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不孕症患者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9
/ 5

女性不孕症患者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谭鸿霞 文娟 曾丽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 广州 510310

【摘要】目的 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希望水平、社会支持现状及其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5月-7月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不孕症患者210名,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Herth量表及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希望总分为38.78±4.28,属于高等水平。女性不孕症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为39.95±6.71,其中客观支持为8.76±2.71,主观支持为11.89±2.17,对支持的利用度为7.77±1.77。低于全国常模。社会支持与希望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女性不孕症患者希望水平均处于高等水平,社会支持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其希望水平越高。护理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女性不孕症患者的社会支持,以帮助患者提高希望水平,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女性不孕症;希望水平;社会支持;相关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level of hope of female infertility patients, the status quo of social support and their correl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10 infertility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reproductive center of a tertiary hospital in Guangzhou from May to July 2020 were selected to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using the General Situation Questionnaire, the Chinese version of Herth Scale and the Xiao Shuiyuan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Results The total hope of female infertility patients was 38.78±4.28, which was a high level. The total score of social support for female infertility patients is 39.95±6.71, of which objective support is 8.76±2.71, subjective support is 11.89±2.17, and the utilization of support is 7.77±1.77.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norm.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hope level (P<0.05).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hope of female infertility patients is at a high level, and the level of social support is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norm. The more social support patients receive, the higher their level of hope. Nursing staff should take targeted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social support for female infertility patients to help patients raise their level of hope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 female infertility; hope level; social support; relevance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不孕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发展中国家约为 6.9%~9.3%,发达国家约为 3.5%~16.7%,个别地区为30.0%[1-3],全球不孕人口约有8000万[4]。中国不孕症患病率约为5.7%[5]。不孕症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对家庭与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女性不孕症患者约占整个群体的60%~70%。因为其性格特征、传统观念、治疗花费及复杂的程序等影响,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及不良情绪

[6]。因此关注女性不孕症患者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衡量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力量,是对未来及解决当前问题的信心及期待[7],也是决定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8]。社会支持是指来自外界给予个体的帮助及支持:如配偶、家人、好友、同事、领导、医护人员[9]、网络、党团等个人或组织,包括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从性质上分为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根据Robborts[10]的研究,社会支持是影响希望水平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女性不孕症患者希望水平及社会支持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现对210名女性不孕症患者发放问卷,结果汇报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于 2020年5月至 2020年7月,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采用便利性抽样的方法选取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生殖医学科门诊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2.75岁,最小23岁,最大46岁。30-39岁居多,占60.5%;汉族居多,占95.7%;教育程度各分组所占人数比较均衡,无宗教信仰占93.8%;居住地在城市占53.3%;职业中公司职员占27.1%;婚姻状况中初婚者居多,占93.8%;无小孩的多于有小孩的,占70.5%;既往未生过小孩的占75.2%;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低于5000元占39%;既往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中医疗保险占77.6%;丈夫有亲兄弟的占66.7%;与丈夫关系良好的占94.8%;医疗费用负担感知情况中,有一定的负担占57.6%;医疗诊断为双侧输卵管堵塞占40%;不孕年限中3-5年占44.3%;无人工流产史的占63.3%;无自然流产史的占81%;无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史占73.8%。

    1. 测量工具

      1. 一般情况调查表

该部分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两部分,由研究者查阅文献后自行设计。

社会人口学资料:家庭人均月收入、年龄、宗教信仰、民族、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居住地、丈夫是否有亲兄弟、职业、与丈夫的关系、既往就诊医疗费用支付情况、是否有小孩、既往是否生过小孩、医疗费用负担感知情况。

疾病相关资料:医疗诊断、人工流产史、自然流产史、不孕年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史等。

      1. Herth 希望量表

该量表由 Herth 编制,赵海平等翻译引入我国[11]。包括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4 个条目)、采取积极的行动(4 个条目)、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 (4 个条目), 共 3 个维度 12 个条目。 均采用 Likert 4 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同意”至“非常同意”分别赋值为 1~4 分。 总分为 12~48 分,得分越高意味着希望水平越高。 评价标准为:12~23 分为低水平;24~35 分为中等水平;36~48 分为高水平。 中文版 Herth 希望量表重测信度为 0.92,Cronbach’s α系数为 0.85。本次研究的Cronbach’s α系数为 0.869。

      1. 肖水源社会支持量表

该量表是由 Herth 研制, 包含3个维度、12个条目。维度包括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 积极的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采用4 级计分法,1~4 分依次为非常反对、反对、同意、非常同意。

评价标准为:低等水平12~23 分,中等水平24~35 分,高等水平36~48 分本次研究的Cronbach’s α系数为 0.869。

    1. 研究方法

严格遵照样本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在发放问卷之前向被调查者解释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填写方法,并遵循自愿的原则,并采用匿名的方式填写问卷;由调查者仔细检查问卷的完整情况,对有空缺的当场补全;对回收的问卷进行质控,剔除一些无效问卷(如有相同答案过多的问卷)。将全部数据录入计算机,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全部检测均为双侧检验,检验水准为=0.05,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对收集的数据应用统计描述、Pearson相关分析、t 检验和方差分析。

  1. 结果

    1. 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希望水平

表4-3列出了21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平均希望水平为38.78±4.28,得分范围在 24~44分。其中77.1%的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希望为高等水平,22.9%的患者为中等水平,无低水平。在希望水平的三个维度中,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维度得分最高,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维度得分最低。综合结果说明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希望为高等水平。

表1 女性不孕症患者希望水平(n=210)

 变量

均数±标准差

中等水平(n=48)

高水平(n=162)

希望量表总分

38.78±4.28

33.96±1.88

40.2±3.71

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

13.1±1.61

11.38±0.84

13.62±1.42

积极行动

12.9±1.55

11.42±0.9

13.33±1.42

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

12.78±1.6

11.17±1

13.25±1.43

注:低水平n=0,(0%);中等水平n=48,(22.9%);高水平n=162,(77.1%);

    1. 女性不孕症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

从表2可以看出女性不孕症患者的社会支持总体得分为39.95±6.71,其中主观支持得分为11.89±2.17,客观支持得分为8.76±2.71,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为7.77±1.77。均低于全国常模[12]

表2 社会支持及各维度与全国常模比较 (x±s)

社会支持

不孕症妇女

全国常模

t

P

社会支持总分

39.95±6.71

44.34±8.38

-7.506

<0.001

客观支持

8.76±2.71

12.68±3.47

-16.439

<0.001

主观支持

11.89±2.17

23.81±4.75

-34.288

<0.001

对支持的利用度

7.77±1.77

9.38±2.4

-10.104

<0.001

    1. 女性不孕症患者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具有相关性。患者的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总均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详见表4-12)

表4-12希望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r)(n=210)

 变量

社会支持总均分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

希望总分

0.379**

0.253**

0.302**

0.323**

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T

0.344**

0.233**

0.276**

0.284**

积极行动P

0.305**

0.169*

0.259**

0.275**

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I

0.369**

0.277**

0.277**

0.309**

注:** P<0.01;* P<0.05

  1. 讨论

    1. 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希望水平

研究结果说明,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希望为高等水平。说明尽管不孕症的治疗流程多,花费时间长,经济压力大,患者本人经历心理和身体上的多重折磨,但大多数不孕症患者仍然对生育自己血缘的孩子心存希望。这与唐楠[13]和王成刚[14]的研究结果一致。Miller指出患者对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技术以及诊断、设备的信任是希望非常重要的一个来源。广州市某三甲医院生殖科是广东省省内治疗不孕症的一流科室,大部分患者由于是熟人介绍,对治疗、护理以及治疗的结局存在较高的期望。

21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对现实及未来的态度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原因可能是是因为女性不孕症患者对未来生活、治疗的效果以及妊娠结果仍存有疑虑及不确定性。郭静[15]等人的研究发现,如果多次助孕失败,仍有86%的患者不愿意放弃治疗,具有较好的就医行为。

研究对象面对“不孕症”这个应激时,选择采取积极行动的人数较多。吕丽萍[16]的研究也发现81%的患者发现自己不孕时会愿意选择积极就诊,69%的患者去医院实际就诊。这和近些年来医学的发展,辅助生殖技术的普及及疾病健康宣教的落实有关。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积极的行动多于消极等待。

不孕症患者通常会选择对家庭以外成员“秘闻不宣”的策略,所以这里主要是指家庭内的亲密关系。张嵘[17]等人也认为不孕症患者家庭亲密度高于普通家庭,对患者的就诊行为起关键的作用。正是家里人的支持和鼓励,让女性不孕症患者摆脱偏见,走上求医和康复之路。

    1. 女性不孕症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

社会支持是建立在社会网络机构上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主观和( 或) 客观的影响力,是个体可利用的一种外部资源。将本研究社会支持水平与全国常模做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女性不孕症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低于全国常模。女性不孕症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不太理想。这与张正红[18] 、蒋新军[19]的研究结果相同。但邱洁[20]及曹建芬[21]对不孕症妇女及正常育龄妇女进行的调查却显示女性不孕症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高于正常育龄妇女。究其原因可能是本次研究对象女性不孕症患者往往伴有深深的自卑及内疚情绪,对配偶和家人的关心特别敏感,会纠结于公婆是否嫌弃自己、怀疑丈夫对自己的感情,甚至把周围人的关注及同情视为对自己的嘲弄、鄙视及幸灾乐祸。于是女性不孕症患者通常会采取秘而不宣、避而不谈的策略,选择减少社交活动来避免人际交往,很难获得相应的社会支持。

本次调查中女性不孕症患者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最低。其原因可能①本次调查对象因病耻感及害怕别人非议采取秘而不宣的策略,导致难以到来自他人的支持,因而对支持的利用度降低。这与周娟英[22]调查结果一致。②不善言谈或个性内向的患者对人际交往欠缺主动则对支持的利用率也会降低。

本次调查中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主观支持得分最高,但仍低于全国常模。这可能是因为①本次调查对象中71.9%的女性不孕症患者有固定的工作,人格、经济相对独立自主。当遇到不孕症这个难题时,她们会更开放的心态接受来自别人的帮助及支持,主观感受到的被尊重、被帮助及被支持更多。②生殖中心提倡优质护理服务,不断优化改善就诊体验。医护人员注重患者尊严及隐私的保护,尊重、关心患者,专业、耐心细致的服务及融洽的医患关系、舒适的就诊环境等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被支持体验。尽管如此,因为治疗周期长、治疗流程多,很多女性不孕症患者往往短期内要经常往返于医院,不得不辞去工作,同时要面对治疗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的失败,因此患者有失去尊严的感觉,所以主观支持仍然低于全国常模。

提示医护人员应在女性不孕症患者治疗期间:(1)对配偶及家庭成员进行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宣教,促进配偶理解、支持女性不孕症患者。(2)应鼓励患者主动接受家人、亲朋好友的帮助,增加交流接触时间;鼓励患者与病友主动加强交流,建立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宣教书籍、报刊、微信群等网络资源等获取正确有效的信息支持,医护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及时解答患者疑惑。(3)开展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协助女性不孕症患者了解及处理不孕情绪,引导患者适当宣泄不良的情绪。(4)提倡社会公众对女性不孕症患者的重视,关心、爱护身边的女性不孕症患者,消除她们的病耻感,从而改善她们的人际关系。

    1. 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本研究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不孕症患者希望水平及3个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维度、客观支持维度及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169~0.379,均P<0.05)。表明女性不孕症患者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越高,希望水平越高。这一结果与王泉[23]、盛月红[24]、商淑华[25]等人的的研究结果一致。

社会支持通过外源性的干预来缓冲压力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性、降低患者的焦虑、紧张及沮丧的情绪,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其希望水平。主要原因是希望水平低的患者,通常选择等待、依靠他人等消极态度来解决问题,而希望水平高的患者处理问题时更具有积极性及主动性。希望水平是社会支持的结果变量,拥有良好社会支持的患者,会产生更高的治疗信心,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配合治疗,也拥有更高的希望水平。反之,一个心存希望的人会主动寻求社会支持,也会乐于给他人提供帮助。当患者内部的资源不足时,总是期望得到他人的帮助。而希望也总是和期望别人帮助有关。

结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女性不孕症患者希望水平均处于高等水平,社会支持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且二者呈正相关,即具有较高社会支持的患者其希望水平也较高。 因此,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女性不孕症患者的社会支持,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希望水平,有效应对疾病及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Mascarenhas M N,Flaxman S R,Boerma T,et al. National, regional, and global trends in infertility prevalence since 1990: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277 health surveys[J]. PLoS Med, 2012, 9(12): e1001356.

[2] Nachtigall R D. International disparities in access to infertility services[J]. Fertil Steril, 2006, 85(4): 871-875.

[3] Schwerdtfeger K L,Shreffler K M. Trauma of Pregnancy Loss and Infertility for Mothers and Involuntarily Childless Women in the Contemporary United States[J]. J Loss Trauma, 2009, 14(3): 211-227.

[4] Nachtigall R D. International disparities in access to infertility services[J]. Fertil Steril, 2006, 85(4): 871-875.

[5] 孟琴琴,张亚黎,任爱国. 中国育龄夫妇不孕率系统综述[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3, 34(8): 826-831.

[6] 周飞京. 不孕不育夫妇生育相关压力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 郑州大学,2016.

[7] 严芳,张莉,艾春波. 胃癌化疗患者希望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 2017, 24(18): 57-61.

[8] Su T J,Chen Y C. Transforming hope: the lived experience of infertile women who terminated treatment aft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failure[J]. J Nurs Res, 2006, 14(1): 46-54.

[9] 王红爱,曹枫林,李洁,等. 肺癌患者积极心理品质、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15, 30(17): 23-25.

[10] Seburn M I. Behavioral Concepts and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Z]. Thorofare:SLACK INCORPORATED,1976.7,63.

[11] 赵海平,王健. 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希望[J]. 中华护理杂志, 2000(05): 49-51.

[12] 申文武,胡志坚,成翼娟,等. 汶川地震期间成都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8, 8(11): 935-937.

[13] 唐楠,杨蕊. 137例不孕症患者希望水平与领悟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11): 2359-2362.

[14] 王成刚,唐惠艳,王成强,等. 不孕症患者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20): 3432-3435.

[15] 郭靖,王玲,陈佩,等. 不孕症患者伦理教育需求的初步调查与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32(8): 997-999.

[16] 吕丽华,刘淑花,张亦心,等. 女性不孕患者就医意愿与需求调查[J]. 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2): 265-267.

[17] 张嵘,李潭,宋平. 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不孕症患者就诊行为研究[J]. 中国性科学, 2009, 18(02): 45-46.

[18] 张正红,杨留才. 不孕妇女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支持研究及护理对策[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22): 185-187.

[19] 蒋新军,陈燕,尤昭玲,等. 不孕症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调查[J]. 护理研究, 2014, 28(34): 4271-4272.

[20] 邱洁. 接受IVF-ET治疗不孕症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 临床护理杂志, 2017, 16(01): 47-50.

[21] 曹建芬,钟凯,李蓉. 不孕症妇女的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07): 1-3.

[22] 周娟英,卢娟. 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与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 25(11): 1784-1787.

[23] 王泉,熊丹莉. 炎症性肠病患者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 17(13): 7-9.

[24] 盛月红,陆晟,曹鑫坤. 肝癌初诊手术患者的希望水平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20, 37(1): 10-13.

[25] 商淑华,孙国珍,陈媛媛,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支持与希望水平现状及其相关性研究[J]. 现代临床护理, 2019, 18(1):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