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文化”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校本课程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7
/ 3

“中草药文化” 与劳动教育融合的 校本课程实践研究

任文亚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

新冠疫情下,中医药发挥了巨大功效,为了让高中学生浸润中医药文化,感受中医药魅力,并在中草药栽培种植、标本制作、香囊制作等系列劳动实践中激活心智,强健身心,我校积极开发实施“中草药文化”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校本课程,尝试在“中医药文化”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高中学生全面、有个性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为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中草药文化 劳动教育 融合教育 校本课程


1、课程背景

1.1中草药校本课程开发历程

我校生物教研组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在校本课程活动实践开展中草药研究。为了保护药用植物的多样性,老师带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到本地山区进行中草药的采集鉴定和标本制作,借此了解野生中草药面临的环境因素,探索其保护利用和开发的方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校建成本区域中草药标本室和植物标本室,相关校本课程也汇编成册。

1.2新时代的中草药校本课程

中央深改委《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都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坚持五育并举,要以劳动教育为先等思想。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中医药深度介入,全程救治,在不同阶段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人认可和接受,教育部也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了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李亚婵就强调,中医中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在国家已经把中医药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青少年是传承发展中医药的后备力量,抓好中医药文化在下一代的的传播与传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我校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视域下“中草药文化”课程群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系列,并通过专家论证,确立为市级前瞻性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我们生物教研组开发实施的《我们的中医药》校本课程是融合教育系列的主导课程之一。

2、课程目标

总目标:让学生领会中医药内涵,浸润中医药文化,感受中医药魅力,并在劳动实践中激活心智,健全体魄,促进身心共同发展,为文化课的学习提供动力和保障,为促进学生、家长、社区和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1高一第一学期学段目标:

1)了解新冠疫情下中医药的重要作用

2)能够通过视频、课件、教材,了解中医药发展历史

3)激发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

2.2高一第二学期学段目标:

1)了解中医基础理论,如阴阳学说,天人相应学说,病因学说,培养健康理念

2)通过探索节气节日民俗活动中的中医药元素,了解身边的中医药知识,顺时养生

3)了解中医药文化,尝试学科渗透,助力文化课的学习


3、课程内容

3.1课程对象与授课方式

本课程主要针对高一学生,上课地点:各班级教室,中医药生化实验室,中草药园。每2周一次校本课,教学过程采用课堂讲授,视频播放,中草药园劳动实践,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3.2课程教学主题、内容

1)第一学期主题:中医药历史溯源,校本教材内容包括各时期的中医药发展和名医大家事迹的介绍,多媒体视频的观看地址,课后习题,参考文献。

2)第一学期课程活动内容(选择性必修):

①了解新冠疫情下中医药发挥的巨大作用

②从上古---周代,讨论中医药起源,艾灸针砭起源,了解伏羲,神农,伊尹

③春秋---秦汉时期(前770--280)---医学理论的形成时期

了解名医--扁鹊,张仲景,华佗,了解两部著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④理解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氛围对中医药的影响,并了解隋唐时代的三部医学代表作,认识急救圣手—葛洪和药王孙思邈

⑤了解宋金元时期中医药发展的主要成果,知道金元四大家及各自理论

⑥了解明清中医药发展的异同,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⑦近现代中医学的发展和问题

3)第二学期主题: 节气养生,顺时养生,结合季节、节气、节日民俗,挖掘身边的中医药元素

4)第二学期课程活动内容(选择性必修):

①重阳节:重阳赏菊,茱萸为配,药食同源,强身健体,登高望远,以防七情致病

②中秋节:中秋传说,润燥养肺的食疗,春捂秋冻防感冒

③冬至:冬至进补的宜忌,祭祀祭祖,九九梅花消寒图

④春节:桃符屠苏,恭贺新春,阳气始生,春寒仍重

⑤二月二:二月二龙抬头揭示的中国传统天文历法

⑥清明:祭祖,戴柳,祓禊,品尝艾草团子

⑦端午:了解端午习俗,品尝自制艾草茶,制作端午香囊

3.3其它自主选修内容

1)《药食同源》:了解身边的各种花、果、香料、种子,药膳制作应用,药酒的各种功效。

2)中医药文化相关知识:包括让学生了解各种中药名称来源故事,中医药对联,成语,诗词,地名等等。

3)学习了解中医非药物疗法:包括针刺,艾灸,刮痧,按摩导引等等(邀请专家指导)。

4)中草药专题研究:以一种中药如艾草为主题,按照节气和采收时间定制课程,用艾草充满学生的校园生活(吃穿住行),让学生知艾用艾爱上艾,并初步了解艾灸这个中医六艺,一窥中医药文化的奥妙,还能建立正确的健康理念,主要工作包括:

①每年春天对野艾进行移栽,等艾草生长到15公分左右的时候就能进行定植。

②清明时分采收艾叶,榨汁,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入蒸锅,青团可以同学间品尝也可以带给家长。

③端午节中午12点前采摘全株,和菖蒲绑在一起,挂于门框以“辟邪” (时气)

④剩余的艾草晒干,每天及时翻转,晒干后放置于阴凉角落储存,记录贴标签

⑤九月份开学时对空置的宿舍,用干艾草放在不锈钢盆里点燃,以驱除湿气和蚊虫

⑥艾叶防瘟疫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可以利用之前储存的艾叶制作防疫香囊(配伍芳香化湿的中药),端午节加入雄黄做成驱邪香囊

⑦干艾叶可以烧水泡脚,洗澡,祛除寒气,解除疲劳,对皮肤发痒很有效

⑧邀请横山医院中医康复科中医师给同学们演示艾灸的基本操作和对学生常见的感冒、腹泻等症状的对症处理,在医生指导下制作艾绒和艾条,艾灸神阙,中脘等保健穴位。

3.4中草药实践基地的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1)学习常见本地中草药知识并上山识药采药

2)、田间劳动实践,包括除草,松土,灌溉,采收

3)学习制作中草药标本、中草药香囊等

4)制作中草药文化宣传册,布置展览园等。

4、课程实施的策略、原则与反思

1) 明确校本课程目标,树立全新开发理念

在我国,中医是中华民族自羲黄时代创立并一直延续至今的医学体系:中医药文化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防治疾病的实践中创造的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中医折射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智慧之光 [1]。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但对于高中生来说,切入点应该是实用,让学生了解中医药对身体的益处,对心理健康的益处,对学习生活的益处,甚至对完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益处,这是校本课程的直接目标。许多学生仅停留在“中医很神奇或中医很有意思”的感性认识阶段,通过中医药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因为以中医药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如同中国人的“根”和“魂”,为中国人的成长提供源动力;通过中医药校本课程培养懂得中医、认同中医的人,用中医思维指导人生,天人合一,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

如果只在课堂上学习中医药知识,终究是纸上谈兵,要想深刻理解中医药文化,最终还是要在实践中学习,所以我校开辟中草药园实践基地,包括中草药种植园,中医药生化实验室,中草药标本室,中医药展览馆等。

拓展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创新课程教学形式:结合课堂教学,校本课程还包含了各种类型的劳动实践活动,比如种植园的田间管理包括松土、移栽、浇水、收割,还有植物标本的制作,以及各种民俗活动比如制作艾草青团,制作端午香囊,制作艾草茶等。以中医药入魂,以劳育为魄,尝试在中医药知识的传输中融合劳动教育,既能知行合一出成果,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又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劳动创新能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可以传播正确的饮食生活习惯,护航学生身心健康 助力文化知识学习,让中国的青年一代知中医、用中医、信中医,构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1. 健全开发合作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校本课程是学校的名片,需要学校从领导到后勤的全方位协助。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学校、师生、社区、家庭共同参与的综合活动,需要各方广泛的合作协调。

在学校的组织下,可以让不同学科的教师互相沟通分享,努力实现学科交叉和融合教育,如语文老师开讲座课,讲述关于中草药的诗句或了解红楼梦等名著中的中草药,化学老师给同学们演示如何提炼中草药有效成分,地理老师在中草药园实地检测土壤和水文数据,美术老师可以教学生如何形象的描绘中草药,生物老师研究艾草种群密度以探索最佳种植条件,还可以把微生物培养和中草药炮制中的发酵联系起来。还可以由学校和社区的中药店和中医诊所合作开发中药炮制课程,和中医非药物疗法课程法如艾灸、刮痧、针刺、按摩等。通过拓展校本课程开发途径,让中医药实践基地成为学科融合的试验田,成为新课程改革的试验田,成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试验田。

在实践中为了不断充实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课程融合程度,提升融合教育品质,提高融合教育成果,有必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首先是本课程专业性实践性强,对授课老师的中医水平要求较高,需要加大对授课教师的中医知识的培训力度,这也离不开与社区、家庭、社会的共通合作。 其次是本课程属于多学科融合教育,需要全体教师增强自身教科研能力,通过跨学科教学,帮助教师开阔视野,碰撞思维的火花,助力教师专业发展3 需要学校提供强大的组织和经费、场地、教材、网络等资源保障。

3)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确定课程的重点是有意思、有内容还是有益处。相比如初小阶段的学生,激发兴趣是最重要的,但高中阶段的学生还需要考虑课程对其学业规划和未来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另外,结合地区和学校地理和历史特点,发挥本地资源的优势,做出自己特色亮点,是本课程追求的目标。我校的校本课程充分发掘本地区的乡土资源,比如让学生深入了解江南孟河医派的传奇故事,传承地方特色文化,让学生认同家乡,认同中医,提升市民素质,增强自信;依靠本地区的山地植被资源,组织学生上山采摘野生中草药,实地感受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依靠高校和教科研资源,举办各种讲座,吸引各路人才,给课程出谋划策。通过特色校本课程,努力使乡村学校办出特色,办成品牌,从而实现学校教育高品质发展。

5、课程资源和评价

5.1文本资源包括校本教材《我们的中医药》,经典书籍《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其他资源包括中草药园实践基地,中药店,横山桥中医科的中医师等。

5.2 对授课教师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备课笔记、对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对相关教师进行考核,并计入业务档案。

5.3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学生短期和长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培养,更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渗透中医思维,把健康的养生观念从学校扩散到家庭社区。所以对中医课的评价是长期的持久的终身的。

教师除了查阅教材上的课后习题完成情况,还可以采用论述的形式,让学生写出本次活动中的感想感受和建议,也让其全面反思、评价整个活动过程。还可以举行成果展示,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激发学习动力。

5.4问卷调查:利用微信小程序和问卷app进行问卷调查,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调查家长对中医药校本课程的想法和建议。

6、总结与思考

经过一学年的校本课程,学生和家长对课程效果称赞有加,学生获得了比较丰富的中医常识,学会了利用厨房食材及常见中草药处理日常风寒感冒、扭伤头疼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初步掌握了简单的中草药种植、栽培、管理等相关劳动技能。丰富多彩的融合教学开拓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而劳动实践强健身体,充实心灵。

参与课程教学的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改进了教学方式,“以人为本,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师生关系明显改善。中医药校本课程努力在传播中医药文化过程中融入学科交叉,贯彻落实“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教育理念,为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劳动型、创新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忠华.地方特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以桐庐县城关中学“桐君中医药文化”校本课程

开发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2009.DOI:10.7666/d.y1549765.

  1. 半夏.我爱本草[M].广州.花城出版社,2020.03

  2. 朱建平.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