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2
/ 2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探讨

李涛

湛江锦城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网络、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社会到来,为民生、经济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影响。智慧社会的出现不仅给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更多的便捷,也为其增加了更多新的挑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方面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国土空间规划必须要积极借助各项信息技术工具,融合各项制度创建完善的规划体系,进而制定出智慧型的规划方案。本文详细分析了信息技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路,并列举了几项技术的应用方法,旨在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的智能化发展。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 村庄规划

引言

乡土景观主要是以大地景观为背景,通过乡村聚落景观的合理规划设计,实现综合性建设,将经济、文化、自然等融合为整体形式,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土地格局的改变,真实地反映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变化。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的“三农”政策得到落实,建设新农村成为当前社会的根本所在。但在建设环节,并不能承受来自城市建设的各种压力,往往只是模仿,而没有综合分析村庄的具体情况,最终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基于此,在村庄规划阶段营造乡土景观时应该综合分析当地的风土人情,塑造出符合当地人文精神要求的村庄乡土景观,从而促进当地的全面发展。

1信息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环节

(一)土地双权区分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应用中,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工作可以利用不动产测绘技术进行区分。采用航测技术,将监测区域的数据底图获得,并借助 GPS 精准定位,使得调查情况更加真实完整。借助 GIS 技术对所有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由此达到合理区分土地归属权的目的。(二)展示评析结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借助 3D、GIS 等虚拟图形处理技术,能够实现对规划图纸的精准绘制,避免数据等出现差错,将规划视图用三维立体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输出。结合 GIS技术对规划方案实施动态评估,明确其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工作人员根据评估结果对规划方案及时做以调整。(三)耕地保护借助 3S 技术能够顺利合理的开展基本农田的划定,对土地税征收、增减监控等各项工作辅助推进。提供准确的大数据,并提醒工作人员,为耕地保护和科学的建设用地规划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最终实现生态环保的目的。(四)土地规划设计借助 GIS 和 RS 技术实现科学的规划踏勘,使得定位更加准确,信息数据更加真实,显著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GIS 技术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对大量复杂的数据进行分析,为空间信息查询等提供技术支持。同时,GIS 技术还能够准确的评价因地制宜的可行性,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规划要求,分析规划方案的可操作度。多类型的土地利用土地数据来制定规划管理方案,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清晰的分析土地空间数据,为工作人员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村庄规划原则和设计构思

2.1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在乡村规划中重视原有形态的保护,创建乡村绿化环境。乡村绿化是目前乡村景观安全格局的核心,也是实现乡村活力提升和生命力保护的关键。乡村绿化可以通过建设山水园林格局、装饰交通系统、营造街道生活空间、发展乡村文化等方面进行。从这些方面出发,深入挖掘绿化功能,可以实现绿色资源的整合、传承与发展,可以更好地创建乡村绿化景观安全格局,同时还能采取拼接的方式,让新的景观和开发同时进行,把先进的景观设计理念应用到实践中。这种绿色生态性原则的应用,不仅可以充分保护原有的乡村风格,而且更加重视生态保护方面,这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2.2人性化原则

人性化原则主要是在村庄规划中将原住民作为核心进行考虑,重点考虑人的需求。乡村环境内,村民会参与各项生产劳动,还有各项日常活动,也会自发性地交流或集中在某个地点休憩,并且在特殊节日组织相应的民俗活动。如何才能发挥乡村绿化的优势,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传承人文精神,还能满足生活需求,这是每一个乡村规划人员应该考虑的问题,需要将原住民作为主体进行考虑,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其中,全面实现绿色环保技术的开发。比如某个乡村通过举办民俗聚会的方式设置必要的体育锻炼场所,配置足够的锻炼基础设施,符合居民的日常锻炼需要。总之,乡村绿化要以原住民的需求为出发点,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乡村特色和生命力的提升,也能够营造出新的活力空间。


2.3特色开发原则

该原则的应用是将乡土树种作为主体,创造出个性鲜明、优美的绿色景观,从而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乡村特色绿化景观开发更加重视聚落方面,乡村聚落内包含河道、庭院等景观形式,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当地的乡土特色,将其融入整个绿化氛围,构建出更加完善的乡土绿化体系。

3村庄规划中营造的方式

3.1再生式

村庄规划的乡土景观营造中,再生式的形式重视的是乡土环境创造,把一些民间传统艺术和国际先进技术整合成整体,将原有的乡土生活气息和乡土景观场景再次展现出来。当前,很多乡土主题公园、乡土文化风景区都是采用这种形式发挥再生的优势,且能够创造出非原生态的产物,利用地域优秀文化可以营造出美好的乡土景观。这种再生式的乡土景观营造模式和原生式的乡土景观对比分析,能够反映出再生式乡土景观的内涵,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当前的自然特点和人文气息,实现文化的传承和沿革。

3.2营造具有心灵归属感的景观

我国很多村庄都有鲜明的特色,有朴素的风光和勤劳的人民,有很多保障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要素,营造出安逸、祥和的生存空间。有些村庄有高大的槐树,开满槐花;有些村庄有集会的麦场,展示出人们丰收的喜悦;有些村庄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只要进入这个环境中,童年时光就会浮现在眼前,那一幕幕熟悉的场景,那些令人无限怀念的田园风光,还有最为纯朴的乡音和有代表性的场地,都会让人的心灵充满归属感,也是最美好的记忆。基于此,村庄规划应该营造出有心灵归属感的景观,不仅让曾经居住和生活过的人在看到这些景观时有浓烈的情感,让初次进入乡村内的人有强烈的亲切感,从而更加喜爱乡村环境,而且能为弘扬和传承文化做出必要的贡献[1]

3.3营造地域特色鲜明的景观

地域性特点即考虑当地的特色,使其具备一定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积淀,同时展现出工业化的发展状态。尤其是一些比较古老的村落,应结合自然土地的房屋形状、房屋周边的篱笆或墙体,形成村落独特的景观。当前的新农村乡土景观创造需要吸收和借鉴古村落景观营造优势,尤其是可以和人们产生共鸣的景观,展现出当地的独特特点,以地域风格为基础展开设计,让当地的历史、文化都能得到继承和发展,且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和技术,突出当地的地域特色[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国家正在加大力度开展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但有些乡村规划方案在无形中破坏了乡土环境,因此应重视乡土景观营造研究,重视乡土文化的传承,从而构建出和谐的生存环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国土空间规划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其能够有效解决资源数据收集分析问题,对检测对象实施动态管理,促进国土资源的科学配置,进而结合现实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土地资源利用方案[3]

参考文献:

  1. 杨发.解析村庄规划中的乡土景观营造[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6(6).

  2. 胡祖山,褚琳.试述村庄规划中的乡土景观营造[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7(2).

[3] 姚令华.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乡土景观的营造[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