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与护理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2
/ 2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与护理价值

王彦 曾晓霞 钟娟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 0医院 云南 昆明 650118

摘要:目的:分析无菌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某医院骨科行无菌手术的18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82例行无菌手术后,13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占7.1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部位、糖尿病、手术时间是导致骨科无菌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糖尿病、年龄和手术部位是骨科无菌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临床治疗人员应制定相对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因素;护理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某院骨科行无菌手术治疗的患者182例为研究对象。男性100例,女性82例;年龄26~87岁,平均(52.34±12.86)岁。(1)纳入标准:入院后均经CT、X线等检查被确诊为骨折;自愿接受手术治疗;术中严格按照无菌手术的要求进行各项操作;患者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无法参与本研究者;资料不全者;恶性器质性病变者。

1.2方法

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将本组患者分为感染组13例和未感染组169例,对引发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制订相应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选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引发切口感染的因素

本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7.14%(13/182)。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部位、糖尿病、手术时间均是引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引发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年龄、手术部位均是引发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科是诊断和治疗骨科创伤的重要部门。近年来,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使得各医院骨科创伤患者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骨科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外科治疗主要是修复受伤组织,重建受损韧带,达到固定骨折部位的治疗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骨科创伤患者的治疗,对预防切口感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即便如此,部分患者术后仍会发生切口感染,这不仅延长了切口愈合时间和术后康复时间,而且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进一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13例(7.14%)有手术切口感染。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因素包括年龄、手术部位、糖尿病、手术时间等。机体免疫力越低,对多种病原体的抵抗力就明显降低,导致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而引起感染。就手术部位而言,当手术部位位于腰部和臀部以下时,由于深无菌手术切口和侵入性手术,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在空气中暴露时间相对较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切口感染的可能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相对较高,身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相对较低,导致术后伤口感染的可能性较高。

针对骨科患者无菌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1)术前护理。手术前,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根据病情准备皮肤,密切观察患者手术区情况,准确判断皮肤污染和损伤情况,为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指导依据。(2)手术室准备。手术室护士需要做相应的准备。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手术室护士应严格对各类手术物品进行消毒灭菌,确保各项消毒结果在合格有效范围内。如手术室每天消毒三次,确保消毒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层流手术室空调净化系统应在手术前30~40分钟开启。手术结束后,手术室内空气净化30分钟,为下一次手术顺利进行做好准备。在消毒灭菌过程中,为避免污染手术室物品和空气,应严格限制医疗器械包装袋、患者衣物等外带物品的进入,并与治疗医师进行有效沟通,合理安排手术治疗时间。(3)术中护理。在作业过程中,我们还应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做好相关准备,充分准备作业所需的物品。进入手术室后,在对患者实施相应护理服务时,应确保动作轻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走,尤其是禁止感染手术室人员进入。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患者存在恐惧和对手术治疗的恐惧,护士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后,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配合度。此外,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也应与医生密切配合。根据医生的使用习惯,他们可以为自己准备专门的治疗器械,以促进手术的快速完成,从而缩短手术治疗时间。(4)术后护理。手术后,手术室护理人员还应使用准备好的温水(生理盐水)清洗患者皮肤上残留的血迹和消毒剂,以帮助患者尽快醒来,促进意识的恢复。意识恢复后,护理人员还应帮助患者穿上衣服,盖上被子,妥善固定引流管,与病房护士沟通,调整舒适区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患者送回病房,防止感染,尤其是那些年龄较大和患有糖尿病的人。

结论

综上所述,引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临床治疗人员应制订相对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切口感染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宴梅,胡雪梅,袁宏.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J].家有孕宝,2020,2(9):134-135.

[2]王天成,黑金璇,项征,等.骨科无菌手术切13感染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研究[J].安徽医药,2018,22(8):1533-1535.

[3]王娟,刘文泸,吴彦.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手术室相关影响因素[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7):873-875,889.

[4]亓梅.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J].健康大视野,2020(16):140.

[5]陈凤玲.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骨科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10):350.

[6]郁亮.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探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137.

[7]丘娜,宋涛,尹敏敏.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67):109,111.

[8]冯自成,卢思宇.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9):8-10.

[9]张明月,李晓君,王盼,等.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9,25(4):100-103.

[10]郑远洁.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研究及手术室护理对策[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