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对降低早产儿入院低体温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9
/ 2

品管圈对降低早产儿入院低体温的效果分析

吴艳雪 郑丽南 梁柳瑜 余静 陈宁丽

莆田市儿童医院 新生儿科 福建省莆田市 351100

摘 要:目的:讨论品管圈(QCC)在降低早产儿入院低体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出生的早产儿70例,按照出生时间先后,1月~6月出生的早产儿纳入对照组,共37例;7月~12月出生的纳入观察组,共33例。 对照组早产儿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采取QCC管理下的护理模式,统计两组早产儿低体温发生情况、体温恢复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中共有16例早产儿发生低体温情况,发生率为43.24%,观察组中共有6患儿发生低体温情况,发生率为18.18%,两组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低体温早产儿平均(4.38±1.85)h后恢复正常体温,观察组低体温早产儿平均(2.87±1.42)h后恢复正常体温。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所有低体温早产儿经治疗后体温均恢复正常,未发生并发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通过应用QCC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早产儿低体温情况的发生,保障早产儿健康发育成长,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医院;药学管理


引言

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中 枢和生理机能发育不完全,再加上易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在早产儿娩出后很容易出现低体温的情况。低体温是指新生儿腋下体温低于36摄氏度,出现低体温可能会造成早产儿出现肺部疾病、酸中毒、脑室出血、对肺表面活性物质无反应等风险增加,进而导致其死亡几率提升1~3】。因此,临床上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早产儿低体温情况的发生。较多研究表明4~6】,早产儿出生后的护理工作是影响其低体温发生及并发症情况的重要因素。本次研究对品管圈(QCC)在在降低早产儿入院低体温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出生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单胎妊娠;胎龄28~37周;新生儿出生时无产伤、重大疾病;临床资料完整;家长了解研究内容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有家族遗传病史;有先天性遗传疾病;有其他重大疾病;临床资料不全;中途退出。

共纳入患儿70例,按照出生时间先后,1月~6月出生的早产儿纳入对照组,共37例;7月~12月出生的纳入观察组,共33例。对照组男17例,女20例,胎龄31~36周,平均(34.85±1.62)周,出生体重1.89~2.45kg,平均(2.15±0.25)kg,分娩方式:顺产10例,剖宫产27例;观察组男15例,女18例,胎龄30~36周,平均(34.33±1.08)周,出生体重1.87~2.47kg,平均(2.12±0.20)kg,分娩方式:顺产9例,剖宫产24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伦理委员会批准,家长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早产儿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采取QCC管理下的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于2020年7月开始实施QCC护理管理,(1)初期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QCC相关知识、理论的教育教学,使其认识到该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以及运行方式,同时针对护理人员工作水平、管理能力、职业责任感等方面进行提高以满足QCC管理需要。(2)组圈:将护理人员划分为3个品管圈,每个品管圈各3人,选出圈长,各品管圈成员对护理工作目标、方向、主题以及相关计划进行商讨、制定,并作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进度表,落实各成员分工。(3)数据收集与分析:各品管圈搜集分析本院过去3年内的早产儿护理相关临床资料,对可能造成早产儿低体温的风险因素、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4)对策制定:根据上步分析讨论结果针对早产儿低体温风险及相关护理问题讨论解决对策,例如:产房护理干预、从产房转至NICu的护理干预、NICU护理干预、低体温发生后的护理干预、多专科协作护理等,对早产儿娩出后至保温箱、保温箱内的全过程的护理措施进行完善。(5)对策实施:对确定的护理对策进行具体落实,例如对产房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室温不低于26℃,相对湿度不小于50%;用聚乙烯带对新生儿的身体进行包裹;气管插管辅助通气的早产儿对气体做加热和湿化处理;产房中应用辐射台、为早产儿穿戴衣帽,今早进行母婴皮肤的接触;低体温早产儿从产房转至 NCIU 的过程中使用移动式的温暖床垫或棉质包被进行保温, NICU中使用预热暖箱并做必要的加湿处理,尽可能的减少包裹开启等。每周对对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确认、总结和检讨,根据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相关对策进行调整或提出新的对策。(6)总结交流:各品管圈对相关对策实施成果进行总结汇总,并在成果发表会上进行相互交流讨论。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早产儿低体温发生情况、体温恢复时间及预后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中共有16例早产儿发生低体温情况,发生率为43.24%,观察组中共有6患儿发生低体温情况,发生率为18.18%,两组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

对照组低体温早产儿平均(4.38±1.85)h后恢复正常体温,观察组低体温早产儿平均(2.87±1.42)h后恢复正常体温。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两组所有低体温早产儿经治疗后体温均恢复正常,未发生并发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

3.讨论

QCC是现代管理理念中获得广泛关注的一种方法,其具体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QC小组),通过讨论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流程来实现对具体工作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并研究对策7】。该管理方法中所有成员都能够参与到具体管理中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从而使管理过程更加活泼、民主,对于提高相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对QCC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对降低早产儿低体温发生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应用QCC管理下的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早产儿,其低体温的发生率较常规护理模式下的对照组早产儿明显降低,同时观察组低体温早产儿的恢复体温的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在低体温早产儿预后、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提示QCC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早产儿低体温发生率,并且能够使低体温患儿更快恢复。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通过应用QCC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早产儿低体温情况的发生,保障早产儿健康发育成长,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春丽.早产儿住院期间低体温干预的研究进展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4}(11):18-19+25.

[2]娄庆艳,姜红.低体温对早产儿机体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5):60-62.

[3]程莉萍,王自珍,李磊,杨梅.急救转运早产儿黄金小时体温管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02):139-143.

[4]谢云菲,张艾嫣,洪花艳,丁甦萍,何美花.早产儿出生后立即采取体温管理模式对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08):92-94.

[5]彭丽媛.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对早产儿体温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1):2091-2093.

[6]石玲冰,陈丽,周莉莉.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改善早产儿出生后低体温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21,28(08):70-71.

[7]陈国伟,葛亚淑,汤婷婷,周珊珊,马艳楠,钱丽娟.品管圈活动在早产儿袋鼠式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学,2019,47(10):1285-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