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8
/ 2

ICU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探究


徐婧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ICU 341000

【摘要】目的:对 ICU 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旨在提升护理人员对 ICU 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识别及防控能力。方法:选取100例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ICU病房接受治疗护理中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究 ICU 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特点,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100例入住ICU病房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发生单发静脉血栓的患者有34例,占比为(34.00%),发生多发静脉血栓的患者有66例,占比为(66%);上肢静脉血栓患者有13例,占比为(13.00%),主要累及血管为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肱静脉、腋静脉等,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有87例,占比为(87.00%),主要主要累及的血管依次为肌间静脉、胫后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等,对100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开展Caprini风险评估,其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得分为(8. 12±3. 05)分,其中,有99%的患者处于血栓的高危及极高危水平。结论:ICU 病人常伴有一种或多种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风险病人。应充分重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应用 Caprini 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血栓风险分层;关注深静脉血栓常受累血管好发部位,规避血栓形成风险,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重症监护室;风险评估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多发生于下肢,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而引起的深静脉回流障碍。ICU 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制动,以及存在血管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脓毒症等因素,是发生 DVT 的高 危 人 群[1]。 有效识别 DVT 病人的临床特点,对病人早期预防及预后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 2020 年1月—2021 年1月期间,在 ICU 住院期间发生 DVT 病人的临床特点,提高 ICU 医护人员对 DVT 的识别和预防意识。现将详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100例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ICU病房接受治疗护理中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在46~77岁,平均(61.04±8.62)岁,BMI 为 14.30~58.50(25.13±4.21)kg/m2;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时间为入住ICU病房后 3 ~14 d 不等,深静脉血栓部位包含上肢静脉血栓患者有21例,占比为(21.00%), 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有79例,占比为(79.00%)。 纳入标准:年 龄 ≥18 岁 ;经 超 声 检 查 、血 管 造 影 等 方 法 诊 断 为DVT 的 病 人 。 排 除 孕 产 妇 、入 住 ICU 时 已 诊 断 有DVT 的病人。

  1. 2 调查方法与内容

对所选取的100例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调取,根据病人基本信息回顾性研究病历资料,提取患者可能诱发患者产生深静脉血栓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 3 部分内容:病人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来源科室、是否手术;血栓相关情况包括血栓发生部位、是否单发、诊断血栓前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得分;血栓诊断时病人有无肿胀、疼痛、呼吸困难、皮肤瘀紫或皮温改变等临床表现。然后对所提取的资料内容进行探究分析,并对有疑问的地方应进一步核实;缺失项在 20% 以上者予以剔除。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 0 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 61888f10c22a9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 用于表达计量资料,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其中P < 0. 05 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血栓相关情况分析

100例入住ICU病房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发生单发静脉血栓的患者有34例,占比为(34.00%),发生多发静脉血栓的患者有66例,占比为(66%);上肢静脉血栓患者有13例,占比为(13.00%),主要累及血管为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肱静脉、腋静脉、无名静脉等。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有87例,占比为(87.00%),主要主要累及的血管依次为肌间静脉、胫后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腓静脉等。

2.2 Caprini 风险评估模型得分状况

100 例 DVT 病人 Caprini 风险评估模型评分为(8.12±3.05)分,其中Caprini 风险评估模型处在中级的病人 1 例,占 1.00%;高危 9 例,占 9.00%;极高危 90 例,占 90.00%。不同分组间 Caprini 风险评估模型得分比较见表 1。

表 1 不同分组间 Caprini 风险评估模型得分比较(

61888f10c22a9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n=100)

单位:分

项目

分类

例数

Caprin得分

统计值

p

来源科室

急诊

55

8.13±3.14

t=1.5735

0.252

心内科

31

7.90±2.79

妇科

1

7.25±2.16

普通外科

4

7.95±2.85

呼吸科

7

8.04±3.25

骨科

2

8.11±2.97

高危科室

急诊

55

8.13±3.14

t=1.3213

0.592

心内科

31

8.13±3.14

有无接受手术

81

8.95±3.27

T=2.6352

0.010

19

7.24±2.58

2.3 DVT 病人的临床表现

所选取的100例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肢 体 肿 胀、病 人 主 诉 疼 痛、

呼吸困难、皮肤瘀紫或皮肤温度改变。具体数值占比详见表2。

表2 DVT 病人的临床表现分析(例,%)

临床表现

例数

占比

肢 体 肿 胀

68

68.00

主 诉 疼 痛

13

13.00

呼吸困难

8

8.00

皮肤瘀紫

7

7.00

皮肤温度改变

4

4.00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DVT病人中上肢血栓累及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的病人相对较多,应引起ICU医护人员的重视;大约50%的上肢DVT是由于中心静脉导管留置造成的,中心静脉导管病人症状性DVT发生率为2%~6%。ICU病人往往病情危重需要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静脉内置管会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和静脉壁炎症反应,会导致血栓形成。因此,对于有血栓形成高危风险的病人,应积极采取血栓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静脉导管留置。

肌间静脉是下肢DVT病人最为常见受累部位。原因可能是肌间静脉分支多、官腔细、瓣膜少且相互交织成网,是下肢DVT的好发部位。ICU病人多处于卧床、制动体位,肌间静脉血管管腔扩张、血流瘀滞,容易形成血栓。护士在实施DVT管理时,应提高病人规范化抗凝治疗,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肢体肿胀是DVT病人常见的临床症状,血栓受累静脉的部位、阻塞程度、有无侧支循环、血管周围组织炎症等情况的不同使DVT的临床体征差异很大。ICU病人因其镇静、机械通气等特殊性,DVT诊断容易延误,DVT的发生率往往被低估。基于症状开展超声检查、CT造影等检查,随着超声检查在ICU中应用的日益普及,超声常规筛查深静脉有助于早期识别血栓,监测DVT发生。此外,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促使血栓管理工作日益完善,提高了DVT的上报率,提高了DVT的识别率。

综上所述,ICU护士应充分重视 DVT形成的风险因素,应用 Caprini 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血栓风险分层;了解上肢 DVT 和下肢 DVT 常受累血管部位,关注血栓好发部位,规避血栓形成风险,积极采取个体化预防策略,改善病人预后。

【参考文献】

  1. 郭一峰,马玉芬,陈亚萍,等 . 我国深静脉血栓护理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9):3479-3484.

  2. 徐园,王晓杰,陈亚萍,等 . 建立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系统内容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6,51(8):956-959.

  3.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 3 版)[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32(9):807-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