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残人员抑郁期心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4
/ 2

伤残人员抑郁期心理干预

丰潇

警官学院训练基地

任何人在躯体伤残以后,都会产生一种“丧失”体验,也必然伴随一定的情绪改变。如果这是一种重大的“丧失”体验,从开始的否认与情绪的暴躁期直至最终心态的平静接受,一般来说需要六个月到十八个月的时间。创伤患者伤后的心理状态分为心理休克期、否认期、愤怒期、抑郁反应期、依赖反应期及接受期。

伤残人员在抑郁反应阶段,会出现自卑、孤独、焦虑等现象,这时候就进入了心理干预的关键期。

  1. 抑郁期的心理反应

(一)自卑

伤残不仅给个体造成了外貌的缺陷,还使他们的躯体功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并进而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社会功能。这种从外貌到功能的残缺使伤残者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他们觉得低人一等,别人都瞧不起他,因而性格变得孤僻、胆怯,对未来失去信心。

(二)孤独

孤独感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但伤残人员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孤独感较为突出。伤残带来的行动不便是个体的社会活动受到限制,因而较少参加群体活动。而自卑感强的个体往往主动退出社交活动,或者在社交活动中表现的畏缩不前,这让他们只能离群索居。同时,社会对伤残人员的一些偏见也加深了他们的孤独感。相较于外在的孤独,内心中的孤独感是更加痛苦的。

(三)焦虑

面对突发的灾难事件、个体极易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焦虑情绪,

担心社交、他人评价以及未来生活等各种问题。

二、心理评估

了解个体目前的心理状况;收集资料为下一步的心理干预确定目标;决定在以后的治疗中选择何种策略以及把握干预的程度。

(一)评估伤残人员的功能水平

评估伤残人员的功能水平有助于干预者了解他们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如果存在,还要弄清楚是什么性质的,问题的严重性如何。认知、情感和行为是评价个体功能水平的三要素。

(二)评估伤残事件带来的影响

毫无疑问,伤残会给当事者造成心理创伤,但伤残到底是怎样带来影响的则需要仔细评估。有些伤残人员的心理症状是单纯的由伤残事件引起;而另一些伤残人,伤残只是引发心理危机的导火索。具体来说,前者的心理结构、功能水平在伤残发生前是基本健全的,因此目前的心理问题仅因当前发生的伤残造成,干预者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主要针对当前的危机和问题进行短程的治疗即可帮助其排出困扰;而后者的心理结构和功能水平在伤残前就不完整,他们随时都可能面临心灵的困境,此次的事件只不过将隐藏的问题暴露了出来。这类伤残人员只有经过较长过程的针对过去问题的治疗才能解决当前问题。

(三)自杀、自伤等危险情况的评估

重大伤残事件发生后,伤残人员有自伤和伤人的可能性,干预者应对这种可能性作出评估。绝大多数个体在采取过激行为之前,会出现某些线索。这些线索包括语言的、行为的或状态的。语言线索指伤残人员曾用语言表达过伤人或自伤的想法;行为线索可能包括为自伤或伤人准备工具、与人告别、安排后事等;状态线索则是对个体目前所处现实状况的评估,如伤残的程度、经济条件、外部支持等。

(四)评估伤残人员的应对资源

1.应对机制的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面对伤残事件,当事者已经采取哪些应对问题的方法;哪些方法是有效的,哪些方法是无效的。对应机制的评估可以使干预者了解个体采取了哪些无效的应对机制。这样在接下来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一方面要帮助个体转换不良的应对机制,另一方面要避免自身再采取无效的办法帮助其解决问题。

2.对支持系统的评估

支持系统的评估主要涉及社会支持的来源以及伤残人员对支持的利用度两项内容。社会支持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该评估能够帮助干预者了解个体获得支持的现状,挖掘潜藏的可应对问题的资源。

三、伤残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技术

伤残人员心理危机的干预与一般心理危机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区别。相同之处在于干预技术要符合一般心理危机干预的技术规范,不同之处则是要遵循伤残人员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大多数治疗技术都可以运用在残心理危机干预中。

(一)稳定化技术的运用

稳定化技术是创伤后早期常用的治疗技术,同样适用于伤残事件发生后早期阶段的治疗。该技术包括三项内容:将负性情绪、负性画面隔开;创造好的客体、建立积极的内部形象;自我抚慰。屏幕技术、保险箱技术等可以用于隔离负性情绪和画面;内在帮助者、安全岛能协助个体创造好的客体、建立积极的内部形象;自我抚慰则可以运用放松练习、抚育内在儿童等方法。这些技术的运用均通过想象来完成。

稳定化的具体技术非常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灵活运用。

(二)认知疗法的运用

认知理论认为被干预者之所以出现各种心理困扰,是因为他们有许多关于事件的不合理信念,因此治疗的关键就是要帮助他们挑战这些歪曲的信念,形成更合理、更健康的观点和看法。伤残人员的很多心理困惑也是由于不合理的信念造成的。因此对其治疗的技巧与普通心理危机干预使用认知治疗技术一样,主要使用更具适应性的想法去代替原有的非理性的想法。

因为伤残人员心理危机的特殊性,在干预中要注意甄别伤残人员对伤残事件的不合理想法。如他们觉得自己成了伤残人员,从此再不可能获得成功,他们感到人人对瞧不起他们等。面对这些不合理想法,干预者可以这样启发他们:可能伤残人员成功的道路和艰辛,但是不可能连百分之一成功的机会都没有。还可以和伤残人员一起寻找别人瞧不起他们的证据,并探讨这些证据的真实性等。

  1. 冥想的应用

冥想在伤残危机心理干预中的运用是十分灵活的。在遵守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干预者可以根据治疗的进展在恰当的时间创造性的运用冥想技术。冥想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治疗的进展在恰当的时间创造性地运用冥想技术。冥想的内容也可以根据个体的独特性个性化地设计。例如,如果一位伤残人员感到安全的地方,然后将个体置身其中,感受那种安全的感觉;如果一个伤残人员在伤残发生后一直觉得紧张不安,就可以想象躺在一片蓝天白云的绿草上,然后指导其在想象的情境中作放松训练。

(四)团体治疗的运用

在伤残心理危机干预中,让一群遭遇伤残事件的个体聚在一起进行团体治疗,他们会发现不幸的并不只有自己。而在于团体成员的交流中,他们可以学习其它成员面对困境、克服困难的方法,同时获得同伴间最真诚的理解和支持。伤残人员正在经历一个非常不确定的时期,团体的同质性和稳定性可以让他们感觉到安全,所以要注意保证团体的同质和稳定。

(五)绘画治疗和沙盘治疗在伤残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

进行绘画治疗和沙盘治疗时,伤残人员通过绘画和摆弄沙盘,用象形的方式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这种表达本身即具有治疗作用。同时,干预者通过对画和沙盘的分析,进一步理解个体,再以画和沙盘的方式帮助个体寻求改变。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绘画和沙盘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因为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还不完善,许多想法无法用言语表达,但是却擅长形象表达,所以用绘画和沙盘与孩子沟通是比较合适的。伤残孩子可能在画作和沙盘中表达出一些与伤残事件相关的主题,这就是干预治疗工作的契机。


[1]赵映霞. 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理论概述. 安徽文学,2008(3)

[2]王璐,赵静,徐艳斐. 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综述.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9)

[3]高鹏,周进. 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问题解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49期),2002 (4)

[4]李建明,晏李娟. 国外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2)244-246

[5]孙月琴,何龙山. 危机干预的操作与模式. 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1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