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5
/ 2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常宁

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水务站 上海 20150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项目。水利工程是具有施工规模大和施工扰动大特点的建筑项目,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无法避免地会对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产生一系列水土问题。近年来,我国工业和建筑等行业的迅速发展,给自然生态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水土流失问题愈加恶劣。为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提高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相关修复技术、理念和意识,传统的施工方式和结构类型难以达到生态环境要求。因此,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中,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水土保持

引言

基于全球工业、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污染也是越来越大。水土流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主要因为地球表面受水力、重力、风力等外应力作用下,对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了破坏和损失,也包括地球表面侵蚀和水的损失。我国由于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多种、复杂,在全球属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国家。水土流水严重时会造成极大的自然灾害,如:污染水质、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要采取生态修复技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避免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促进水利工程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1植被遭到破坏

在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前,相关单位要对工程场地进行现场勘察,然后根据当地地质和环境等因素针对性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进行地基建设。水利工程的地基建设和施工机械设备的作业都会对场地及周边地区的植被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区域内土地被构筑物、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的长久挤压,导致该地区的土壤弱化,水土保持性能降低,严重影响植被的生长。地面上的植被能够起到防风固沙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其破坏后会对地域内自然环境和地基稳定性产生损害。在地基挖掘施工中,为避免地表被破坏,需要选择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加固地基。不然出现暴雨天气时,雨水冲刷地表泥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效率,也会使泥水冲入河流造成水污染,甚至是给区域内建筑物造成安全隐患。

1.2施工的临时性占地

水利工程是一项具有大规模和耗时久等特点的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大量的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需要在场地周边搭建一定规模的临时住所和仓库,用于施工人员的休息和机械设备的管理。在搭建临时场所时,占用地和运输道路均会对该地区土地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施工人员拆除临时建筑后,要对占用区域采用生态修复手段做好土地加固处理,恢复水土生态平衡,避免在暴雨等恶劣天气情况下造成水土流失。

1.3水利工程设计多样化

水利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和环节较多的工程项目,在设计工程项目过程中,会涉及发电、防洪、农业灌溉、生活和工业用水等诸多方面。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会出现多样化的水土生态遭到破坏问题,不同原因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会使土地所受的重力作用和水利作用也不相同。所以,土地流失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处理,会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发展。

2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2.1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加上近年来人类对大自然的严重破坏,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自然生态的建设。因此,在开发建设各类工程建筑时,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落实工作。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中也不例外,建筑工程对所占场地及周边区域的环境损害是必然现象,需要相关施工单位注重生态修复理念,掌握必要生态修复技术手段,针对性的解决水土破坏的各类问题,以此实现绿色环保型工程。在水利工程施工前,首先需要对施工区域做好勘察工作,了解场地及周边环境的进行详细分析,然后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水利工程实际施工时,需要完善监工效用,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方案和要求进行工作,保证工程质量和生态修复要求;在水利工程竣工阶段,要做好施工现场及周边区域的清理和必要处理工作,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2做好表层种植土的保护工作

在自然环境中,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地资源,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区域内土壤的保护与修复是整个生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生态修复工作的质量。在水利工程实际施工中,如果还保持老旧思想观念,必然使土地上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对地表土壤资源营养度造成损害,即使竣工回填后也无济于事,造成区域内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土壤保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是防止区域内水土流失现象发生的有效措施,需要相关单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土壤保护和后期修复方案,以此减少建筑垃圾对植被的损害。

2.3合理制定修复方案

我国的人口数量位于世界第一,领土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人们对于水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每个地区的水资源却分配不匀。要想实现水资源合理分配,是需要建设大量的水利工程提供服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日益壮大,随之带来的会产生一些水土流失问题,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问题也是有所差异。所以,水土流失的预防和修复工作是需要根据场地区域内特征进行合理分析,因地制宜的做好策略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方案,以保证绿色工程的创建及施工效率。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中,需要相关人员参考以往经验,并学习先进技术手段,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将合理的科学技术融入实际修复工作中,以保证生态修复方案达到理想效果。另外,在生态修复过程中,要做好植被保护工作和后续种植工作,充分做好修复工作以保证区域内生态系统的长久稳定运行,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

2.4构建完善的水土保持监管制度

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际工作中,为保障修复措施发挥最大效果,需要相关单位制定水土环境监管制度,监管人员严格执行自身职能。在实际工作中,监管人员需要对水域进行相关检测工作,构建完善的监测体系。另外,为保障水土保持监管制度的有效落实,需要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这样可以加快监督体系平台的构建和后续工作效率的提升。

2.5调整施工管理模式

水利工程建设需要选择在临近水源的地域,我国自然环境相对复杂,各水域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在水利工程建设后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需要相关单位合理调整施工管理模式,结合生态修复技术的有效措施避免水土流失,并严格按照相关施工管理方针政策执行。水土流失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水利工程的后期运营效益也会产生极大不利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施工效率,还会对自然环境生态平衡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需要相关施工单位转变传统管理模式,根据区域情况特点制定针对性的生态修复方案,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合理运用生态修复技术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充分发挥土地自然修复能力。

参考文献

[1]蒋文健.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土保持工程的应用分析[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21,4(04):64-66.

[2]王录仁.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生态修复技术应用[J].农村实用技术,2021(07):135-136.

[3]史文龙.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J].清洗世界,2021,37(06):77-78.

[4]黄桂云,张国禹,吴笛.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