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存在的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4
/ 2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存在的问题研究

陆剑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213171


摘要:现阶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抗挫力的培养成为了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内容,本文总结了小学体育教学中抗挫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展开了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抗挫力;培养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变化。针对小学生来说,由于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大部分的小学生生活都是一帆风顺的,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为了提升学生的抗挫能力,避免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出现极端行为,就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抗挫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抗挫力概述

挫折承受力指个体遭受挫折时免于失控的能力,是维护心理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线。简单来说,挫折承受力就是个体在遭受挫折时能够承受压力与打击,通过排解困境,避免自己行为与心理出现失常。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抗挫力培养的实践指导

在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以及学校的教学计划中,都缺乏对于学生抗挫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很少有针对学生抗挫力培养方面的项目。现阶段我国的体育教研活动侧重于教学组织,重点关注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参与性与主体性以及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但缺乏对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内容。

(二)缺乏抗挫力培养理论指导

我国的体育教学领域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抗挫力的重要性,提倡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抗挫力,有很多教师也认识到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可行性[1]。但是在小学体育中,缺乏对学生抗挫力培养的理论指导,教师只能够在一些期刊或杂志中总结抗挫力培养的内容,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理论资料,即使有一些理论文章,也没有针对性地根据小学教学内容与学科特点展开论述,缺乏参考性与可操作性。

(三)抗挫力培养内容较为分散

当前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体系中并未将抗挫力培养纳入其中,因此有很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没有将抗挫力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只会在一些需要学生意志力的教学项目时,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挫折教育。教学内容缺乏细致性、选择性的重组,会导致小学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抗挫力培养的内容过于分散,无法构成有效的体系。

(四)抗挫力培养方式简单

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抗挫力的培养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一部分体育教师虽然对学生展开了抗挫力培养,但是教学内容过于死板,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年级、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采取同一套教学方案[2][3]。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即使在同一年级的学生,其性格与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抗挫力的培养时,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抗挫折能力培养方案,这样才会对学生产生有效的作用。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学校领导与教师的重视

当前针对学生抗挫力的培养属于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学校领导对学生抗挫力培养的效果缺乏信任,认为体育学科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体能与技能即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始终处于次要地位。与此同时,教学大纲中缺乏对于学生抗挫折培养的理论指导,这就导致学校的管理层对学生抗挫力培养不够重视。体育教师可能意识到学生抗挫折能力的不足,认识到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抗挫折培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理论指导,体育教师们也会对小学阶段抗挫力培养的可行性产生怀疑。

培养学生的抗挫力,需要各个方面的合作与配合,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中创设情感场,持续地引导学生的知、情、意、行,使学生养成抵御挫折的意志力。

(二)教师对培养学生抗挫力的理解存在偏差

一些体育教师认为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抗挫力,只需在教学中让学生吃点苦,使其感受到挫折与困难,并在困难中磨练学生的意志即可。例如在跑步活动中让学生多跑几圈,让胆小的学生尝试一些难度较高的运动,坚持怕什么练什么的原则。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分析学生形成挫折感的原因,缺少对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内涵,有可能加深学生的挫折感,从而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抗挫力培养过于强调体能技能评价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动作技术以及学生的态度与心理表现,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力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及时性、激励性、过程性等,这样才能够起到有效的抗挫力培养效果[4]。但部分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操作中,可能由于过程的复杂或是工作量较大原因,导致体育评价的效果不理想,针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态度情感方面,评价还过于简单化、形式化,会导致学生在形成自信心、责任感与意志时受到限制。

(四)缺乏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

小学体育教学体系重点提到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情感意识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行为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表征。因此体育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情感与态度上的评价。评价是一种教学活动,不仅是对教学质量的检验,同时也是改进教学方式的一项重要措施,并且科学有效的评价能够促使学生的自我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评价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学之间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比,更具亲和力并且更加及时,学生获得同学的认可,能够获得更多的认同感。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互相评价与自我评价过于形式化,教师缺乏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同时缺少学生进行主体评价的时间,这就导致学生偶尔的几句自我评价或学生互评缺乏实效性。

结束语

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力与抗挫力,会使其在社会发展中受到限制。当今社会中有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渥,但在日常生活中缺乏锻炼,当遇到困难时,往往会表现出畏惧退缩,缺少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与坚韧不拔的品质。因此对于学校来说,要加强对学生的抗挫力培养,让学生正确的面对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形成坚强的意志力。

参考文献

[1]马金平. 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研讨[J]. 当代家庭教育,2021,(24):117-118.

[2]陈家洛.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的实践研究[J]. 田径,2021,(07):3.

[3]曹萍. 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的策略[J]. 体育视野,2021,(06):101-102.

[4]翁金龙. 解析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抗挫力的培养[J]. 体育视野,2020,(1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