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航空维修一线的安全质量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4
/ 2

探究航空维修一线的安全质量管理

李露

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401120

摘要:随着飞机使用率的增加和应用数量的增加,设备的损坏和故障也逐渐增多,因此在航空维修一线工作中,安全与质量的管理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相关的优化措施,期望能够帮助到我国航空维修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提升与优化。

关键词:航空维修;飞机;质量管理;安全管理

一、引言

我国航空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前景广阔。选择飞机作为交通工具也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是,随着航空业的发展,风险因素逐渐显露出来。高工作量导致飞行设备出现轻微故障,飞机故障维修不同于一般的故障排除和维修过程,具有更重要的责任。只有提高一线维修技术人员的素质,才能让中国航空工业走在世界的前列。因此,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来处理安全与质量管理的课题,结合前线飞机维修问题和策略简要讨论。

二、航空维修一线中安全质量管理因素简析

(一)制度方面的缺陷

在飞机维修一线过程中,根据东航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超过60%以上的维修事故都是出于维修人员技能的缺失和工作作风的不恰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点:维修制度漏洞、员工执行力不足、维修技术业务培训制度不完善。

航空维修一线出现的安全质量问题无疑是影响巨大的。以笔者所在的航空维修公司为例,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在机务维修这一板块中的投入不足,使得许多维修工具的更新不及时,因此笔者所在的维修公司常会与驻地相关的维修单位进行工具互借援助。但也正式因此,在制度方面的不完善,使得一线维修人员对于航空维修一线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落实不够严谨。

(二)维修管理技术的不足

航空维修管理技术是一线维修的基础,这关乎飞机的运行安全,关乎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因此对于每一个部门的管理层和每一个在一线维修的技术员,都应该有相当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的责任心。无论是在基础技术素养还是在临场素质中,都必须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应对突发情况,真正做到零损失和零误差。

但是实际一线中,各个维修人员在工作中难以做到零损失与零误差,出去制度的因素,主要原因就是一线维修人员对于航空设备、维修工具、维修手册等内容的不熟悉,这种技术层面的缺陷,使得一线员工无法及时发现维修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从而发生失误,影响了安全质量管理的水平。

(三)维修人员综合素质的缺陷

一线维修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对于飞机维修质量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工作态度、专业技术、心理素质都影响着航空维修的质量与安全。但是笔者发现,当前我国部分航空一线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和心理素质上存在提升的空间,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技术使用的不熟练和突发故障处理的滞后,这种人为的影响因素,无疑是航空维修业发展的一个阻碍。

三、航空维修一线中安全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维修规范与纪律的优化

在维修的规范方面,要根据CCAR-66R1部《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和CCAR-14R3部《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定》等相关的文件,结合笔者所在的航空维修系统的组织机构和维修人员特点编写《维修人员培训大纲》。上述规章所要求的维修、放行、管理、支援人员的培训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最低标准与要求。

纪律方面,则应该制定相关的安全质量管理制度。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是设置专门的质量安全员,将这些安全员调配落实到各个部门,专门负责维修一线的安全管理工作;其次要开展风险管理,安全员负责落实上级的风险管理措施,做到开工前开展安全评估,开工后进行安全风险点分析回顾;最后一点就是要设立相关的奖惩机制,从而对维修员工进行约束,这一点可以参考国外的一些大型维修公司,设立员工积分制。明确安全绩效的标准,采用量化的方式,对维修一线的员工进行安全计分,从而提升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容错率。此外还可以从教育代替惩罚、做好监察与自我监察等方面的工作入手来不断优化航空维修一线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

(二)航空训练仿真系统的构建

对于航空维修而言,其维修系统的设计应该包含用户、会话、应用、数据等层面,通过这些层面,来形成一个有管理到操作到各个部门交互的网络系统。如飞行指挥部、车辆维修部门等于一线维修员工的直接沟通,其应该是一个包含虚拟性机场的一个三维模型。

因此笔者建议,在航空维修一线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中,应该设立这么一个三维模型与仿真系统对于提升一线维修员工的综合素养有着关键的作用。其中这个系统应该包含训练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且能够做好相关数据信息数据的统计,从理论到实践到反馈,成为一个整体,从而真正地提升一线维修员工的技术和能力。

(三)维修程序与维修体系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

动态化管理方面。在航空一线维修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采用动态化的维修体系和维修程序来对维修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因为故障是变化的、不能确定的,只有动态化管理才能够最迅速、有效处理好突发的故障。

因此对于一线维修人员来说,需要做到对预防性故障的检查和典型故障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实行分级控制的措施,从而帮助维修人员提升维修的效率的质量,在动态化管理的机制下,具体的维修部门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故障的突发性来拟定更多的科学指标,可以提出切合实际的维修思路,从而指导维修工作的进行。

在精细化管理方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来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和预防:

1.事前预防

首先要实行故障联动管理的策略,当其他维修人员遇到突发故障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将联动信息上传到上级部门与相关的设计师,当相关的设计师对此次突发故障进行分析、判断,在对联动策略进行选择。

此外还应该统一信息的记录与传递,一般按照逐级上传、分级审核的方式对故障信息进行记录与上传,一般包括归零故障信息与故障信息处理记录、故障报告表等内容的上传与审核。

最后一点就是各个单位、维修技术员必须明确各级的只能,合适责任,根据相关质量管理的标准要求进行报告,并且落实相关部门进行信息的分析与处理。

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主要包括拉条挂账分级管理和故障归零控制两个方面的内容。拉条挂账分级管理主要是根据管理的不同层级和故障的程度进行拉条挂账分级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责任都要落实到位,并且将维修的情况及时反馈个相关部门。

3.事后处理

首先要开展维修后反思活动,针对航空维修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突出故障和突发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情况。

其次要落实故障的月报甚至是周报制度,针对飞机维修的过程进行报备和专研,其中内容应该包括:维修计划、新增故障、故障排除、故障分析等方面。

总结

综上,对于航空维修企业来说,安全和质量是两个最根本的要素,因此从多方面去落实、执行安全质量管理措施,不断优化安全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水平直观重要,我们当前能做到的是,采取多种措施,最大化降低人为的失误,从而提升航空维修的安全与质量管理水平,为我国航空业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勇刚. 风险矩阵在民航机务维修质量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4, 19(001):138-142.

[2] 张军, 贺利. 民航维修安全质量综合评估与预测[J].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2007, 25(006):5-8.

[3] 王霞, 孙石磊. 民航维修单位质量控制员胜任力模型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3(01):66-71.

[4] 金灿灿, 左洪福. 航空公司维修质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3, 19(012):3107-3113.

[5] 王端民. 航空维修质量与安全管理[M].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