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三黄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4
/ 2

中药三黄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黎彤 韩雅珲 张博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摘要:本研究探索了中药三黄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中药三黄是黄芩、黄连、黄柏,三种虽都是清热解毒的常见药,但是性质不一样,因黄芩有清肺火、黄连有止呕逆、黄柏有泻肾火功效,得出常说的黄芩治上焦、黄连治中焦、黄柏治下焦的特点。在很多方剂中常出现对三药概念、用法等含糊不清,甚至混淆,在这里我要对黄芩、黄连、黄柏做一番较全面的概述。

关键词:黄芩;黄连;黄柏;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1.研究背景

中药黄芩、黄连、黄柏都属于清热燥湿药,使用的历史比较悠久。在临床很多方剂中,如:清热剂、解表剂中常使用这三种中药。虽然同属于一类中药,但是在临床应用中是有所区别的。只有掌握这三种中药在功能、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很好地运用于治疗中。

1.1来源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三者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1]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或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

1.2化学成分

1.2.1黄芩

化学成分多样,主要成分有:黄酮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等,其中黄酮类占有较大有效分量。目前能够鉴定出结构的黄酮类成分已经有40多种[2]。其中包括:黄芩素等化学成分。

1.2.2黄连

分为味连、雅连、云连3个主要品种。三种均含有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以小檗碱含量最高[3],其次为黄连碱、药根碱等。

1.2.3黄柏

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和生物碱类,①生物碱类,小檗碱等;②甾醇类,B-谷甾醇、7-脱氢豆甾醇等;③柠檬苷素类,黄柏酮等;④其他,白鲜交酯[4]。其中生物碱是黄柏的主要有效成分,且含量最高[5]

2.药理作用

2.1黄芩

2.1.1抗肿瘤作用

黄芩在肝癌、宫颈癌、肺癌等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治疗效果高达50%。在肿瘤疾病中,黄芩主要对MMP-2起抑制作用,进而控制癌细胞的迁移和繁殖。

2.1.2抗菌作用

黄芩是广谱抗菌药物中的一种[6],具有较大的抗菌范围,对少数病毒具有一定的防范作用。

2.1.3其他

抗氧化、抗炎等作用。

2.2黄连

2.2.1抗病原体

黄连及小檗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黄连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抗菌作用环节可能是:①破坏细菌结构。②抑制细菌糖代谢[7]。③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

2.2.2抗细菌毒素、抗腹泻

黄连能对抗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小檗碱大致有对抗霍乱弧菌毒素引起的腹泻,并减轻小肠绒毛的水肿、分泌亢进等炎症反应。

2.2.3其他

小檗碱还有降血脂、益智等作用。

2.3黄柏

2.3.1抗菌、抗炎和解热

黄柏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同时,黄柏叶中的黄酮苷对柠檬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柏还具有退热作用[8]

2.3.2抗痛风

其病因为湿浊之毒,在治疗痛风时原则多为清热利湿,祛风止痛。黄柏有清热燥湿等作用,所以多应用抗痛风治疗[9]

2.3.3其他

抑制胃溃疡;抗肿瘤;降血糖等作用。

3.临床应用

3.1黄芩

3.1.1增强人体免疫系统

黄芩中具有黄芩苷,能对人体多数细胞繁殖进行抑制[10],例如:B淋巴细胞繁殖和T淋巴细胞繁殖,能将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显著增强。

3.1.2清除羟自由基和烷自由基

黄芩能将烷自由基以及羟自由基充分清除,能导致人体生物大分子受到破坏,使人体卵磷脂质、线粒体脂质过氧化,能预防超氧化物阴离子和氢过氧化酶对人体细胞造成损伤。

3.2黄连

用于湿热内蕴、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黄疸,以及肠胃湿热留恋、呕吐、泻痢、痔疮等症。黄连清热燥湿的作用很强,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症对湿热留恋肠胃。

3.3黄柏

临床应用上非常广泛。临床应用主要有:黄疸型肝炎、治疗细菌性痢疾、治疗慢性糖尿病阴部疱疹治疗慢性上颌窦炎、治疗痛风、治疗前列腺炎、中药治疗艾滋病等。

4.结果与讨论

黄芩、黄连、黄柏既能够清热燥湿,又能够清热泻火。但功效相同,治疗病症不同。针对其不同点进行讨论。第一:三者均可清热燥湿,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湿热病证。但是这三味药,治疗的病证又是有所不同的。黄芩主要的部位也是在中上焦。尤其是肺部,更主要的原因是黄芩能够退壮热,而黄芩擅长退热,故优于黄连和黄柏。黄连的重点在胃肠,是治疗泄痢之首选药。第二:三者都可清热泄火,其中黄芩清气分热的作用最好,黄芩的作用部位在肺,而且还能够退壮热。在治疗脏腑热证方面,黄芩长于清上焦之热,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

黄芩、黄连、黄柏现已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但临床还需不断挖掘中药其药理价值,扩大其现有的医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舒.中药黄连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9):44.

[2]宋岳.简析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7,3(26):328.

[3]雷婧芡,刘青,张萌萌,等.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养生保健指南,2020,6(29):220.

[4]赵鲁青,曾瑞祥,王森民.复方黄柏冷敷剂的药理学研究[J].中国药事,2013,9(4):236-238.

[5]李嘉诚,吴岚,蔡同凯,等.黄柏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18,36(5):389.

[6]郭宇.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志,2019,6(63):137.

[7]秦民坚,王衡奇.黄柏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1,20(4):6-8.

[8]全绍武.黄柏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4,21(26):186.

[9]吕泽良,张永刚,韩梅.不同产地黄芩ITS2和psbA-trnH形码序列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7,39(1):42-48.

[10]杨秀娟,杨志军,张金保.甘肃不同产地黄芩的根和茎叶清热燥湿作用比较[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8):730-733.



618382b64cad5_html_b6618cb417166c5c.gif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