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情境式教学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5
/ 2

基于小学数学情境式教学的研究

周铭

武汉市育才怡康小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

氛,还能够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促使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基于此,下文将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小学数学情境式教学策略,希望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式教学;策略


1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定义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是指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对图像进行展示,并结合语言的描绘和音乐伴奏等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实质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时,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就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课堂情境。这种教学方法不仅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还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特色,能够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使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活跃、和谐,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探究和掌握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 情境教学法的独特优势

2.1 学生优势

小学生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容易被有趣的东西吸引注意力,从而激发出无穷的兴趣。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乐于配合教师教学,利用情境教学能够有效地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情境教学法能够通过图形变化,在视觉、听觉上刺激学生,加深学生印象,从而加深学习记忆,提高教学效率。

2.2 学科优势

数学虽然是一门理论性质的学科,但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普遍相对简单,且有现实依据,因此情境教学组织相对简单。利用多媒体,也可以快速构建数学模型,代入情境,便于学生理解。数学还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操作情境,可以让学生快速上手,在脑海中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快速抓住学习重点和难点。

3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学情境中进行的,并且在新课改以来,教师虽然将情境作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但教师对情境理解不到位以及对形式的过度追求,使得情境出现低效的现象。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主要存在几个问题:其一,情境缺乏目的性。主要体现了教师在构建情境的过程中缺乏了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导致教学活动偏离实际教学内容,产生教学活动的“低效能”。其二,情境设计缺乏思维性以及挑战性,使得学生无法与外界环境建立有效联结,这样的情境也是无效益的。除此之外,教师所创设的情境缺乏生活性,尤其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初步建立生活观念,对熟悉的事物容易产生情感层面的共鸣,而部分教师在构建情境时常常忽视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把握,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低效用”。可见,作为教师而言,应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构建教学情境,使情境真正发挥实际作用。

4 小学数学情境式教学策略分析

4.1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结合视觉和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将视听结合,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图形变换、声形结合,能够让学生快速把握要点,掌握难点,形成深刻记忆。如在讲解“三视图”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变化,展示不同角度的几何图形,再利用动画演示,将三视图合为一个完整的几何图形。例如,教师可以引导提问:“生活中有一样东西,正面看是矩形、从上面看是圆形,从侧面看是三角形,你知道是什么东西么吗?”同时,在多媒体上展示三视图的图形,让学生在脑海中构思然后抢答,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变换,将3D模型展示出来,并提示学生:“这种几何体在生活中可以是牙膏、洗面奶的容器。”

4.2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生活跃好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个性化特征,为小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大限度地点燃小学生的热情。并通过游戏情境的设置,提升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上下、左右和前后方位词。教师创设了主题为“立体图形搭建”的指令游戏活动,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件演示,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小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立体图形搭建游戏的乐趣,并在课件观察学习中了解游戏规则,明确本次游戏活动的要求。当学生听到教师发出的指令后,尝试搭建立体图形,并在小组合作模式下进行探究。教师根据学生当前探究的结果进行随堂测验,引导学生观察立体图形,并设问:“从上面观察图形是什么形状?从侧面观察到的形状是?”。教师发现小学生积极性高涨,主动参与随堂测试中,有利于小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4.3 创设生活情境,促进思考

生活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将有效的教学情境从生活出发引入到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生活中洋溢的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在熟悉的感觉中找到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以及在相应的情境中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数学意识、强化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思考。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实际测量和确定位置”相关知识时,首先,将学生经常使用的物品带入到课堂中,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两个物体之间的长度是多少,这种操作模式能够将原本教材中抽象的距离概念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然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测量一下1米是有多远?10米有多远?1千米又是多远?但是在测量时注意不必用尺子逐一测量,而是可以用跨步、走路、跑步等等多种方式测量,观察单位长度,体会不同单位长度之间的差异。

4.4 在提问中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对教学情境进行合理创设。通常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往往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只有有趣的问题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其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对教师而言,提问是一门学问。教师设置的问题既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也就是说要难度适中,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因为简单的问题无法激发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的兴趣,而太难的问题又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提问的精髓,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中。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有效培养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情趣。教师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情境、问题情境等多样化教学场景,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数学学科中的奥秘,并在实践学习中受益匪浅,还大大增强了小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将情境教学法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于影.小学数学情境式教学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252-253.

[2]郭伟.优化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措施探讨[J].新课程(上),2019(04):122.

[3]杨艳侠.浅析小学数学情境式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