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院所人才激励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7
/ 2

农业科研院所人才激励对策研究

王云锋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也飞速发展。农业管理部门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并指出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着重将农业发展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工作中,并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而此种情况下,积极培养和吸纳更多的人才成为了农业科研院所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以此提升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农业科研院所人才激励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实际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人才激励


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中的相关技术也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广大农业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应用新技术可以开展高质量的农业生产工作。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国出台了很多农业人才激励政策,但依旧存在着农业科技人才短缺的问题,未来需要站在实际角度找到解决的策略。在此种背景下,需要农业科研院积极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人才,并对人才实施激励,以此保证农业科技的基础性地位。

一、人才激励相关概述

激励的要素主要包括需求、目标、动机这三个要素。激励作为一种通过精神、物质产生的刺激,让人们产生内在的的动力,进而朝着预期的目标努力的一系列心理活动[1]。激励机制主要是指激励科技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性以及成就感。通过外在设计等形式,创立合理的分配形式,让人积极参与,进而追求更多的组织效益[2]

二、农业科研院所人才激励作用

科技人员的规模以及素养作为衡量农业科研院所的竞争力以及潜力,且激励将直接关系到人才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有效的人才激励措施,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前往工作,进而提升工作绩效的的动力[3]。对人才进行合理的激励,还能提升组织团队的凝聚力,显著提升农业科研院所实际能力,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三、农业科研院所人才激励对策

(一)建立市场化的人才项目激励机制

农业科研院所人才具有较高的素质、独立自主性、富有创新性和较高流动性[4]。随着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化的趋势。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使用传统的人才激励策略无法具有较高的效果,农业科技人才激励、创新工作也需要全新的策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当前人才发展趋势和人才成长特点有全新的认识,建立市场化的人才项目综合激励机制,并将其作为促进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抓手。同时,结合农业科研院所的特点展开一系列创新工作,促使社会化服务项目逐渐丰富[5]。通过丰富社会化服务项目,促使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到农业科研院所人才激励技术的推广以及创新工作,全面推动我国的人才激励制度发展。

与此同时,在实施项目过程中还需合理使用专项基金,并积极改进、推广更加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以绩效工资为核心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健全鼓励创新创造,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奖励机制;健全人才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国家、社会和单位相结合的人才保障体系;健全住房、医疗保健、文体活动等多样化人才福利制度。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需要对现行的考核评价机制进行优化,从“以考核为中心”逐步向“以发展为中心”转换对绩效工资改革,将绩效与收入挂钩,逐步打破“大锅饭”的现象,提高科研奖励的力度,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激发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绩效工资改革的基础上,建立科技产出与科研经费相挂钩的评价体系、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评价机制,提高投入和产出效益,实现促进科研发展为主,科研管理为主的考核机制。

此外,探索创新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分类考核评价制度。在创新绩效考核机制方面,在德才兼备和工作业绩的基础上,综合短期、中期考核以及聘期考核,量化考核为主、定性考核为辅的考评体系,将考核结果与奖惩直接挂钩,不能只提考核不提奖惩,要将考核结果落到实实在在的地方推行分类考核评价制度,遵循差别激励的原则,构建适合不同工作类型、不同岗位的科学评价体系和人才评价标准。

(三)建立完善良好的科研意识形态环境

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活动中产生的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符的创新精神及其表现形式是农业科研院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6]。处于全新的时代背景中,农业科研院所具有的文化氛围、科研人员具有的责任意识都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意识形态的发展影响着农业科研院所的社会效益。同时农业科研院所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影响人才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我国农业科研院所意识形态与实际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农业科研人员研究动力不强,主观能动性欠缺;科研上自主创新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研究投入少,科研经费收支繁杂,科技体制改革遗留问题多,各项政策落实时效性低等情况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良好农业科研意识形态环境的形成。因此,要积极构建自由、平等、开放、包容、和谐的创新环境,和自由和谐的学术创新氛围,使农业科研人员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当今人才争夺更加剧烈的社会,相关管理者需改变自身的科研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加强顶层设计,创建更多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同时,农业科研院所还需积极鼓励科技创新,宽容对待研究失败的科研人员,促使人才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农业科研院只有积极鼓励人才,才能推动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农业的发展,为我国农业创造更好发展的道路,推动农业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金雪婷,赵闰,肖体琼,等. 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激励机制研究——以某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为例[J].中国农业发展化学报,2020,41(03):231-236.

[2]石研研,赵闰,张晓泉,等.现代农业科研院所人才激励与评价机制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2):343-346.

[3]欧阳欢,方骥贤,唐冰,常偲偲,詹小康,陈峡汀,白菊仙.创新农业科研院所人才激励机制探讨——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04):1-4.

[4]张晓泉,赵闰,沈孚,等.科研人才激励与评价机制研究——以农业科研院所为例[J].中国农业发展化学报,2018,39(12):114-118.

[5]毛世平,杨艳丽,林青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的演变及效果评价——来自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的经验证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9,(01):73-85.

[6]张梅,张斌. 农业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建设的现状、途径与措施[J].台湾农业探索,2015,No.134 03 60-64.

王云锋,男,汉族,籍贯:内蒙古呼和浩特  生于:1988-03,工作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单位省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单位邮编:010010,职称:助理研究员,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人事人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