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下水引发地质灾害的效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5
/ 2

浅析地下水引发地质灾害的效应

杜小伟 蒋磊

陕西联聚科技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21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水文地质在地质灾害中具有重要地位,提升对水文地质的研究力度能够有效帮助人们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前进行一定的预测,提升人们面对自然灾害过程中的前瞻性和先导性,在灾害发生之前能够进行一定的预测和预防,有效进行准备,规避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本文中将具体分析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并且根据研究的成果提出相对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地下水;地质灾害;效应

引言

我国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地壳活动较为频繁的西南地区,由于该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分界线,地质活动较为复杂,高山、大河镶嵌其中,是全球地质灾害的集中发生地之一。而这一地区也是我国水能、矿产资源的主要集中地,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工程对于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加强了对地下水的治理工作。受到印度洋暖流的影响,我国西南地区的地下水含量丰富,在为我国西南地区带来充足的水资源的同时,也成为引发各种地质灾害的罪魁祸首。地下水还成为了地质工作勘察、评价以及预测中的重要参考指标。因此,探讨地下水致灾作用的基本类型,对大型顺层滑坡中地下水的“水垫-楔裂”效应进行分析,能够对我国地质灾害的防控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1地下水资源的概念

地下水资源是指在特定时间内能够提供给人类使用且水量能够逐渐恢复的淡水资源。地下水资源作为全球水资源的组成部分,是人们生产生活所依赖的重要资源。与地表水资源相比,地下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更为广泛和均匀;在时间上可以实现自我调节,是一个动态稳定的天然水库;从水质方面来说更为优越,温度恒定且不容易受到污染,但是在被污染之后治理的难度也比较大。在采用地下水资源的时候,某一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开采量不能超过补给量,这样才能维持动态平衡。与此同时,对地下水资源不合理的开采可能造成滑坡、地面沉降、岩溶塌陷、软土变形等地质问题,造成环境损害,或者引发海水入侵,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在允许使用的范围内,采用合理的手段开采地下水资源是十分重要的。

2地下水引发地质灾害的效应

2.1事先预防,充分治理

很多地质灾害都是因为水文地质因素引发,这跟预防控制水文地质不及时有很大的关系,缺乏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在现阶段,地质灾害的发生已经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于我国的地质灾害频发地区来说,要结合当地的水文特点制定相应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应急管理措施。实施全天候不间断的监控与监测,运用有效的监测系统来把控地下水运动的变化状况,一旦监测发现异常状况就要提醒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地质灾害抗灾指挥工作中,要能够引导群众加大防范意识,意识到地质灾害的危害性,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应急反应。特别是在汛期来临之际,跟踪监测地下水位,一旦发现水流量超标就要调控水流速度和方向,减少因为地下水运动出现的地质破坏现象。

2.2合理开采和使用自然资源

我国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并且我国具备众多农业生产的地区,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地下水资源对农业灌溉十分重要。但是过度使用和开采会造成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短缺,影响水文地质。不仅仅是水资源应当合理使用,人类社会中对资源的开采均应当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关部门应针对资源开采做出一定的标准和惩处措施,严格控制资源的利用,保证区域内的水文地质不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当人类社会中对资源的开采量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应当进行适当的补救措施,对地下空间进行合理填补,注入人工湖。尽最大可能保证水文地质不受影响,降低水文地质的改变情况,减少因为地质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减少对人们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影响。适当开采资源是具有一定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的行为,但是盲目开采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的现象。因此,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同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和整合方式,降低资源开采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促进我国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3沿海地区

在沿海地区,地下淡水资源被过度开采,造成海水入侵、水质恶化,也是一种重要的地质灾害。通常来说沿海地区淡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与海水本来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关系。当地下水枯竭时,淡水资源的水头压力人为大幅度下降。一旦失去平衡,海水就会侵蚀陆地,给陆地带来损失。因此,为了解沿海地区地下水的分布状况、水质条件,对地下水的分布状况进行勘测十分重要。地下海水水位对地壳的应力变化很敏感,对异常水位进行分析,特别是对短期地震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地震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长期以来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种变化不仅离震中有几百公里远,而且离震中有几千公里远。海岸带水质预报对国内外大震级的远震具有良好的地震反射能力。在勘探设备稳定运行过程中,通过分析和总结各种干扰对曲线毛刺和不平滑的影响,以及分析和总结各种干扰对观测数据的影响,可能会受到曲线某一特定周期的步骤所反映的变形以及人为因素或环境因素的干扰,必须更快地发现造成干扰的原因,消除干扰因素,提高地震前兆异常数据的质量,准确的确定异常才能为地震前兆异常提供必要的保证。这种技术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害。

2.4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实时地检测

相关单位对水文地质以及地下水进行保护时,一定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工作的力度,实现对水文地质情况的实时检测,这样出现问题时,相关工作人员就可以迅速地采取补救措施,避免较大地质灾害的出现。比如说,我国某些城市会有连雨季节,在雨水较多的时候,相关单位就要全天候地对地下水位线进行检测,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这样才能避免地质灾害造成过大的损失。相关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制度,然后在实际的水文保护工作中严格地遵守该制度,确保监督管理能够全面地覆盖每一项工作。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监督管理并不仅仅是针对水文地质保护工作本身,监管人员也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工作人员在履行自身职责的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规范,这样才可以全方位地提升水文地质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那么地质灾害就可以得到有效地防治。

2.5紧急处理水文地质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

一旦出现地质灾害,要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地质灾害可能产生的影响,尽可能的缩小影响范围。地质灾害不同,采取的应急处理方案也是有所不同。地质灾害处理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确保人员的安全之后再进行财物救治。比如,在出现岩溶塌陷或者砂土液化问题的时候,可以采取加固模式,避免塌陷持续出现。在出现地面沉降与变形的问题的时候,就要先看路面的交通安全性,设置醒目的警示牌进行交通管制,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结语

地下水在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上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地下较为活跃的元素之一,对地质结构的改变以及地质的变迁起到重要作用。地下水的作用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同时还受自身水文结构和地质结构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预测较为复杂。除了通过勘察地下水的水流环境之外,还需要对地下水的突发性进行不确定性讲解,从而能够通过更加有效的方式对地质体进行事前充分勘察,从而使灾害的发生能够提前预知,通过更加有效的方式使灾害的处理工作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黄润秋,徐则民,许模.地下水的致灾效应及异常地下水流诱发地质灾害[J].地球与环境,2016,33(3)

[2]胡忠全,施方琳.地下水的变化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地球,2015,10:340

[3]王吉易,宋贯一,曹志成,等.地下水诱发的浅层前兆异常及其机理与有关的地震预报问题(3)[J].华北地震科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