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艰苦边远地区人才培养与保留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5
/ 2

对艰苦边远地区人才培养与保留的几点思考

赵静

中国人民解放军 63637 部队

摘要: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加快发展,人才是关键。补齐人才匮乏的短板,让更多人才向边远地区、基层一线流动,不仅需要个人发扬“好儿女志在四方”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更需要从制度上为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提供保障。具体地讲,就是要靠事业留人,使其有用武之地;靠政策留人,使其实现自身价值;靠感情留人,使其感受关怀温暖。

关键词:艰苦边远 人才 保留

2019年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 ,文件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培养吸引流动和激励保障机制,也必将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

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加快发展,人才是关键。补齐人才匮乏的短板,让更多人才向边远地区、基层一线流动,不仅需要个人发扬“好儿女志在四方”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更需要从制度上为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提供保障。当前,受一些政策限制,人才向艰苦地区、基层一线流动,还不够顺畅;福利待遇缺乏有力保障,也影响着人才流动的动力和热情。“畅通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渠道” “完善编制管理、职称评审、人才招录和柔性流动政策”等, 《意见》中的这些规定,正是着眼于从制度上破解当前人才流动的难题。

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工作高度重视。马克思曾说: “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能不能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流动渠道是否畅通,制度保证是否强大有力;人才是否真心愿意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动力还亟待提升。

一、艰苦边远区建设受制于“人”

(一)引才育才困难

近年来,优秀院校毕业生不愿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艰苦边远地区接收的多为院校综合评定靠后、能力素质一般的毕业生。反观调出人员,一些优秀骨干人才、高学历干部,向外流动特别是向院校和科研院所交流成为向往。

(二)中坚力量流失严重

分析近年来人员调动数据不难发现,大部分干部,尤其年轻干部流失严重。对专业技术尖子、年轻干部保留上,各级也纷纷做工作,但收效甚微,凸显出艰苦地区人才流失困境。

二、剖析现状,探寻制约艰苦地区吸引保留人才诱因

我们历来倡导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教育大家要克服各种艰难困苦条件,但艰苦边远地区的"苦”是多方面的,也是让人无奈的。总的来看,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在人才吸引方面,艰苦地区“底子薄”的现状具有先天不足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艰苦地区吸引人才难的原因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知名度”不高,宣传推广力度有差距。受历史环境条件的限制,不论是青年学子、还是普通民众,仅仅局限于了解或听说过,知之不深知之不多。加之,驻艰苦地区受思想观念、社会环境、技术手段等限制,在自我宣传自我推广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二是“吸引力"不足,硬件设施缺少比较优势。从现实情况来看,与内陆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相比,艰苦地区各项设施配套上确实有很大差距和不足。除工作条件之外,文体活动场所、家属楼等生活配套设施也显得捉襟见肘,难以满足需要。三是“成就感”不强,高端人才缺少用武之地。受专业设施设备等条件限制,高学历人才发展空间十分受限。有的所学专业与实际岗位不对口,感到没有用武之地;有的专业技术水平高,但不能提供相应的工作、科研环境,阻碍了高学历人才向艰苦地区流动。

(二)在人才培养方面,艰苦地区“平台少”的弊端缺少后发优势

艰苦边远地区多为基层单位或小远散单位,干部成长进步空间小,晋升的选择性较窄,少数干部思想波动较为突出。重要的原因是现行的激励措施与地方相比还不够健全,特别是解决住房、医疗、子女教育、家属工作等问题,缺乏切实有效的办法,不能创造拴心留人的生活环境。

(三)在保留人才方面,艰苦地区“欠发达”的环境引发后顾之忧

艰苦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体机能,长期工作导致常见病恶化、患高原疾病情况突出。部队高负荷快节奏的工作任务,导致部分干部焦虑浮躁,难以聚焦工作。很多干部正值事业爬坡期、家庭初建期、经济负重期,面临两地分居、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家庭住房等实际困难,很少尽到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子的责任,致使思想压力大、精神负担重。虽然有各种福利政策制度,但艰苦边远地区先天“欠发达”的社会环境,导致信息闭塞、观念滞后、交通不便、教育水平不高等问题更加突出。另外,家在大城市的,明显在子女教育、住房分配、家属就医等方面具有优越性,选择性更多。

三、多措并举,破解艰苦地区吸引保留人才顽疾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具体地讲,就是要靠事业留人,使其有用武之地;靠政策留人,使其实现自身价值;靠感情留人,使其感受关怀温暖。

(一)靠事业留人添动力,不断强化献身祖国的观念

把人才留住,要注重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远大的奋斗目标和强烈的精神追求。认真抓好教育引导,树立标杆、楷模,宣扬革命人生观等方面的先进人物,通过比、学、赶、帮、超等活动,使其牢固树立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真正把“心”留在基层、用“才”建设。业务部门应当及时搞好政策解读。针对网上传播的小道消息、改革谣言,积极发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优势开展正面引导,引导人才澄清模糊认识,屏蔽不良干扰,消除思想疑虑,增强改革信心,确保思想稳定。注重为人才成长进步和施展才华提供必要的展现平台,既要扶梯子,让他们“上楼”,更要搭台子,让他们“唱戏” ,他有多大才就给他搭多大的台,千方百计为他们发挥潜能提供条件,坚持用事业凝聚人心,用事业牵引发展。

(二)靠政策留人注活力,不断为人才寻找政策支持

纠正以往强调“留”的工作思路,在做好栓心留人工作的同时,也应当注重交流任职,对于任现职较长的优秀干部,积极向上级单位和兄弟单位推荐交流使用,拓宽干部交流使用路子,让其“走得出去”。增强干部调配的科学性。着眼年龄结构和梯次接续配备干部,力促“中青”优势互补。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奖优罚劣的实际行动激励和鞭策干部。

(三)靠感情留人去压力,不断营造拴心留才的环境

注重问题导向,把重点放在解决干部现实困难上,多开展一些“暖心工程”。比如:住房问题,可根据工作业绩、贡献大小予以加分,分配公寓住房时排名可以靠前;配偶工作问题,在安排家属就业方面与地方政府协调下达指令性政策,优先安排进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效益比较好的单位工作;孩子教育问题上,切实使优待办法落到实处。重点做好一人一事的工作上,积极关注精神压力大、家庭困难、身患疾病、发展受限等方面的干部,及时帮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打消现实顾虑、振奋工作精神。加强人文关怀。坚持领导干部带头休假,采取分段和集中的方式安排休假,切实避免任务安排“过急过满”、工作“超负荷”运转,保障好干部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