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城市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5
/ 2

基于智慧城市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戴少峰

身份证号码: 3625311977****0056

摘要:智慧城市作为一种基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慧等新兴技术所构建城市管理平台,其不仅集社交网络、智慧搜索、智慧分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还能够在相关功能的支持下,实现对城市信息全面感知、分析及利用,综合提高城市管理成效。测绘地理信息作为智慧城市数据信息的重要组成内容,如物联网构建、空间地质表示等诸多方面工作均需要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作为支持,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地区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模式仍然相对传统,不能够有效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必须要进行针对性转变。

关键词:智慧城市;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模式

1新时期对测绘城市地理位置信息的基本要求

1.1智慧城市的内涵

目前实现智能的城市响应已经出现了保护环境、人民健康生活以及公共安全等多种社会需求,给现代人们生活提供了更高的公共生活服务质量。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下,我国率先进行了传统数字智能城市的整体建设,而虚拟智能数字城市建设是更先进于传统数字智能城市的整体建设设计理念,它就是能够有效地结合传统数字智能城市与虚拟现实数字城市,将数字城市整体运行发展过程中每点上的人和周围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一种实时和自动的视觉感知,控制和管理这些海量而复杂的信息是应用云计算来完成的,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要求。

1.2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方向的转变

在我国促进智慧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智慧城市的基础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从内部向外推动促进我国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面对着当前智慧城市紧缺的自然土地、水等各种自然资源,以及已经遭到火灾严重破坏和重度污染的城市环境和自然生态、拥堵的轨道交通等逐渐严重的现代城市发展问题,智能化智慧城市可以促使城市的生产运营向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持续进行。

2基于指挥城市背景的测绘地理服务模式存在的不足

2.1项目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智慧城市建设需要

现阶段主要通过卫星系统、遥感技术等获取地理数据,通过项目形式开展生产作业,工作人员分工序、分专业,根据工艺流程采集地理数据,也就是生产标准数据,此种形态采集的数据有限,主要通过数据库形式进行保存。虽然,现阶段基础地理数据具有较高的更新周期,然而主要提供例数信息服务。将数据采集作为中心,将项目作为管理单元,主要采用层级管理模式,无法保证不同项目地理数据的通用性与一致性,例如,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等由于采集标准不同,所以无法进行融合,与指挥管理要求存在一定差异。

2.2标准体系无法适应智慧城市要求

当前,主要内容通过对象信息的客观几何描述以及图形表达为前提构建标准体系,在附加属性收集以及描述方面略显不足,就是对图形信息更加关注。但是要想满足万物互联要求应该向整理数据“智慧化”发展,面向对象进行数据收集与描述,不仅需要了解物体外表形态,同时需要了解其具体类型。所以,基础信息的时效、结构、种类等与智能服务需求存在差异。另外,因为网络的快速发展与广泛普及,使得地理信息采集、可视化表达等均需要和网络、智能传感器相连接,通过移动终端开展地理信息采集工作变得更加普遍。同时,现阶段在个人地理与移动终端信息采集工作并未纳入到标准体系,地理信息系统架构和云服务在实施要求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应该重新定义地理数据可视化、系统架构与要素编码等标准。

2.3“有什么,提供什么”服务模式无法满足智慧城市发展

当前,地理信息服务主要是以“有什么即提供什么”理念进行构建,产品形式主要以DOM,DRG,DLG,DEM等为主,按照设定的周期时间对基础信息进行更新,通过地理的空间框架支撑数据,服务接口主要为公共服务系统,以有限、标准化、规则化的数据结构系统支撑运营,无法满足智能城市中“按需服务”的要求。

2.4人才结构无法满足发展要求

当前,人才结构主要以服务测绘、生产地理信息产品为前提进行构建,测绘地理信息专业人才是人才结构主要构成部分,而统计、网络、计算、经济、人文、地理学以及其他方面人才较少。智慧城市中涉及到的专业领域较多,因此所需要的人才应该多样化、多领域。要想保证地理信息实现智能化服务,应该根据相关基本专业知识与地理学知识,充分挖掘和地理位置信息相关的数据,进而充分保证服务全面性,所以当前人才结构无法充分满足发展需求。

3基于智慧城市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模式转变及发展建议

3.1采用“一测多用”模式

通常情况下,测绘单位在开展测绘作业时大多会采用“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顺序进行,并在测绘过程中,对于城市中存在的点状、线状以及面状的地物均需要进行独立采集,并且由于数据采集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存在一定差异,最终所采集的数字线划图、数字高层模型、数字正射影像、数字栅格图之间也将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智慧城市的特性,其需要测绘单位能够做到对同一区域的短时间快速数据采集,并且所采集的数据信息能够运用到多种测绘城市生产过程中,达成“一测多用”的效果。

3.2多元数据相互融合

测绘地理信息作为智慧城市数据信息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在具体应用不仅需要与其他智慧城市信息相互融合,而且由于数据信息采集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的差异,其最终所收集的数据信息也将会面临着来源、时相、精度等多元数据融合问题。针对此种情况,测绘单位不仅需要具备以时间、空间维度为基础,时相多种测绘城市、地物信息和连续或离散事件信息的相互融合能力,还需要具有将各类信息根据时间、空间进行整合,并将相关数据信息灵活运用到智慧城市中的能力。以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较为突出的地籍权属调查工作为例,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如今城市地籍权属登记资料也开始推行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并建设有相应的信息数据库。在实际地籍权属登记过程中,测绘单位可以将城市测绘地理信息与地籍权属登记信息相结合,进而为城市地籍权属登记工作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空间地理、时间变动信息支持,进而促使城市地籍权属变更关系更为明确、具体,提高地籍权属登记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3加强测绘单位间合作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测绘单位也将会同自然环境变化监测、建筑工程施工等其他业务单位进行合作。在同自然环境变化监测单位合作过程中,测绘单位可以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等测绘技术手段来辅助自然环境变化监测单位获取各地区各类自然保护相关数据信息,为环境污染治理提高重要支持;在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合作方面,测绘单位可以将自身的数据与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BIM模型库相结合,进而通过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来更为精准地获取建筑模型数据信息,对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提供更为完善、精准的信息补充。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智慧城市建设为研究基点,将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模型转变成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了服务模型的优化与设计。在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认为掌握测绘地理信息质量是关键,相关科学和技术是媒介,地理“事件”是导引,信息系统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是目标,结合现代先进的科学和技术,增强对地理信息的挖掘深度,不断地进行测绘信息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满足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覃永兵.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7,(17):45.

[2]雷江涛.基于智慧城市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模式探索[J].中国科技投资,2019,(1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