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耕读传统 促进快乐成长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校本传承与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4
/ 2

发掘耕读传统 促进快乐成长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校本传承与创新

王军

济南市泉星小学

摘要:当前,国内对中小学中学生劳动教育的管理和设置基本处于空闲状态。有条件开设扶助农工等形式的劳动教育课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小学阶段,面临重于形式轻于实际,教师队伍年龄偏大、教材编制不能因地之地等问题。本文结合以往劳动教育的教学实践,为与时俱进地开展劳动教育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劳动教育;双减;核心素养


人一生中有很多重要的阶段,而最纯真、最快乐的时光,都留在了学校之中。教育问题不止是我国社会普遍关注问题,更关乎每个孩子的成长。党的十八大以来,素质教育、劳动教育被提上了历史性新高度、新境界。尤其是今年“双减”政策,校园学习氛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中小学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已经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挖掘教育内涵、创新教育形式,具有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一、强化全面统筹,注重前后衔接。

根据最新小学教育教学要求,首先需要学校管理层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劳动教育工作会研究落实部署。

一方面,及时将“双减”工作精神融入劳动教育体系中。作为济南市唯一的“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基地”项目校,学校以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作为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精心构建学校劳动实践课程体系,对学生双减已经进行了课程上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另一方面,及时拓展劳动教育的新使命、新担当。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主任、初中各年级干部、学科主任、备课组长以及各一线教师全面参与,制定学校工作总体方案,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组织到位、保障到位、准备到位、节奏到位,进一步推进工作在学校落实、落地,切实解决当前教育内卷给家庭带来的焦虑,促进教育公平。

当前,学校以百草园为平台,在学校三级课程的引领下,成立“植物-食物”健康饮食、“泉星-泉城” 劳动体验课程体系,以劳动教育为抓手,营造“以劳养德”大的教育场,践行学校“每颗星都闪亮”的办学理念,发挥劳动教育的最大能量,让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得以全面发展。

二、强化硬件保障,注重实践参与。

依托原有工作基础,以小学生认知能力范畴为核心,构建了以饮食、起居、创新、校外为条线的劳动实践基地群,保障师生劳动兴趣与参与力度。

饮食实践条线:形成了从菜园到食堂的完整生命周期教育。包括校园内东教学楼后边的百草园,里边有各种果树、各种时令蔬菜;校园内开辟出15块班级小方田,里边种植各种蔬菜;位于三楼大厅的开放式食育课堂,里边有各种最新烹饪小家电,满足各种烹饪要求。

起居实践条线:学生在校内、家庭中参与的多种劳动实践课程,例如清扫、洗涮、收纳、理财等劳动体验活动;在校内每天、每周、每月的班级、校级责任岗,人人参与,人人服务;在入学仪式、毕业典礼、“六一星闪亮”等节日,设立志愿服务项目。

创新实践条线在五楼建立一个小鲁班木工基地,每周小进行小鲁班社团。同时,开展编程建模等科学活动。孩子们在这里发散思维、创新创造,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校外实践条线:“泉星——泉城”校外劳动体验课程,从泉星小学校内的艺术节、体育节、自能节、星展示等体验式劳动出发,锻炼学生各种劳动技能、实践能力。如参观消防队、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等,体验不同职场、职业的特点,进行劳动教育。

三、强化软件保证,注重课程开发。

构建不同层次的星宝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关注对学生本身成长有针对性的辅导、辅助,营造开放成长的环境。

依据年段特点,依托班级家庭,设立生活劳动课程群。依托每天下午暮省10分钟或每周一节综合实践劳动课,指导日常生活劳动技能,依托班级值日、班级值周时间进行劳动实践,开发“洒扫”“洗刷”“收纳”“针线”“理财”等日常生活劳动课程群。

依据劳动特点,开辟劳动基地,组建生产劳动课程群。依托“种植园、小方田”开发“我是小花农(菜农)”农事劳作课程;依托“食育教室”开发“我是小厨神”“家长帮帮厨”厨艺体验课程;依托“劳技室”开发“我是小鲁班”工匠操作课程。

依据学科性质,引领学生,活化教学资源进行生活化主题教学内容,活动体现“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如低年级社区义卖、柿饼制作、皂荚水制作、跨学科劳动成果大展示等活动,其他高年级进行于此相关的劳动知识渗透、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价值、丰收的喜悦,强化社会责任感。

依据客体性质,整合主题课程实施,引领课程内容向纵深、研究内容向广度扩展,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突出劳动体验。结合学校“植物——食物”课程构建,通过“土豆”这一常见蔬菜,借助不同领域中对其的探索研究,真正让学生“活”起来,“做”出来。学校土豆变变变荣登省市全国平台进行宣传。

依托亲子关系,深化学校“以劳养德”这一德育总目标,让更多的星爸星妈参与到孩子们的劳动体验中来。如,只要家长喜爱厨艺爱好,有时间,都可以申请加入班级食育项目中来,学校为班级提供食育制作场地、食材、各种小家电,系统的健康饮食食谱,让星宝们在有滋有味的食育课堂中学会劳动体验,学会志愿分享,学会团结互助,更是在食物制作、分享、品尝中感受到了做人的道理,明白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无限魅力。

依据劳动性质,设立劳动岗位,组成服务性劳动课程群。在每天、每周,设立班级、校级责任岗,人人参与,人人服务;在入学仪式、毕业典礼、“六一星闪亮”等节日课程,设立志愿服务项目,建设劳动农具展、劳动主题标志,并成立“五彩马甲”志愿星服务体系。校园里,五彩马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点带面的形式带动星宝们纷纷行动起来,他们关注校园里的环保行为,帮助学弟学妹进行种植劳作,帮助教师收发报纸……,一个个小小“劳动志愿者”在校园里穿行,我是劳动志愿小达人俨然成为泉星小学最美新风尚。

四、强化师资建设,注重教学管理。

在师资建设方面,学校进行了大胆创新,有效保障教学效果。

一是,以网格责任加强劳动教育的落实。无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还是服务劳动,界定区域、责任到人。“种植园、小方田”以分批轮值和班级承包管理为主要模式,互相协作,共同承担劳动职责、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共同体验劳动价值。

二是,教师亲身示范劳动教育理念。人人都是劳动教师,人人都是行走的劳动榜样。在泉星,我们以党带团带队,以劳动榜样带动全体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劳动,每天孩子们都能看见教师们在打扫各自的劳动岗位,洗刷间、卫生间、走廊、展物架、办公室等卫生,用实际行动践行劳动理念与习惯的培养。

三是,对教师进行各种劳动教研培训。让老师从“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劳动学习和体验劳动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以此辐射给学生,发展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是,做好学生素养与兴趣培养。当前,在大量压减学科类机械式填鸭教育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对体育、艺术等非学科类人文素养的兴趣,丰富学校艺术、体育教育内容。学校提供了丰富的课后活动,组织教师提供高质量、有层次的课外活动指导,为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作业指导。引进社会资源,聘请校外专家开讲座,组织参观社区各类展馆、德育基地或到劳动实践基地参加劳动等。

当然,新时期教育改革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路程,工作需要常抓常新。学校管理团队、教师团队将以劳动教育为平台载体,继续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做好教育“提质增效”工作。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是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人民教育,2018(20):30-31.

[2]方凌雁.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建议———2019年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调研报告[J].人民教育,2020(1):15-19.

[3]戴家芳,朱平.论对劳动教育成效的评价[J].中国德育,2017(09):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