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项目设计变更组织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4
/ 2

浅谈工程项目设计变更组织思路

梁军利

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

摘要:在项目的建设实施过程中,设计变更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阶段,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进度、安全、质量、成本以及建设目标的实现,本文围绕如何对工程项目设计变更实施有效的管理策划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今后解决设计变更工作难题、推进建设项目提供了思路,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及指导意义。

关键词:工程项目;设计变更;组织;思路

1、引言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因素制约,工程无法继续开展,需要对设计文件及图纸进行调整、补充完善,或者通过设计变更确保质量、工期、成本控制达到预期的目标,均涉及变更设计工作,但现阶段技术人员变更意识普遍薄弱,变更专业基础欠缺,针对可能需要变更的地方,缺乏有效的组织、专业知识,导致在工程建设中无法有效开展设计变更工作,使得建设目标实现面临考验、项目效益难以保证。

2、设计变更的目的

从广义上来说,通过设计变更达到提升投资质量,对建设投资行为进行赋能,提升服务业主,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从狭义上作为施工单位,我们在确保安全、质量、工期等指标要求的同时,还要追求利润最大化,通过设计变更能优化设计、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保障安全、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等,进而达到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3、设计变更思路

为顺利推进设计变更工作,坚持社会投资的效益最大化,投资活动的质量更高,应最大限度的争取参建各方理解、支持,必须坚持“共赢”理念,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在施工过程中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变更设计思路,让变更设计合规合理,确保项目利益最大化。

3.1 现场客观条件制约无法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申请变更

(1)在项目前期勘察阶段,因勘探点数目不足,实际勘探钻孔深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实际勘探点位与设计不符,各勘探孔各地层参数不详等原因,对勘查报告精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再加上勘察与施工存在时间间隔等因素,导致实际施工时的地形、地貌与勘察后设计图纸不符,使得设计图纸与现场客观环境不匹配,无法按图施工,更有地质突变原因,需要对设计图重新核定,以解决项目实际问题,这时提出变更设计要求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2)施工生产中难以避免遇到征地拆迁工作,当征地拆迁进度尚未满足工期进度,或者因为无法拆迁,就需要考虑应对措施,解决制约工期的瓶颈,如因为高压线无法按期拆除,原来的设计的水泥搅拌桩在高压线下,施工安全无法保障,变更为高压旋喷桩较为合理。

(3)在某些特殊地段,考虑交通量大,人流量多区域,设计为现浇混凝土梁,现场无法实施,可申请变更为预制梁进行施工,可解决市中心等繁华区长期导行困难问题,又可以缩短工期,反之某些情形也可将预制混凝土梁更为现浇混凝土梁,从而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3.2项目建设期安全及后期运营安全客观需要,申请变更

众人周知工程设计图纸上对于某些重点子项的施工会提出设计方案,如深基坑支护、降水等,工程造价依据设计方案提供工程量及措施量计算造价,但有些设计方案和工艺做法虽然美好,但是与具体现场情况结合不匹配,贸然施工必然带来安全风险,或者危险隐患,比如:在有些地方对震动敏感,就需要工艺由震动变更为静压;在运营阶段,运维人员需要经常进入工作区,就需要考虑安全问题,如:增加栏杆,室外设备增加防雨棚等设施,此时提出补充变更做法,保障安全,业主单位一般较为容易接受。

3.3从项目周期成本考虑,充分均衡建设期与运营期成本,为达到最佳成本目标提出变更变更内容可以是品质提升、减少运营维护费用等方面。

从项目立项、建设目的出发,站在业主角度,分析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及总成本,通过变更建设方案,为项目增值,比较典型的如EPC项目,还有传统水务中的污水厂项目,比如:污水厂内的楼梯、栏杆、工作桥等,就需要考虑运营环境的潮湿、腐蚀及维修的便利性,利用镀锌材料或者不锈钢材料,大大减少运营期的维修次数,结余运营成本,从而项目生命周期成本最优,业主岂不满意。

3.4 投资与公共的、社会第三方利益存在差异性问题,提出合理变更化解结构性矛盾。

投资建设工程要求用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回报,前提是不得妨害公共利益,顾及到第三方的利益,如在铁路、公路建设过程中,为方便老百姓交通、灌溉需要,应地方政府、地方百姓诉求而提出增设过路、过水涵洞一般都会得到业主方批准,从而增加变更设计。

3.5 增加少量成本显著提高工程质量方面,提出变更

工程施工中,工程质量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为了使质量达到建设目的,与现场吻合,提出变更,如在道路工程中,原设计为石灰土基层,施工中地下水位高,降低地下水位又存在困难,可以利用水泥土比石灰土耐久性、抗冻性更好的性能,提出变更,虽然成本有所增加,但是解决了地下水长期侵蚀危害石灰土基层问题,保证了基层质量,道路使用寿命得以延长,这类变更往往比较容易成功。

  1. 设计变更的实施

确定了设计变更的思路后,就是正式的实施环节了,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熟悉建设项目的目的、项目性质、建设(或代建)单位、设计院、接收单位等项目参与方的信息,做好分工对接工作。评估推动项目变更设计的难度及寻找突破点,如政策性的,总投固定,资金有限;建设单位关于设计变更的态度,接受还是拒绝,审计要求,概算批复情况等。

2、理解设计意图,吃透设计文件,熟悉现场情况后尽可能参与变更设计方案研讨,因为每家设计院都有自己的专业设计风格和习惯,通过提前介入,充分与设计院设计人员沟通交流,更能到达设计变更的效果。

3、施工现场调查、建设目标等,调查现场能否满足原图需要,或在0号阶段能否满足设计要求,我们提出的变更建议是否真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为了变更而变更

4、积极沟通,展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我们相信设计变更一定是在必要的条件下产生的,作为设单位应当具有发挥咨询的作用,积极介入设计变更工作,毕竟我们有丰富的临场经验,相信设计院、业主单位也希望合作对象是一个积极而正能量的单位。

结束语

设计变更贯穿于整个项目周期内,设计变更对工程中一项基本但又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作为项目管理者,首先需充分理解工+程设计变更的涵义与重要性,把工程设计变更中“合作共赢”理念贯穿始终,理顺各方关系,推进变更,对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意义巨大。


参考文献:

[1]姚兵.论工程建设和建设业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成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刘巍巍.项目施工阶段工程变更的控制.交通世界,2011年第20期


作者简介:梁军利 (1980-),男,安徽凤台人,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现就职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成本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