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ICU护士的主要压力及其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9
/ 3

急诊 ICU护士的主要压力及其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王勃

中国辽宁 葫芦岛 125000 解放军第 92493部队医院

摘要】目的 对急诊ICU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进行调查,为改善急诊ICU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20名急诊ICU护士(护士组)的心理健康状态,并与国内常模(国内常模组)进行比较。结果 护士组SCL-90测值总分为(132.05±35.31)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组的(128.96±38.76)分(P<0.05)。与国内常模组比较,护士组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及睡眠饮食得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护士组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得分与国内常模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急诊ICU护士压力大,生活满意度及社会支持率低,焦虑与抑郁发生率高,应引起临床管理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急诊ICU护士;国内常模;心理健康;应对方式


急诊重症加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是在医院中对患者进行急诊以及对危重的病情进行治疗的地方,能够集中医院的中间技术力量,采用相关的监护技术来对病情危重的患者进行全天候、动态性的监测,为急诊危重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在急诊ICU中,由于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使用的机器设备也比较集中,护理工作较为繁杂以及工作强度比较大,因此容易存在护患之间的沟通障碍,使护理人员长期处在一种应激的状态当中,会对护理人员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对其身心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本研究调查本院急诊ICU护士的压力源及其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对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急诊ICU工作1~8年的2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男1名、女19名,年龄20~42岁,平均(25.98±3.74)岁,职称分布为主管护师2名,护师7名,护士10名,见习护士1名;学历分布为本科11名,大专7名,中专2名。

    1. 调查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护士组的心理健康状态,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并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包括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强迫症状、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及睡眠饮食。每个症状评分标准分为5级:无为0分,轻为1分,中等为2分,偏重为3分,严重为4分,分数越高,心理健康状态越低,并与国内常模(国内常模组)进行比较。共发放问卷表20份,收回20份,有效问卷100%。

    1.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 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6189c4bf49ec4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士组SCL-90测值总分于国内常模组对比情况

护士组SCL-90测值总分为(132.05±35.31)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组的(128.96±38.76)分(P<0.05)。其中,与国内常模组比较,护士组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及睡眠饮食得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护士组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得分与国内常模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1 2组各因子评分比较 (分,6189c4bf49ec4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s

组别

例数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

抑郁

焦虑

护士组

20

1.55±0.35

1.61±0.52

1.68±0.54

1.62±0.39

1.65±0.56

国内常模组

1388

1.36±0.34

1.62±0.58

1.65±0.51

1.50±0.59

1.39±0.43

t


3.917

1.785

0.536

2.487

3.328

p


0.003

0.106

0.114

0.008

0.032

组别

例数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睡眠饮食

护士组

20

1.48±0.46

1.38±0.61

1.44±0.48

1.27±0.57

1.86±0.72

国内常模组

1388

1.48±0.56

1.23±0.41

1.43±0.57

1.29±0.42

1.65±0.61

t


0.163

1.695

0.284

0.246

0.345

p


0.312

0.207

0.146

0.225

0.001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知,护士组SCL-90测值总分为(132.05±35.31)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组的(128.96±38.76)分(P<0.05),本调查结果充分说明了ICU护士心理健康状态比一般人心理健康状态明显较差。另本调查结果显示,与国内常模组比较,护士组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及睡眠饮食得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表明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及睡眠障碍等。

从已有研究报道中发现,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环境特殊。急诊ICU病房是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集中治疗和护理的场所,大多是封闭式管理,护士进入病房后到下班才能出病房,易产生一种囚禁感。护士长期处于抢救突发患者、危重患者的第一线,护理工作繁重,护理难度大,要承受很强的工作和心理压力。(2)床护比失衡,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急诊ICU病房是无陪护管理,要求护士不仅要能完成患者的常规治疗护理,还有大量琐碎、繁重的基础护理要完成,使急诊ICU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部分护士对此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感到难以适应,表现为心理压力大、情感脆弱、麻木,有些护士出现神经衰弱、头痛、腰背痛、失眠,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易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感,造成急诊ICU护士流失较多。(3)专业技能要求高,职业风险高。急诊ICU收治的病人多为危重患者,使用许多现代化的监测仪和抢救仪器,要求护士具有多学科的护理基础知识及熟练掌握监护仪和抢救仪器的操作技能,而护士很难有机会进行系统的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只能依靠自学或进行继续教育学习,这对多数护士形成不小的压力。急诊ICU的患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而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因观察不及时而延误抢救时机,面对患者的突然离去,许多家属不能理解与接受,护患者纠纷也时有发生,给急诊ICU 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直接影响到急诊ICU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4)心理卫生知识缺乏。急诊ICU大多数护士都是中专和大专学历,未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训练,心理知识缺乏,而医院管理层更注重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护士本身的身心健康关注较少,护士一旦在工作、生活中受挫,不会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的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致使不良情绪在内心堆积,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5)社会支持系统不足,个人价值得不到认可。社会上有大多数人不能正确理解急诊ICU护士,认为和普通病区护士无区别,使得多数护士认为付出与回报不等同,社会地位不被认可,个人归属感和价值感受挫,期望值降低,容易产生抵触和消极情绪,从而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

为了改善急诊ICU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第一,增加急诊ICU护士编制,改善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急诊ICU作为抢救急危重患者的场所,一定要保证人力资源充足,合理调配人员,保证护士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尤其下夜班后要得到充分的休息,保证再上班时有充沛的精力,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护理管理者在关注护理工作质量的同时,给予护士一些精神、心理方面的关注。第二,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急救技能。急诊ICU护士要有较强的学习意识,按照医院及科室的培训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工作中虚心向同事请教,学习护理前辈的工作经验。多看有关护理方面的书籍,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将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第三,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急诊ICU护士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首先要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工作之余学习一些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注意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以便于在紧张的工作中消减负性心理反应,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第四,创造适宜的环境。急诊ICU病房随时面临抢救患者,再加上各种仪器设备报警等噪音的污染,所以一定要将护士值班室安置在离病房较远的地方,为护士创造安静的休息环境。

综上, 急诊ICU护士的心理压力水平高,对护士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应引起临床管理者的重视,通过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促进急诊ICU护士身心发展,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小琴,张月,杨雅梅.护士工作压力与求助意向及求助行为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8,33(13):5-8.

[2]杨文亮,李莉.心理健康管理对急诊科护士焦虑情绪、工作压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07):1086-1090.

[3]胡光云,叶增杰,王海焦,朱云飞,全小明.临床护士韧性、情绪困扰、压力负担水平的调查[J].广东医学,2017,38(03):454-458.

[4]李鑫,王雪,王莹,何学倩,陈曦.不同科室护士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与职业倦怠水平及其关系的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0,46(05):412-416.

[5]贺春艳,魏亚楠,卢颖,常淑莹.知觉压力与职业获益感对乳腺肿瘤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11):867-871.

[6]吴世超,吴依诺,马晶,郭婧,张春瑜,张娟,刘远立.136所三级公立医院护士心理健康自评及影响因素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9,36(08):62-65.

[7]胡涛,杨玉芹,孙雪萍.关于重症监护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文献综述[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1):157-159.

[8]曾珍,叶增杰,胡蕖,全小明.护士心理韧性对压力负荷、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获益感的中介效应[J].广东医学,2018,39(15):2352-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