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2
/ 2

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中的应用

李鑫鑫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天津市 300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7—12月本院57例骨折手术患者实施护理专案活动作为观察组,选择2019年1—6月护理专案实施前接受常规护理的57例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护理专案实施前后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专案可以降低骨折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引言

有关研究报道,我国手术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在4.7%~66%,严重影响了手术预期效果,同时也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并导致延缓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故已成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关注的重点问题。而手术压力性损伤形成因素复杂,本文通过对手术压力性损伤形成原因进行积极分析,甄别出术中手术压力性损伤高危因素,做到有效预防、正确的皮肤护理,旨在有效减少或避免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可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7—12月57例骨折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作为观察组,男36例,女21例,年龄23~6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3.5±0.7)kg·m-2,平均手术时间(3.5±0.7)h,其中髋部骨折34例,脊柱骨折23例。选择2019年1—6月接受常规护理的57例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男37例,女20例,年龄20~55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3.7±0.6)kg·m-2,平均手术时间(3.6±0.4)h,其中髋部骨折35例,脊柱骨折22例。纳入标准为外伤后经影像学检查确诊骨折,择期手术治疗;排除标准为病理性骨折、术前已存在皮肤损伤、皮肤过敏、严重糖尿病、贫血及营养不良等。两组在年龄、手术时间、体质量指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具体内容如下:

对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手术过程中了解患者的体位、麻醉、血压、皮肤状况;手术后,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等,判断患者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在手术前,根据患者的情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以和蔼、亲切、简单的语言,使其了解预防压力性损伤的重要性,指导其如果发生了压力性损伤该如何处理。对于心理压力较大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心理状况对手术的影响,指导患者放松心情,告知患者不要过于担心,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减轻其心理压力。在手术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需求调整体位,以减轻局部皮肤组织所受压力。完成手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护理配合,适当进行叩背、翻身、体位调整、按摩等,以促进四肢血液循环、关节活动。及时清洁皮肤,对于骨突等特殊部位给予重点护理。

1.3观察指标

护理专案实施前后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程度的差异。压力性损伤分期:1期为受压迫部位皮肤出现指压不变白的红斑,2期为压迫部位出现部分皮层缺失,3~6期分别为全皮层缺失、全层组织缺失、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深部组织损伤。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61809d23dc84b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5.26%(3/57)]低于对照组[19.30%(1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力性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61809d23dc84b_html_28641d955f105c27.png

3讨论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长时间保持固定体位,而且药物麻醉、手术入侵等,明显增加了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后,增加了痛苦,延长了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效果也受到了影响,同时增加了医疗成本。通常手术时间越长,受压部位组织血液处于低灌注或缺血状态的时间就越长,它们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手术时间的延长增加了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研究表明,手术时间>2.5h是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手术时间>4h的患者中,术后手术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为21.2%。提高防范意识,合理使用评估表手术室护理人员大多数认为术中长时间采取固定体位,从而发生难免性压力性损伤是避免不了的,没有从意识上重视。应该从思想上改变现有理念——如何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手术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重视对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的评估,正确使用术中压力性损伤评估表,对可能发生手术压力性损伤风险的患者正确评估,筛选出中、高危患者,填写风险评估单,并在术中全方位进行重点预防。对高危患者报告手术室内压力性损伤护理小组成员进行复核,在电子病历上申报难免压力性损伤,术后严格交接班。预先将室温调节在21~25℃,湿度30%~60%,患者入室后及时保暖,操作时及时遮盖暴露部位,保持手术床平整、干燥。手术过程中合理使用手术贴膜,保持术野及周边手术铺巾的干燥,术中使用37℃加温液冲洗体腔,避免浸湿术野周边的手术铺巾。术中所输液体加温至36℃及血液30~33℃后输入,使用数字化水暖手术床,以维护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有研究显示,手术室安全隐患的第4位是因体位引起的手术压力性损伤,患者的受压部位是由手术体位决定的。安置手术体位时应对受压部位做好保护,合理使用体位垫及防护用品;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针对一些需长时间处于固定体位的手术,在征得手术医生同意,手术进展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将手术床调整,从而使受压部位得到减压作用,避免长时间受压。手术前系统、综合、评估器械与患者身体接触的时间和部位,在使用医疗器械时需检查安置部位皮肤是否会受压,制定措施并实施适当,将所有的外在连接线或导管使用棉垫将其与皮肤隔离,避免在水肿、潮湿或已破损部位接触使用;病情许可时,适当更换脉氧饱和度探头、血压计袖带等监测器具的位置。

结束语

随着医疗设备、监护技术、麻醉技术及药品等的进步更新和发展,手术向高难、微创方向纵深发展,手术患者的年龄跨度越来越大,微创手术和高难复杂手术增多,使手术时间延长,极大增加了手术患者发生术中手术压力性损伤的风险。而形成手术压力性损伤的因素错综复杂,用心做好术中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防护措施,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迫切需要手术室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发生机理,掌握其相关影响因素,落实防护措施,是预防术中手术压力性损伤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姚丽娟,李红梅,钱卫琴,达玉娟.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7(15):1870-1872.

[2]熊璨.手术患者术中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特征及预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3]宋枝珊.手术室应用护理干预对预防体位性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分析[J].人人健康,2019(02):128.

[4]唐雅君,胡颖洁,刘艳红,陈珊珊.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降低骨科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02):68-69.

[5]刘艳珍,曹国平.手术室压伤相关因素的质性研究[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