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顶法+儿科穴位治疗小儿夜啼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2
/ 2

摩顶法 + 儿科穴位治疗小儿夜啼的临床观察

王晓柯

鸿鹄堂盲人保健推拿中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小儿夜啼是指小儿白天睡眠正常,夜晚则时啼哭时停止,或者每晚在固定的时间啼哭,常见于新生儿或婴幼儿。从中医的诊疗角度小儿夜啼主要是因为脾寒、心热、惊恐所致,中医的摩顶法和穴位治疗都可用于小儿夜啼的治疗,并且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文将摩顶法和穴位治疗联合应用于小儿夜啼的治疗效果做总结,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儿夜啼;摩顶法;穴位治疗;临床观察;儿科穴位

一、夜啼的病因病机

西医对于小儿夜间哭闹的病因病机尚无明确的解释,认为小儿夜间哭闹主要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小儿情绪、心理状态、异常行为、肠道功能不成熟等相关因素。临床上排除由于环境、喂养、排泄等不适引起的生理性啼哭,以及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哭闹,小儿哭闹属于小儿睡眠障碍类疾病中的一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儿脑皮层发育、睡眠规律、脑电波最终出现睡眠障碍。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对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重要意义。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夜啼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睡眠障碍,故夜啼可影响小儿体格、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发育,甚至对小儿身心健康产生近远期阻碍,影响小儿今后的生活、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西医多给予镇静剂以助睡眠,但效果不佳且有副作用。随着婴幼儿成长和发育,小儿夜啼的症状会逐渐减轻直至痊愈。中医关于夜啼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东汉,在《颅卤经》、《诸病源候论》、《小儿药证直诀》等中医学专著中都有提及到小儿夜啼。小儿夜啼的病因可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指的是小儿母亲体质虚寒、孕妇孕期性情急躁、怀孕期间食用过多的含量食物,这些因素或多或少会传递到小儿的身上。后天因素主要指的是心热、脾寒、惊恐、食积等因素。

1.1 脾寒气滞 脾为后天之本,喜温怕冷。其母过食寒凉生冷,脾胃受寒或不能及时增减衣被,腹部中寒,寒邪直中,导致脾胃气机不利,不通则痛,腹痛而啼。寒凝气滞,升降不利,腹中痛而啼。

1.2 心经积热 护理过热,致火热上炎,引起小儿哭闹不安,热扰心神而啼。其母食用辛温油腻之品,幼儿食其母乳,火热内蕴,阳亢而不入阴,故入夜烦躁而啼哭,特别表现在上半夜啼哭的患儿。

1.3 暴受惊恐 小儿神气怯弱,心智未充,心主惊而藏神,若忽见异物,突现异响,易引起惊恐。惊则气乱,恐则伤志,导致惊惕不安,心神不宁,入睡后突然大声啼哭。

二、中医外治法治疗夜啼

中医内治和外治小儿夜啼有多种方法,疗效显著。内治主要指的是中药内服,但小儿服药依从性差,胃肠脏器比较薄弱,而中医外治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副作用较少、治疗过程舒适、小儿和家属接受程度较高。所以中医外治小儿夜啼在临床上使用率较高,应用范围广泛。中医外治小儿夜啼的方法有针灸疗法、推拿疗法、耳穴疗法、贴敷疗法等。

2.1小儿推拿摩顶法治疗

小儿推拿摩顶法是一种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通过手法刺激小儿特定的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达到调动和激发小儿自身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推拿摩顶法因其显著的疗效和无副作用的特点受到临床医生和家属的关注。推拿摩顶法治疗小儿夜啼主要采用摩法摩以食、中、无名指指面或掌心在穴(部)位上抚摸,并做环旋活动。于前发际正中直线,上2寸,百会前骨陷中,推揉3 min ~5 min,摩100次;在推拿摩顶法治疗的同时根据证型辨证加减穴位,总有效率可以达到100%。而推拿摩囟门可以起到养心安神、清心除烦,宁心益志,镇静安神的作用。不同力度摩囟门对小儿夜啼症治疗效果有不同的的影响,轻手法摩囟轻擦皮肤表面,操作手可与穴位处皮肤触而不实,手法操作重心置于皮上;重手法为环摩皮肤,接触实而不向下施压力,手法操作重心置于皮肤层。摩囟门可安神定惊开窍,轻手法组总有效率达92. 86%,重手法组总有效率达58. 33%,轻手法组的疗效明显优于重手法组。

2.2小儿推拿摩顶法联合穴位治疗

穴位疗法是以中医脏腑经络理论作为依据,通过不同中医手法刺激身体经络、穴位、压力感受器加速 血液循环、扩张毛细血管、消除紧张焦虑、放松机体,发挥着治疗小儿夜啼的作用。

2.2.1配合穴位敷贴

穴位贴敷是将中药敷贴固定于特定的穴位,中药经穴位透入人体,经经络到达全身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针对小儿夜啼证主要采用吴茱萸涌泉穴位敷贴,吴茱萸有具散寒止痛、降逆止呕、清热生肌等功效。而涌泉为足少阴经穴,能清热开窍,回阳救逆,交济心肾。在此基础上配合使用推拿治疗中的摩囟门、清心经、清肝经、捏脊等可以养心安神,清心除烦,宁心益志,镇静安神。

2.2. 2配合耳穴贴压

耳穴按压是使用王不留行籽胶布贴于特定的耳部穴位上,然后根据治疗方案知道患者自行进行按压。耳穴贴压治疗小儿夜啼主要选取脾、心、肝、神门、内分泌、交感等耳穴。同时配合推拿摩顶法可以消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状态,调节小儿机体恢复正常的睡眠节律。

2.2.3配合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可以提高局部皮肤的温度从而对机体产生温热刺激,调节机体副交感神经系统促进睡眠,还具有温通、温补效应作用。特别是针对寒邪入体导致的小儿夜啼证效果比较显著。在临床上中医运用灸百会穴治疗患儿先天禀赋不足或者是冷乳喂养,寒邪入侵,气机不畅导致的小儿夜啼。除此之外,艾灸治疗小儿夜啼可以选用鬼哭穴,鬼哭穴又名“鬼眼穴”,是治疗小儿“夜啼”及精神性疾病的专用穴。临床实证研究证明艾灸鬼哭穴对大多数患儿都是有效的。

推拿摩顶法联合小儿穴位疗的疗效明显可靠、具有操作简单、方法灵活、无痛无创、使用范围广、安全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患儿以及家属的依从性较高,符合儿科临床实际,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当中,体现了中医药特 色,发挥了中医药在治疗小儿夜啼证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贺婷,余舒,陈希蒙,高子晋,廖品东.小儿推拿治疗夜啼的研究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05):186-187.

[2]王正阳. 小儿推拿联合神阙穴艾灸治疗脾寒气滞型夜啼的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20.

[3]赵崇智,周仙仕.小儿夜啼的常用外治法概述[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0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