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措施对减少发生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中非计划性下机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9
/ 2

护理干预措施对减少发生连续性血液净化( CRRT)治疗中非计划性下机的效果观察

黄艳林

湖北省京山市,京山市人民医院, 431800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非计划下机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70名需要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组35名,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干预性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最终的护理效果指标进行对比,相关指标包括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非计划下机原因、治疗时间。结果在非计划性下,机率方面,两组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而言,采取必要的干预性护理措施十分干茧,能够有效减少非计划下机的情况,保证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因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CRRT治疗;非计划下机;干预性护理;护理效果

临床上关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手段之一为连续血液净化,主要适用范围包括急,慢性肾衰竭,重症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该整治疗手段在临床应用中效果良好,优势明显。具体原理是通过高通透性滤器的方式针对血液中的过多水分,代谢产物,毒物等进行清除,对于体内环境的改善效果良好,具有提高心血功能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单次治疗过程难以顺利实施,经常性的出现非计划下机问题,不得不终止治疗,导致治疗效果下降,不利于对危重症患者病情的控制,同时还会引发护理人员工作量的增加,引发医疗资源的浪费。此时就需要关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实施,以此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据此,本文重点分析有关干训护理对于危重CRRT治疗非计划下机的影响,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共计70名危重症患者,都需要接受CRRT治疗,时间集中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以每组35名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中包含男性19名女性,16名,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77岁;对照组中包含男22名女性13名,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80岁。所有患者其余一般质量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患者主要接受常规护理,具体的工作内容涉及到必要的生命体征,观察一级设备,仪器运行管理,同时还包括各种血管通路管理,并发症处理等。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之上增加干预型护理模式,(1) 首先是对造成非计划下机的原因进行分析,常见的引发非计划下机的主要原因包括:动脉壶液面过低,或动脉端输注完白蛋白或生理盐水后未及时夹闭,导致动脉壶和滤器内存在空气,滤器中残留小气泡,存在气血界面,导致凝血现象出现;静脉壶液面过低、置换液未及时更换,也有可能导致静脉湖或者血路空气探测器中出现气泡,影响血泵正常工作,并且具有一定的几率导致滤器凝血风险;因患者自身存在多种基础性疾病,也就意味着其血液粘稠度较高;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出现躁动,引发血管通路弯曲、移位等,导致跨膜压增高,滤器凝血。(2)预冲管路。若气泡进入管路中,则很有可能引起凝血,这就要求在进行管路安装过程中,必须保证各种接头之间的紧密连接,在完成连接之后,还需要使用盐水对管路进行必要的冲洗,辅以外力轻拍滤器的方式,实现对气泡得充分排出;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肝素稀释液浸泡管路,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目的在于使管路和滤器表面吸附少量肝素,具有降低滤器凝血的作用。(3)合理选择置换液稀释方法。通过预先稀释血液的方式使其粘稠度下降,能够有效预防凝血问题的出现,该操作能够大幅度提高关于滤器的使用时间;尽可能避免血制品输入的情况,在必须的情况下,可以控制其滴速,并提高血泵转速,减少滤器凝血。(4)密切观察管路,针对相关治疗流程进行优化,在实施治疗之前的半小时完成预冲管操作,同时保持在治疗期间的巡逻,做到对凝血问题的及时发现,尽早处理。(5)正确护理股静脉导管,要求严格遵守关于深静脉导管护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在进行CRRT治疗的过程中,禁止出现抽血或者是输液等其他操作(6)心理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躁动情况,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并完成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由于crt治疗时间较长,因此可能出去或者不耐受的情况,此时就凸显出心理护理干预的必要性,包括计时的心理安慰和心理支持,确保患者对治疗过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的了解,并通过适当改善体位的方式,提高其治疗舒适度,缓解不良情绪,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避免非计划下机。

1.4观察指标

记录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统计导致非计划性下机的原因,包括动脉压过高、跨膜压过高、管路内有空气、滤器凝血等、记录非计划性下机时间、CRRT时间。

1.5统计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曰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

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

观察组非计性下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计划性下机率

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

观察组

35

31(88.57)

4(11.43)

对照组

35

24(68.57)

11(31.43)

x2



12.780

P值



<0.05


2.2非计划性下机因素

两组患者非计划性下机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两组患者非计划性下机因素比较[n(%)]

组别

例数

动脉压过高

跨膜压过高

管路内有空气

滤器凝血

观察组

35

1(2.86)

1(2.86)

0(0.00)

2(5.71)

对照组

35

3(8.57)

2(5.71)

2(5.71)

4(11.43)

x2


6.780

5.210

6.960

7.020

P值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对于危重症患者而言,由于病情较为严重,发病迅速,若缺乏及时有效的处理,很有可能危及其生命健康,病床上常用CRRT治疗方法应对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该方法的主要功能是对患者的机体代谢状况进行调整,保持内环境的稳定。但是关于CRRT治疗方法的应用,在临床过程中会表现出较高的非计划下机概率,引发上述现象的原因来自于相关护理人员对于该治疗方法的操作规范未严格执行,通常情况下,只是凭借自身的临床经验实施CRRT治疗,出现非计划下机会严重影响该治疗方法的效果,不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基于减少CRRT非计划下机情况的考虑。本文提出将干预型护理措施应用其中,并展开相关研究,最终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干预性护理措施的观察组患者整体出现的非计划下机例数要明显少于对照组。这是因为非干预性护理要求相关操作人员严格遵循CRRT操作规范,在探明导致非计划下机原因的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规范使用抗凝剂,于治疗实施前半小时进行预防性冲管,在治疗过程中,重点关注滤器凝血情况变化,做到及时发现及早干预,因此能够大幅度降低非计划下机的概率。

综上所述,干预性护理在危重CRRT治疗非计划下机的效果确切,有效降低了非计划性下机率,确保CRRT治疗的顺利完成,值得在临床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黎磊石 ,季大玺.连续性血液净化[M ].南京 ;东南 大学出版 社 ,20 14 :3 4 6 -3 54 . ·

[2] 黄依馨 .连续性血液净化体外循环通路的护理与监测 [J].当代医学 ,2017 ,16(6) :110—111.

[3] 杨晓玲 ,徐榆平.血液透析患者 长期 留置 管退 出原因及 护理 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Ol8,14(8);145—146.