经两种不同的诊断方法后,A组患者的确诊率高于B组,组间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确诊率[n(`x±s)%]

组别

例数

确诊数

确诊率

A组

50

47

94

B组

50

38

76

2.2相比组间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经两种不同的诊断方法后,A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B组,组间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相比组间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A组

50

43

6

1

98

B组

50

32

10

8

84

三、结论

急性腹痛的症状,在临床较为常见。可伴有呼吸困难或压迫感、紧张、焦虑等表现,病因复杂多样,患者容易频繁死亡,身心受到严重打击,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而加重躯体症状。引起急性胸痛症状的疾病有很多,其中大部分是主动脉夹层、心绞痛等,也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带状疱疹等,但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案有明显差异,为了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快速实施可靠的治疗方案。医院急诊科接受急性胸痛患者,采取可靠措施明确病情,确定严重程度和风险,尽快转诊专科医生[17]。但在常规的急诊过程中,诊断和检查计划不充分,导致诊断率低,影响诊断,不利于患者早期治疗。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诊疗方式,进一步深入了解疑难疾病的原因,从而降低误诊、漏诊的可能性,减少由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危重症导致的不良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 。对于疑诊的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提高诊断效率。但是,医院还需对此过程推广的相关人员进行精细化培训。首先,急诊医师应对此过程熟悉,并充分了解; 其次,护理人员对于此类患者进行分诊并采集心电图、留取血液作为标本; 将标本即刻送到检查部门; 第三,相关的化验员应把患者的检查结果及时反馈于急诊医生,以协助急诊医生及时给予患者进行疾病诊断。

本次研究表明,A组患者50例,确诊人数为47例,确诊率94%,对本次诊断非常满意43人,满意为6人,不满意为1人,总满意度为98%。B组患者50例,确诊人数为38例,确诊率84%,对本次诊断非常满意32人,满意为10人,不满意为8人,总满意度为84%。组间研究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以A组显优势,所以统计学P值显示<0.05。本文研究采用胸痛临床评估、诊断流程、急诊科医生的专业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想结合,从患者生命体征出发进一步为患者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缩短临床确诊所需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由于误诊、漏诊造成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胸痛患者给予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进行诊断,可有效提高确诊率,且为预后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建议提倡。

参考文献

  1. 彭超,李随丽,黄英.技护规范化合作在急性胸痛三联征影像检查中的应用[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 2021,14(03):257-260.

  2. 杨国华,黄剑钊,邱娇清.急诊床旁超声在高危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诊断流程研究[J].罕少疾病杂志. 2021,28(04):38-39.

  3. 杨春兰,林文佳.GRACE评分和HEART评分用于急诊胸痛高危人群预后的临床价值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19(14):2411-2413.

  4. 魏玉君,陈优丽,袁海清等.对急诊胸痛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抢救效率与效果的作用[J].智慧健康. 2021,7(19):162-164.

  5. 吴彪,管健,郭旭昌.急诊胸痛综合风险评估量表在急诊高危胸痛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15(10):83-85.

  6. 连思君,沈韵,张洁等,优化绿色通道流程在急诊胸痛病人分流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 2021,7(04):534-536.

  7. 胡振.急诊胸痛患者,为何要反复抽血化验[J].保健医苑. 2021,(02):64.

  8. 于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价值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20(01):88-89.

  9. 吴旭娟,毛芳芳,邹洁.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20,26(20):71-73.

  10. 鄢海燕.分级分区分流管理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41(19):2489-2491.

  11. 钱曼.急诊胸痛标准化分诊的流程及管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8(28):184-185.

  12. 王海琴.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胸痛患者分诊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33(16):2772-2773.

  13. 梁桂兴,陈妍,刘文利.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胸痛患者预检分诊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 2020,27(02):227-228.

  14. 王昕.流程再造管理对急诊胸痛患者救治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4(48):186.

  15. 张从艳,郑志远,赵雅静等.HEART评分在急性非创伤性胸痛近期MACE预测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42(06):656-660.

  16. 杨红蕾,刘艳萍,丁艳丽.中医护理技术与胸痛中心疾病护理有效结合的临床实[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19(09):156-158.

  17. 戴李华,梁立维,尹莉莉.应用HFMEA改造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院内转运流程研究[J].中国医院. 2021,25(05):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