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审核原则及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4
/ 2

建筑工程造价审核原则及策略

张普雄

信远建设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710054

摘要:新时代,我国在建筑工程领域实施了产业化改革。一方面,建筑企业通过引入产业链思维构建了以项目立项、决策、设计、招投标、采购、施工、订单、营销、售后为基本环节的建筑产品生产制造产业链条。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在系统性改革过程中,配套的完成了企业治理、内部控制建设,整体上实现了对外部风险的预防、对内部竞争能力的提升。本文选取建筑工程造价审核原则及策略作为研究题目,概述了建筑工程造价,剖析了建筑工程审核原则,并以此为基础,对审核策略进行了具体讨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转型;路径

建筑工程造价是指建筑产品生产制造全过程花费的费用,既包括设备、材料、人力、技术等资源配置方面的费用,也包括预备费、税费方面的费用等。从新时期建筑工程造价审核的实践经验看,建筑工程审核内容、审核方法等相对完整。可是,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逐渐出现及应用,建筑工程造价审核正在向复杂化方向发展。所以,在当前阶段,仍然有必要对建筑工程造价审核的原则做深入一步的探讨,并使其符合新形势下审核需求的同时,完善其审核策略。

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概述

与传统时期相比,在建筑行业推行产业化改革之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发生了一些变化。而此类变化影响了造价审核,为其完善审核原则提供了必要条件。

首先,在建筑产品生产制造产业链条下,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方案的编制,趋于精细化,在项目立项后的勘察、决策、设计三大大环节,逐渐融为一体,造价预算方案的编制精准性相对较高。因此,在造价预算方案的应用阶段,建筑单位通常采用定额管理的办法,先在每个环节设置成本管理目标,再通过定额管理的办法,使成本管理目标加以实现,从而达到预防超预算现象、有效落实造价预算方案的目标。

其次,在当前建筑工程中应用的项目管理方案,已经实现了生产制造产业链条诸环节的构成要素,与生产管理指标之间的对应关联。因而,造价管理作为一种专项管理方案,与进度、成本、资源、文档、环境、质量、安全等专项管理,处于同等地位,而且,在实施造价预算方案时,必然要求在信息交互、数据共享的基本条件下,实现各管理小组之间的协同合作。所以,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既要落实到分项目、子项目、最后一项管理要素,也应该与其它专项管理之间形成一个密切关联的协同合作,确保造价预算方案的应用效用。

2、建筑工程造价审核原则

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活动发生变化后,建筑工程造价审核中,除了遵循原有的质量第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三大基本原则外,需要增加一些新原则。分述如下:

2.1细化旧原则

首先,在遵循质量第一的原则下,需要将造价审核中的监督功能,细化到对质量体系管理标准、合同条款、质量管理指标等方面的综合审核,确保质量审核向纵深方向的技术审核层面落实。其次,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除了人的安全之外,还需要对人的综合素质进行相应的审核,包括对作为审核对象的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审核,也包括对审核团队所有人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的全面审核。第三,在预防为主原则下,需要理清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顺序,以及在审核中对不同控制阶段的控制目标的设置,尽可能利用审核手段,在施工之前,保障造价预算方案的科学性、造价预算方案在设计环节、招投标环节、物料采购环节应用的可操作性,进而使后续的施工准备、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环节的造价审核与监督获得有效保障。

2.2增加新原则

当前,应该添加新原则,满足现阶段的造价审核需求。例如,在造价管理方案以全过程指标化管理方式下,造价审核中需要增加体系化审核原则。具体而言,应该借助当前的BIM资源管理平台,或者建筑单位的信息管理平台,使审核单位、建筑单位之间实现联网,这样,可以在信息交互、数据共享获得保障的必要前提下,使造价审核以体系化方式,落实到与造价管理活动趋于一致的建筑产品生产制造全过程,进而实现对造价管理活动的全面审核、系统性控制、跟踪式审核。再如,当前造价管理已经由信息化进入到了数据化管理阶段。此时,应该在造价审核中添加数字化管理原则。一方面,通过引入数字化思维,研究新型的数据型造价审核方案。另一方面,借助对数据库技术、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使造价审核中的单价审核、工程量审核、费用计算审核等,向着精细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与落实。

2、建筑工程造价审核策略

2.1完善审核体系,推进审核标准化

现阶段的项目管理中,根据建筑产品生产制造产业链条划分出了项目立项、决策、设计、招投标、采购、施工、订单、营销、售后为基本环节。此时,应该针对诸环节构成要素,对工程量、物料价格、定额单价、费用项目等进行综合分析,制作出针对每个环节的要素清单,再开展精细化的审核。这样,工程量的多少、设备不同使用方式下的成本、材料从采购到废料回收诸阶段的成本、总项目与分项目及子项目中的资源配置及数据等,均可以透过内容完整的审核体系,使其在审核的标准化流程下,实现全面性、精细化的审核。

2.2推进配套审核,有效应用审核方法

首先,造价审核中包括设备、材料的物料成本投入占比达到了60%~70%,此时,应该突出重点,使用全要素分析方法,使设备租赁、购置方式下的预算方案,与确定材料范围、市场调研、样品购置、实验室试验、招投标管理、大批量采购、材料运输、材料进场登记、材料入库盘点、材料出库记录、材料加工监督、材料应用评估、废料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审核,落实到精细化审核层面,确保审核的有效性。

其次,造价管理需要贯彻到施工全过程,在这条情况下,应该采用跟踪审核方法。例如,借助BIM审核、BIM设计、BIM施工、BIM业主之间的数据共享,实施动态化的实时审核。再如,为了保障造价审核的精准性,可以配套的对其它专项管理方案开展审核,并借助各专项方案之间的协同关系,进行数据对比。如进度管理数据、成本管理数据、资源管理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此时,根据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从侧面确保造价审核的精准等。

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造价管理作为一种专项管理方案,作用越来越突出。由于牵涉到造价预算及对它的管控,因此,在实际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条件下,需要明确造价审核原则,并结合相关的审核原则,在深度方向与广度方向上,寻找一些适用于当前造价审核要求的策略,并借助对审核步骤的细致、审核方法的筛选及组合应用,促进审核的全面性、有效性,以此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提供一种有效的外部监管与促进手段。

参考文献

[1]王朝萍.基于提高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策略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9(31):1059.

[2]罗晨程.建筑工程管理中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21,40(7):34-35.

[3]赵玲.建筑经济管理中全过程工程造价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运用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11(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