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在军工制造中的发展及应用

/ 4

智能制造在军工制造中的发展及应用

骆文鹏, 2 郑妍,陈海涛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 2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

摘 要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与融合,形成了全球智能制造的变革热潮,促使我国制造行业发生巨大的转变。智能制造更是军工国防科技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在军工国防科技发展中抢占先机,就能在新一轮工业竞争中建立起新优势。

关键词:数字化、智能化、军工制造

1 智能制造的发展意义

现如今我国制造行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的重要时期,《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技术革命的整体谋划,其中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导,是支撑工业4.0发展的核心技术。军工国防科技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制造在军工国防科技中有着战略作用,发展智能制造技术能促使军工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军工大国向军工强国转变的坚实基础。

2 智能制造的国内外发展

智能制造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人工智能的应用;发展于上世纪90年代智能制造技术的提出;成熟于21世纪智能制造的应用。

2011年6月,美国SMLC智能制造领导联盟在《实施21世纪智能制造》中对智能制造进行了定义:智能制造是先进智能系统的强化应用、快速制造、动态响应及工业生产和供应链网络实时优化的制造。2014年12月美国政府授权能源部牵头组织“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的建设,美国能源部对智能制造的定义是,智能制造是将传感器、仪器、监控和过程优化的技术结合,将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环境相融合,实现企业或工厂的产能、效率、成本的实施管理。智能制造实现的目标有4个,产品智能化、生产自动化、信息流与物流合一、价值链同步。

2013年,欧洲德国在汉诺威博览会上正式提出“工业4.0”战略,本质上工业4.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其主要意义有两点:一是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绿色化,构建可以生产高精密、高质量、个性智能化的产品工厂;二是分散网络化和信息物理的深度融合,建立高度灵活的数字化产品与服务生产模式。

2015年,我国工信部公布《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其中将智能制造描述为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同年12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版)》提出了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模型。该模型从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功能三个维度阐述了智能制造的本质。以智能工厂为载体,关键制造技术智能化为核心,数据流为基础,网络互连为支撑,达到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企业资源分配等目的。

3 智能制造在国外军工行业的发展及应用

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国家都在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在军工制造中的应用,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都在对军工智能制造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主要体现在智能工厂建设、武器装备生产模式创新、机器人装备制造应用等方面,加速推动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武器装备制造技术融合。

3.1 美国军工智能制造的发展及应用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是全球最大的技术服务跨国公司,在2012年首次提出“工业互联网”理念,通过传感、计算、分析和控制等手段有效提升了设备机群和系统网络的运行效率,降低了使用成本;2014年,通用公司将工业互联网和制造技术融合,提出了智能工厂的建设模式——“卓越工厂”,主要核心理念就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2015年2月和12月、2016年4月和8月通用公司先后在印度、波兰、美国和加拿大建成4家智能工厂,这些智能工厂可实现高度柔性生产,根据不同的需求,在同一工厂的同一生产线制造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不同类型产品。2015年底通用公司退出名为“卓越工厂”的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将设计、制造、供应链、销售、服务等环节集成到一个可拓展的智能系统中,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优化的智能化生产。方案实施后使不同产品生产效率提升20%,生产周期缩短10%~20%,库存降低20%。

美国雷神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导弹制造商,近年来,雷神公司在原有软、硬件基础上,引入机器人、计算机控制、精益生产、柔性制造等先进技术理念,布局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虚拟现实、制造执行系统,稳步向智能工厂迈进。2014年,雷神公司利用导弹装配、集成、测试等技术发展微小卫星制造能力,并启动航天智能工厂建设,在图森工厂部署了柔性生产线。2018年12月,雷神公司智能工厂生产的“SeeMe”微小卫星发射成功。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是美国唯一可以建造核动力航母的造船厂,2014年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利用3D扫描和设计技术建立三维物资库、工艺和原型工具,并在航母CVN-73上进行试验;随后又在航母CVN-79上开展集成数字化造船环境试点建设,构建了1000多个数据包,投放150多个平板电脑移动端。2016年5月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创建集成数字化造船环境,实现无纸化设计、制造,预计第三艘航母CVN-80的建造成本将降低15%。

洛克希德·马丁空间系统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航空、航天、安全和信息技术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军火商和防务承包商,2017年8月,公司投资3.5亿美元建设多尺度卫星柔性制造智能工厂“门廊中心”,2018年7月建设完成,“门廊中心”形成了卫星的敏捷、高效、高精度的多尺寸柔性制造能力,能满足从微小卫星到大型卫星的无纸化、数字化生产,具备同时生产5颗A2100卫星平台或多可微小卫星能力,将测试过程执行时间缩短15%。

3.2 欧洲军工智能制造的发展及应用

德国西门子公司作为欧洲最大的通信设备企业和军工电子生产商,旗下安贝格电子制造工厂是欧洲乃至全球最先进的数字化工厂,是最接近工业4.0雏形的智能工厂,安贝格工厂拥有高度数字化的生产流程,能灵活实现小批量、多批次生产,生产线可靠性达99%,可追溯性达100%,安贝格工厂10多年来工厂人员及厂房规模(1200人左右,10000㎡)均没有太大变化,通过自动化、数字化等先进技术融合,产能提升了8倍。

随着工业4.0的到来,空客公司(Airbus)提出“未来工厂”建设构想,目标是通过先进技术创新,实现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大幅提高产品的制造效率和质量。空客公司通过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出多自由度协同机器人、可穿戴式外骨骼等,能实现飞机装配线的高度自动化;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出人机工程分析工具,大幅推进了飞机生产车间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飞机装备急需零件的快速制造。2016年初公司与航天一网公司在法国图卢兹建设里一条生产线,验证和优化One Web的批量化生产;2017年3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建设卫星制造智能工厂,2018年7月完成主体结构建设,将搭建2条集微小卫星组装、集成、测试为一体的先进智能流水线,每天可生产4颗One Web卫星。

3.3 日本军工智能制造的发展及应用

日本山崎马扎克(Mazak)公司是机床行业的全球领军企业,随着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数字化水平的不断发展,马扎克公司独创DONE IN ONE理念和SMOOTH技术,形成机床制造的Mazak ISMART Factor智能工厂方案,目的是建设高度数字化的、不断进化的智能化工厂,将ERP、MES等系统并入网络中,通过智能加工中心、上下料机、立体仓库、自动工装、自动物流等智能装备,向上层ERP和MES系统传递物联网采集的设备和制造数据,实现底层数据和上层运营管理的互联,形成720无人值守的高柔性化智能工厂,2016年6月~2017年5月,工厂非计划性停机相比2015年减少55%。

牧野机床公司是全球高端铣床和加工中心的领先厂商之一,为了保障机床主轴的加工效率和精度,牧野机床公司的厚木工厂对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工匠精神相融合,配合物料取放、工装供给、工件装夹、搬运、检测等复杂作业,形成了完整的柔性制造生产系统(FMS),并在此基础上,由3台卧式加工中心、1台工业机器人、1个立体仓库组成一条可容纳900多道工序、120多种零件柔性制造生产线;和另一条由6台大型加工中心和5000多种刀具组成的可容纳800道工序和130多种零件的柔性制造生产线,这2调柔性生产线均能连续24小时的多品种、中小批次无人化生产。

日本三菱电机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e-F@ctory”智能工厂解决方案,起初的基本理念是灵活运用FA和IT技术,目的是减少开发、生产、保养等全过程的总成本。通过实践和完善后,“e-F@ctory”构建了IT系统、边缘计算和生产现场的三层架构,形成完整的智能工厂方案。在功能层面,“e-F@ctory”涵盖智能产线设计、可视化、MES应用、SCADA数据采集、质量缺陷分析、设备可维护性分析等技术领域。三菱电机的可儿工厂主要生产电磁开关,引入“机器人组装单元化生产模式”,并应用“e-F@ctory”,实现了自动化在达90%以上的高速自动作业,生产效率提升了30%,运转效率提升了60%,工序数下降了55%,每月的产量在50000以上。

4 智能制造在国内军工行业的发展及应用

我国军工智能工厂的起步滞后于国外发达国家,目前仍处于前期的建设和试验阶段,但随着军工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的逐渐形成,为日后军工智能化工厂的建设与完善奠定一定基础。

4.1 建设军工智能工厂的意义

军工智能工厂的建设,可以实现武器装备的高质量、快速、低成本研制与生产,提高武器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快速响应能力,是满足武器装备快速发展需求的重要抓手,同时也能加速军工制造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是军工制造业实现创新发展与价值创造的重要保障。

4.2 建设军工智能工厂面临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军工智能工厂申报、评审和建设工作。但由于当时军工行业对智能工厂的理念认知不全,概念理解不清,导致我国军工智能化工厂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对智能化工厂认知片面,系统性规划不足。对智能工厂的认知主要集中在产品、装备、生产、管理、服务、研发设计和维修保障等某个环节的智能化改造,信息化与企业业务尚未完全融合,往往会出现众多信息系统整合困难,数据质量差不连贯,数据基础管理水平薄弱等问题。

二是智能工厂的建设规划与企业战略不匹配。智能工厂虽然能帮企业赢得转型成绩、突破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但企业自身应做好市场需求、产品效益和生产质量分析,不能盲目追求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提高品质和效率才是迈向智能化工厂的成功之路。

三是前期军工部投入形成的数字化条件难以支撑智能化工厂的建设。大部分军工企业的装配和检测环节自动化程度仍然较低,自动化与信息化独立建设,数据采集困难,信息化与自动化分离,信息化的数据规范性较差,与管理业务没有充分融合。

4.3 军工智能工厂建设的政策

《中国制造2025》于2015年5月8日正式发布,要把智能制造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2015年~2018年,国家工信部共批准了智能制造试点项目305项;2016年12月,国家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2018年3月,国家工信部正式印发《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管理工作细则》;同年7月,由国家工信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并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版)》。

4.4 军工智能工厂的实施案例

军工制造设计航天、航空、船舶、电子、兵器、核工业六大行业,其产品、生产、工艺、管理及信息化水平均有所不同,因此军工智能化工厂的建设与实施没有统一模板,需要根据军工企业的发展线略、研制情况、产品特点、管理模式、信息化水平和数字化条件等进行定制化的、有针对性的系统性规划和实施。

4.4.1 运载火箭筒体壳段数字化装配生产线

运载火箭筒体壳段构型复杂,可靠性要求高,生产过程涉及工艺、人员、物料、工装、设备等,且任务需求多变,主要以“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为主。在高密度的发射任务下,传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急需制造技术革新,转变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线以生产制造、物流转运、出入库为核心,以数字化信息平台为载体,整合工艺设计与管理、生产计划与调度、质量检测与控制、工装与物料管理等。如图1所示,由单元层、交互层、功能层和集成层构成,通过单元层进行制造执行;通过交互层进行信息反馈与处理和设备的实时状态查询;通过功能层提供生产线的管理与指令下达;通过集成层处理和衔接各个系统的数据和信息。形成生产任务承接与分解、协同工艺设计、动态排产、质量控制为一体的协同工作环境。

6184a50f490a0_html_6e090b355505fe8.gif

图1 筒体数字化装配生产线框架示意图

该生产线涵盖了3个型号、9种产品,共12种结构的助推器筒体壳段。改变生产模式后,新的工艺布局有效改善装配环境和厂房占地面积,产能提高70%,铆接质量和装配公差100%符合设计文件要求,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满足了产品的批产和快速响应需求。

4.4.2 直升机旋翼系统智能工厂

旋翼是直升机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直升机提供主要升力和操控。2015年工信部批准了49个智能工厂试点,昌河飞机工业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开展直升机旋翼系统智能工厂建设。

在现有数控加工、复材桨叶成型、动部件装配及ERP/MES初步集成的基础上,建设前线那单元、应急生产、单件流生产线、柔性制造单元、桨叶成型制造线、装配单元等实体内容,开发制造执行系统和DNC系统、智能仓储与物流控制系统等内容,通过工业互联网和感应元件对各个执行终端进行数据的实时采集,融入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断及精准执行,搭建企业层、车间层及单元层的三层架构工厂,如图所示,实现生产现场自动物流配送及无人调度等。

6184a50f490a0_html_146bfad31de056f6.gif

图2 旋翼系统智能工厂架构

直升机旋翼系统智能工厂在传统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智能处理能力,在计划执行、设备控制、工艺处理、质量分析等过程引入智能决策处理,极大地减轻了人工信息收集、数据统计和状态分析强度。生产系统的设备数控化率达80%以上,设计数字化率达10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圣贤效率抬高20%,生产人力减少20%,产品零部件不良率下降10%,单线批产能力达每年50架。

4.4.3 航空智能生产管控中心建设

中航工业成飞公司系统分析飞机制造业管控特点,结合飞机制造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实践情况,提出航空智能生产管控建设方案,为成飞公司生产和物流精细化、可视化、敏捷化、智能化提供平台,覆盖飞机制造过程的供应链、零件、保障、装配、试飞等环节,实现飞机制造过程的跨区域、跨组织、多视角、多粒度、实时综合集成管理,以支持飞机制造过程的多要素、全专业、全流程管控。

该平台作为企业生产决策的数字化中枢,依托ERP、MES、生产大数据平台、公司级物联网和集成供应链平台,如图所示,由设备层、控制层、车间层、企业层和协同层组成,由智能制造相关标准及数字化、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支撑,以飞机制造系统工程思想为牵引,探索CPS技术、物联网技术、工业大数据等应用,突破飞机结构件只能加工、飞机部断智能装配、集成供应链管控等关键技术;建立跨专业、跨企业和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协同、智能制造平台。

6184a50f490a0_html_e33a9e5d3917724f.gif

图3 成飞生产管控中心业务架构

4.4.4 武汉船用智能生产线建设

武汉船用智能生产线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机电设备制造特点,提出行业内首个数字化车间解决方案,形成“上下打通、左右联动、精准执行、数字孪生”的数字化环境;开发具有刀具磨损检测、实时调整功能和防错纠错的智能加工单元,建立以大型焊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配管控系统。

6184a50f490a0_html_9eb0e052abf09971.gif

图4 PDM系统体系结构

围绕船用产品“设计、采购、制造、试验、服务”全流程,在船舶配套行业形成核心系统个性化、关键设备智能化的研发配套能力,初步实现产品研发设计周期缩短55.94%、关键工序作业效率提高40%、工艺变更处理效率提高70%、产品零部件不良品率降低12%、车间生产能源利用率提高35.2%,全面提高企业的船舶海洋配套产品设计、制造与服务能力。对促进船海机电设备产品持续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总结

为适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发展,以及新军事变革对武器装备发展的需求,我国军工制造业应准确把握现阶段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逐步推进智能制造建设,不断提升国防科技工业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军工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 . 中国智能制造重点领域发展报告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2. 吴伟仁. 军工制造业数字化 [M].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4.

  3. 兰雨晴,余丹. “中国制造2025”与军工集团自主可控体系建设 [J]. 中国科技信息,2015(18):94-95.

  4. 国防科工局协作配套中心. 加速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智能制造”体系化建设 [J]. 国防科技工业,2015(9):44-46.

  5. 祁萌,李晓红. 美、日等军事强国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策略分析 [J]. 国防制造技术,2017(3):6-8.

  6. 周畅. 德国智能工厂-工业4.0的样本 [J]. 宁波经济,2015(1):48-50.

  7. 梅雪松,刘亚东,赵飞. 离散制造型智能工厂及发展趋势 [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8(1):1-5.

  8. 杨春立. 我国智能工厂发展趋势分析 [J]. 中国工业评论,2016(1):56-63.

  9. 李想. 智能工厂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J]. 中国航空报,2018.7.26,第007版.

  10. 黄珊,李晓红. 国外典型军工企业智能工厂建设案例 [J]. 国防制造技术,2017(4):4-8.

  11. 孙红俊、张文杰、张利艳. 美欧先进军工企业航天制造智能化发展分析 [J]. 卫星应用,2019(6):26-31.

  12. 岳军. 数字化工厂的构建 [J]. 电子工艺技术,2017(4):193-196.

  13. 柏隽. 数字化工厂的框架与落地实践 [J]. 中国工业评论,2016(5):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