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院药理学能力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2
/ 2

加强医院药理学能力的实践研究

梁娜

广西省平果市人民医院 531400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医院药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水平,探索药师服务临床的可行途径,构建服务临床的工作模式框架,研究和填写工作规则,提出基于药学工作规则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考核评价方法。通过两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立了面向临床的药师工作模式和考核评价模型,医院药学工作重心从供应保障向临床药学服务倾斜。目前医院药学服务能力基本满足临床需求,适应医院发展要求,符合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关键词】药学服务;药师培养;临床药学

1.加强药学服务能力建设

(1)推进药师队伍建设:针对部分药师临床思维欠缺、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制定不同层次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开展海外进修结合内训等形式提高药师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使药师能够准确把握临床药物的特点和作用,同时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专业化管理,药师分工,确保药师在临床专科药物治疗中具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掌握常见病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方法,了解常见病的诊治方法.熟悉临床用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能运用药学知识和技能对疾病的药物治疗提出意见和建议,具有发现、解决和预防潜在或实际用药问题的能力。

(2)基因检测设备的引进和配置:基于基因检测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可以帮助临床医生选择适合患者的最佳给药方案,使药物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避免或减少药物代谢缓慢等原因造成的药物不良反应[2]。我院引进了采用原位杂交荧光染色DNA测序方法的基因检测设备,为临床医师和药师开展精准化、个体化用药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为药师提供药物基因检测技术和知识培训。药剂师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进行个体化用药分析,通过出具报告对临床用药方案提出建议,并跟踪随访结果。

2.全面深入的临床开发工作

临床上不合理用药很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为从源头上降低用药差错的可能性,为药房报告、慢性病管理、不良反应预警等临床工作提供药学支持,实施多元化、全方位的药学服务,将临床治疗应直接参与患者的治疗和用药决策。医护密切配合,最大程度规避用药风险,优化药物治疗效果。

(1)形成药房巡查机制:为更好地树立临床思维,有效了解临床医生工作中面临的实际用药问题,充分了解医嘱执行过程,医院建立药房巡查机制,根据专业需求定制轮换方案。在实际工作中提前熟悉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建立患者用药记录档案,参与临床科室交接、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日常工作,记录患者用药情况,学习常见病的诊治。药物治疗原理,精通沟通咨询技巧。开展独立药房巡查,了解患者用药诉求和心理诉求,解答患者用药相关问题,讲解用药注意事项,监测不良反应。在查房期间,药剂师还协助护士维护有关给药时间、药物浓度、输液速度和药物储存的信息。

(2)提供临床信息服务:根据临床需求或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定项信息检索和整理,通过文件、PPT等形式沟通,解决临床用药矛盾和误区及时处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新药理论、新药不断涌现,药物联合用药也日益增多。临床医生可能对新药、新药学知识不够,难以全面掌握药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导致疾病诊治过程中用药合理性差。药物品种选择不当可能会延误患者的诊治,也可能导致药物诱发疾病。作为药剂师,应遵循国际权威机构的公告和指导方针,跟踪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掌握最新的国际用药方案和疗效反馈,及时将相关进展告知临床医生,以提高医疗的质量。

3.加强门诊药房服务能力

(1)处方审核配发能力:加强处方审核和配药,完善处方审核制度,优化管理流程,确保所有处方均经药师审核后方可下发。药剂师在审核中发现问题,必须与医生沟通,进行干预和纠正。药剂师在调整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门诊药品咨询能力:开展门诊药品咨询工作,完成患者门诊药品采集的药学教育,解答与患者有关的用药咨询问题。依托互联网信息工具,提高用药咨询效率和质量,提供相关院外用药咨询,确保患者从门诊服药后切实达到临床医生的治疗目标,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4.完善配方评审制度。

处方是重要的医疗文件,正确书写处方是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前提。通过实施配方审查系统发现问题并采取行动是提高配方质量的重要途径。我院根据自身特点和国家要求,持续开展多项处方、医嘱复核,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和医疗安全,反馈给临床各科室。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在整个医院使用教学和讲座的方法来传递相关知识。最后,由于收集→审查→反馈→重新评估系统,用药的合理性逐渐增加。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电子处方系统已成为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改处方和医疗处方的工作也开始依赖信息系统来更有效、更准确地进行。系统辅助检索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减少人工检索的偏差;得益于综合信息系统,我们对患者的检查等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避免了单凭处方诊断的片面判断,可以使用规则等方式按处方配药,源头可以更有效的屏蔽不合适的问题例如剂量和疗程;以及提高药剂师验证处方的速度和准确性。为达到管理和监测辅助药物的目标,我院以药品说明书、相应的诊疗指南、专家共识和临床图表为评议依据,对处方和辅助药物处方作出具体评议

[3]。根据审核结果和医院管理要求,与临床科室商定辅助用药目录和各科室数量限制,并采用跟踪系统进行重点监测,结果监测反映在每月的成效评估中。

5.加强静脉配送中心医嘱审核和临床干预。

目前,静脉用药配置中心覆盖了大部分临床科室,医师的核查和干预是保证临床静脉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我院邀请药师在静脉注射配置中心审核医嘱,利用专业的药学知识验证用法用量、禁忌证配伍、输注速度、药物相互作用及稳定性等,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最后,根据协商决定是否继续实施,或者不部署。每季度总结整理IVC用药不合理医嘱,分析不合理医嘱和病房分配,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提出不合理用药医嘱修改建议,定期与临床科室协商讨论。推动医师处方药规范化、合理化,确保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临床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的成效

(1)提升静脉配置中心查看医嘱的能力:药剂师轮换静脉配置中心后,核对的医嘱数量逐渐增加,几乎是原来的10倍;由于采取了适当的信息化和改进措施,不合理医嘱的比例趋于下降。统计范围内的最低值降至0.83%对住院患者药师合理静脉用药起到了重要作用。

(2)辅助用药专项控制效果:统计2018年1月至10月我院辅助用药数量变化情况,总体下降72.13%;辅助药品占药品总收入的比重从10.47%提高到3.07%。引入辅助药物控制管理,为减轻我院患者的医疗负担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罗丽君, 于春雷, 何冠军,等. 医学院校药理学教学中融入育人观的思考[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9.

[2] 李吉萍. 关于强化药理学课程实践性的体会与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 2019(15).

[3] 张晓燕, 沈祥春, 梁妍,等. 基于新时代人才培养下药理学教学的思考[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


个人简介:梁娜 1987.03女 广西省平果市 壮族 本科 主管药师 平果市人民医院 研究方向: 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